当权益类资产普遭调整之时,全球流动性依旧充足,但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却大幅下降,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追求稳健收益。于是债市成了逐利资金的最优选项之一。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公司债发行量几乎均在8月前后放出天量,收益率却不断走低。中国因股市波动、IPO暂缓促成了债市繁荣,但也引发了债市高位回调的担忧;而美国则因为长期零利率、“美股见顶”预期升温而导致资金涌入债市,而加息或引发调整的担忧则如悬在市场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信用债市场的泡沫显而易见。当前,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处于负债增加、创新枯竭的状态,只能依靠流动性,因此‘美林时钟’等提示投资方向的经济周期基本失效。”
对于中国信用债的风险,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称:“刚性兑付与维稳仍在继续,系统性风险暂时不大。尽管今年以来信用风险在上升,但至少公募债层面的维稳力度仍相当给力,比如近期爆发风险的二重债迅速被接盘,而像天威债这样被抛弃的仍是少数。”不过他也警示,交易所信用债的潜在风险值得重视。这主要由于资金极为便宜,加杠杆赚取更高收益成为信用债操作的优先策略,因此解杠杆压力一旦兑现,将引发对交易所信用债的抛售。
美公司债遭哄抢
几年来,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探底;而近期这样的机会轮到了美国公司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在8月将一半以上现金投在投资级信用债,创下历史纪录,导致信用债收益率不断走低。同时,它们减少了如美国国债、商业票据和定期存单等传统标的的投资。这一现象似乎和在股市巨震后哄抢信用债的中国不乏相似之处。
美国的“金主们”,如苹果、甲骨文、强生都加紧“扫货”,追捧包括威瑞森(Verizon)、吉利德科学(GileadSciences)等高评级公司债。最大的公司债买家也变为了现金流充裕的科技公司和药企。截至今年6月末,苹果公司所持公司债总值高达1000亿美元,较2014财年上涨25%,几乎相当于今年6月的发债总值;截至今年5月底,甲骨文所持公司债总值高达289亿美元,较之去年涨幅达73%;截至6月底,药企巨头强生所持公司债高达35亿美元,相当于其流动金融资产的10%,较2014年上涨142%。
“这些公司的部分现金仍囤积在欧洲,而欧洲的利率甚至比美国更低。”某银行的公司债承销人员表示,“一方面由于无处投资,另一方面又因为将资金转回美国需要缴纳高额税收,因此这些资金就被投向了债市。从前感觉这些客户还来之不易,现在他们真的已经是随处可见。”
当前,上述企业纷纷押宝高评级公司债,认为其是存放现金的“保险箱”(saferepositories),收益远远高于传统银行存款或货币基金。然而,流动性风险也在不断酝酿。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其收益率高于国债,但美国信用债收益率已经不断走低,一旦美联储快速加息,低收益债券的价值或将一泻千里。对于投资方而言,流动性风险则不可忽视,当收益率飙升时,想要再抛出手中的债券套现就难上加难。
尽管如此,在“资产配置荒”时期,投资人尚且认为公司债风险可控,理由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仍然健康,且投资方购买的多为五年内到期的公司债,其违约风险相对较小,流动性也较好。
然而,历史的经验不断证明,追逐收益的时期也容易使买方公司蒙受损失。1993年,宝洁公司曾购买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TrustCo.)的衍生品,但因错误押注利率仍会维持低位,之后亏损超过1亿美元;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固特异轮胎(GoodyearTire&Rubber)由于现金被套死在货币基金中,因此被迫动用6亿美元的信用额度。
“想要获取更高收益就要承担更多信用风险。”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某财务高管表示。该企业近期也在大量囤积公司债。
其实,这种疯狂的购债势头也是催生天量级债券发行量的原因。Dealogic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2015年投资级公司债发行量高达1万亿,为历年之最。
对于购债方而言,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自2008年以来就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再加之一系列规章,企业就更难将资金存放在银行账户或货币基金之中。
根据美联储所制定的新银行业规则,银行经营大企业存款的成本大大提高;此外,美国证监会(SEC)的新规也削减了货币基金的吸引力。
中国信用债也疯狂
此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债市也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交易所信用债更是存在疯狂加杠杆的现象。此前加杠杆的股市牛市结局并不好看,那么债市又将如何收尾?
据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公司债发行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之多。今年截至8月,上证所共计发行公司债514只,发行总规模约为2762.5亿元,而去年同期328只公司债的总规模为829.2亿。相比之下,今年前8个月,公司债在发行数量上增加了56.7%,而规模更是大涨233.2%。
除了股市资金回流债市,这一轮公司债井喷主要因为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其扩大了发行主体,也加快了审核,使得公司债发行条件高度市场化;此外,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也使得大量流动性进入债市,降低了债市的发行成本;更关键的是,公司债能够折算成标准券进质押库,为投资人的后续操作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流动性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并不被看好的房企发债收益率也创下新低。例如,万科计划于9月25日发行2015年第一期50亿元公司债券,债券期限为5年期,票面利率仅3.5%。这意味着,万科创下了公司债发行的利率新低,甚至已经逼近国家信用。
数据显示,2015年9月14日上市的5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5年期国开债当前市场利率约为3.54%。相比之下,万科发行的这一5年期公司债,其低至3.5%的票面利率,不仅极度逼近同期限国债利率,甚至已低于同期限的国开债利率。
今年以来,房企发债热潮便持续升温。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地产债券发行总额占亚太区的63%,仅6家中国开发商就已发行了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债券。
信达澳银基金某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对此现象表示担忧,毕竟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但我仍觉得公司债收益率明显上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流动性仍然很宽松,且宽松预期仍在持续。”
该人士甚至认为,信用债收益率仍有随着利率下行的机会,产品的债券配比仍较股票高出不少,但仍需谨防四季度风险事件。
谨防流动性风险
具体而言,当前的债市风险无疑有三个。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称,第一,股市出现转机,比如IPO重启,“打新”的吸引力超过信用债;第二,资金面,如果外汇占款持续下降,资本外流的压力一直存在的话,导致资金面出现波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三,可能会出现信用风险。在这三个触发因素中,流动性的风险更大。
可见,如果后续出现“去杠杆”的话,可能会导致某一些公司债的收益率出现调整。
不过,刘东亮表示,对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用静态的视角来观察,信用债仍是目前资产配置荒下的优先选项之一。但是,银行间与交易所信用债形势有所不同,未来资金面波动所引发的潜在风险也值得关注。
在他看来,信用利差应动态观察。“信用利差的剧烈收窄,是其被视为‘过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我们认为,目前利率债仍有下行空间,从而将进一步为信用债利率的持续下行腾挪空间。”随着7、8月份宏观数据再度恶化,以及地方债连续供给冲击下债市依然稳健,利率债的价值已经再度凸显出来,预计利率债收益率将会继续缓慢下行。
再次,刘东亮认为刚性兑付与维稳仍在继续,系统性风险暂时不大。“尽管今年以来信用风险在上升,但至少公募债层面的维稳力度仍相当给力。”
无独有偶,招商证券固收研究主管孙彬彬也指出:“二重、天威相继发布破产重整公告,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但由于二者违约风险市场早有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短期来看,由于IPO开闸和股票市场的走势仍具有不确定性,资产欠配压力的存在使得信用利差不具备大幅放大的基础,而多起国企违约事件的影响可能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对市场冲击不大。”
但他也警示:“在信用利差绝对水平整体偏低的情况下,资金面的风吹草动极易对杠杆过高的品种产生冲击。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预期未能有效稳定前,资金面仍将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因此,在操作上我们建议保持一定的流动性空间和余地。”
在当前的关键节点,“债王”格罗斯(BillGross)的一语建议似乎尤其应景——当前现金为王,债券配置以短久期为主,解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