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指数从3200点跌落到2600点,阳光私募产品发行却依然“按部就班”。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阳光私募累计发行非结构化产品77个,结构化产品60个,加上17个TOT产品,累计发行达154个。截至5月12日,本月阳光私募共成立新产品12个,其中,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产品各占一半,但此前热度升温的TOT一个未发。
壹私募网私募研究员陈尚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盘深幅调整的背景下,私募产品发行受到影响的迹象并不明显。“虽然一些客户表示,想观望一下再选择出手购买,但私募产品的发行速度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相反,不少私募更倾向于多发新产品,意在抄底。”
5月已新发12个产品
近两周大盘跳水的“惨状”并没有影响到阳光私募新产品的上市。
壹私募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分别成立了17个、33个、35个、45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热度持续升温。其中,非结构化产品77个,结构化产品60个,加上17个TOT产品,累计发行154个。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当月共发行45个新产品,其中非结构化25个,结构化20个,两者数量并驾齐驱。远超4月份公募基金14个的发行数量,与3月份阳光私募扩容势头相比,新产品增发速度达到66%。
4月中旬以来,大盘深幅调整,指数从3200点跌落到2600点,阳光私募产品发行速度却未受影响,“按部就班”进行。截至5月12日,本月已经成立12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速度迅猛。
“受行情影响,一些客户表示愿意观望一阵再选择出手购买,但发行速度实际上还是按部就班,相反,有不少私募私下表示市场下行的空间不会很大,反而愿意备战新产品,意在抄底。”陈尚淮表示。
这一观点也得到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晓武的认同。“热度肯定没有下降。”他坚定表示,“自从信托证券账户停开后,存量账户越来越珍贵,只有一些业绩出众的阳光私募才能从信托公司手中拿到为数不多的账户。由于信托公司卡得严,很多公司都很着急先把账户申请下来,现在行情跌得这样厉害,赶着用新发产品抄底的私募就更多了。”
沪上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就向记者表示:“每次都是大盘蓝筹跌无可跌的时候行情见底,新产品成立之后,将把握市场机遇尽快建仓,机会真是跌出来的。”
另据壹私募网研究中心统计,今年成立的阳光私募主要是通过中信信托、中海信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山东省国际信托、陕西省国际信托等信托公司发行,其中,中信信托是绝对的主力,截至5月12日,其共发行30个新品,而陕国投及山东信托发行的产品也达到了12个。
TOT新品发行很受伤
虽然阳光私募发新速度总体没有受到影响,但此前持续升温的TOT产品却很受伤。
自2009年5月份平安信托联手东海证券发行了第一只TOT产品——“东海盛世1号”以来,市面上已陆续发行了4只类似产品。自成立以来,大部分 TOT显露出较好的盈利能力。以东海盛世1号为例,截至4月30日,单位净值为115.01元,今年以来净值上涨了4.83%,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了12.1%,沪深300下跌了13.81%。
正因如此,TOT正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今年以来,累计成立TOT产品17个,4月成立的TOT产品达到8个,占当月发行总数的17%。
实际上,对于阳光私募来说,寻找客户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而发行TOT产品,一方面可以解决客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客户都是来源于银行,不用担心市场下跌受到客户责难,银行和信托公司代为履行了客服的职责,阳光私募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做业绩。尤其在信托证券账户停开后,由于发行私募产品成本大大提高,TOT模式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慢慢增加。
然而,TOT热似乎在4月市场大跌之后发生了改变。截至5月12日,本月阳光私募共成立新产品12个,其中,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产品各占一半,而TOT却一个未发。
陈尚淮认为:“TOT的投资门槛相对低一些,主要针对那些不能直接投资阳光私募的客户。部分TOT产品的起点是50万,甚至30万都有,相对来说,这些人对市场情绪敏感,大盘的低迷表现让很多人不敢出手,TOT在这次大盘调整中受到些影响。”
彭晓武表示,市场大跌对TOT发行产生了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容量,“毕竟投资私募的群体不大,前几个月已经成立不少TOT产品,这样火热的境况不可能一直持续。”
对于市场大跌对TOT产品发行的影响,平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散户可能受市场影响较大,而我们面对的高端客户相对理性一点,市场大跌对产品发行影响不大。”何勇透露,5月份公司还将密集发行产品,但计划发行的数量则不方便透露。
政策若转向市场向下机会大
近两个交易日市场虽然有所走稳,但有私募人士认为,目前仍难言见底。
北京京富融源投资总监李彦炜表示,不用去看经济数据,就看政策面。
如果政策转向,市场向下机会大。操作上,2600点是一个关口,如果2600点跌破,后市不看好;政策不转向,2000点估计也难守,一切都取决于政策面的变化,选股和行业选择都不起作用,如果对政策有信心,可以建仓;如果对政策没有信心,则观望为主。这两天市场有所走稳,对此,李彦炜解释为,护盘的可能性比较大。
公募私募两栖明星"公转私"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为数不少,但是能够同时在公募和私募两个领域里把长、中、短期的投资业绩都做到排名居前的,实在寥寥无几。何震,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公募私募两栖明星基金经理。
公募私募业绩俱佳
何震,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2003年作为广发基金管理公司的筹备元老开始了其公募基金资产管理的职业生涯。2005年何震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取得17%的回报,列当年所有开放式基金业绩的第一名;2006年广发稳健增长基金再次名列当年平衡型基金业绩的第二名。2008年上半年,何震转投私募,开始管理上海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汇利系列阳光私募基金产品,目前已经发行管理了6只阳光私募基金产品,截至2010年4月30日,这些产品的长、中、短期的投资业绩的排名均居于阳光私募业内前列。下表是成立较早的2只产品 - 汇利优选和汇利优选2的业绩表现统计数据。
即使是在刚刚过去的大盘急跌的4月份,何震也以战胜大盘10个多百分点、正收益2.3%的骄人业绩名列同行前茅。
基金业内公认的优秀基金的标准是:基金长、中、短期的业绩排名都位居业内的前1/3。据此考察,何震管理的汇利系列产品是屈指可数的私募牛基。
低调务实专注投资
虽然是横跨公募私募两界的明星基金经理,何震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平和。何震常常邀约业务伙伴来公司一起共进普通的工作午餐,像与同事朋友聊天一样商谈工作事项。迄今为止汇利公司总共发了6期私募信托产品,但是很少见到何震像其他许多知名基金经理一样,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各地奔波路演、推销产品。他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投资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把投资业绩做好。
何震的投资方法与他的为人如出一格,显得朴实无华。何震坚守的投资原则体现在
四个方面。首先,投资目标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这是所有选股必须遵守的首要条件。其次,要赚有把握、确定的钱,也就是做大概率事件。第三,尽可能缩短获取利润需要等待的时间,也就是尽可能的选好介入时点(等待催化剂出现)。第四,对于系统风险的看法是,大级别的头部必须避开,其他级别的调整可以通过仓位适当调整和持股结构调整来降低风险。正是秉持这样稳健务实的原则,何震无论在公募、还是私募,所管理的基金产品都保持了稳健增长的特点。
说到投资策略,何震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逆向投资,主要是投资于两个类型,一种是周期性股票,如果它在谷底的时候,可能会去买;一种就是事件型的,有些公司本身治理不错,因为外部因素或者是一些偶然的原因,致使它下跌,但是公司是能够恢复的,比如说当年的伊利,比如说像前一段时间的五粮液。第二种就是买入持有,主要是集中在一些高成长的股票。比如说目前比较看好的信息技术类、3G相关的,以及跟低碳相关的一些,可以比较长时间拿的。卖出时间就看它股价的涨幅了,如果它远远超过目标收益就会卖,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收益那可能就会一直拿着。比如说它把两三年以后的涨幅都是在一年之内涨完了,那肯定是会毫不犹豫卖出的。第三种就是主题型投资,比如说像一些地域经济,如海南国际旅游岛、新疆的区域振兴等等这些,也会选择一些有安全边际的股票,构建一些组合。
何震的务实还体现在对待投资失误从不回避,而是客观冷静地予以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何震在汇利资产公司2009年的投资总结报告里写道:"回顾09年我们的操作,客观的说,是不太满意的。主要有两个失误,一是年初过于谨慎,对政府刺激经济措施持怀疑态度,下手太晚;二是8月份的调整没有避开,净值波动较大。当然,也有不少收获,从收益率来看,5只产品最高的55%,最低的10%,也算勉强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更大的收获在于,进入09年10月份以来,我们从理念到操作风格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反省,深刻的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全面完善了公司的投资系统。这个投资系统的作用就是能够从制度上来保障长处得到发扬,短处得到克服,可以说这个投资系统将来就是汇利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了,这也是我们从事私募行业以来最大的收获。进入09年10月以来,应该说我们的业绩提升速度比较快,这也得益于投资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看好3G寻找下一个腾讯
何震相对喜欢下游的消费服务,而不太喜欢上游的原材料、机械制造。何震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是以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向,这一领域会有很多投资机会。美国股市很多超额回报都是来自于消费服务、信息相关的企业,真正跟投资拉动相关的大牛股是非常少见的。在这个大背景下,预计中国消费行业,也会真正走出一批非常好的股票。
此外,何震认为3G服务的应用非常值得关注,但是标的比较难找。3G的方向是成为移动终端,将我们的电脑变成手机,3G应用方面可能出现类似于腾讯或阿里巴巴这样重量级的企业。
关于创业板,何震认为:现在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其实还是立足于传统行业的比较多,中国最好的一批创业型公司还是在纳斯达克上的比较多,那些企业才是真正具有创业型特征的。国内的绝大部分还是在传统制造业,也有一些新兴服务和创新公司,但占的比重不是特别高。具体来说,第一看行业,如果这个行业是巨大的,意味着成长空间非常大;第二看成长的代价,如果成长要不停地砸钱进去,这种企业成长的速度肯定不会那么快,因为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风险也是很大的。轻资产的比较好,像Google,增加单个客户基本不需要增加什么成本,腾讯也是如此。如果这两者能够结合起来,未来才可能真正出现像微软这样大型的公司。A股创业板上可能没有微软,但腾讯一定会有的。
何震关注的第三大领域是出口行业。何震认为出口行业有可能存在意外的惊喜,有些龙头企业竞争力非常强,股价较低,如果恢复到正常水平也许会有惊喜存在。
(责任编辑: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