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光启技术市值波动一览。
10月以来,光启技术股价从底部启动开始一波强势上涨,其间还收获两个涨停板,近10个交易日市值增长了24%。截至昨日收盘,公司市值达到240亿元。
2017年,刘若鹏执掌的光启宣布通过定增入主龙生股份,龙生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光启技术。两年过去了,不少投资者审视这家“超材料”之名的公司究竟质地如何?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昨日表示,公司经历了几年的重组、注入资产、取得特殊的行业资格证明,如今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超材料业务占比逐年提升
光启技术正由一家专业汽车座椅功能件制造商转型升级为以超材料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业务的尖端科技创新型公司。
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显示,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1.75%;净利润5041万元,同比增长87.28%。公司解释称,全资子公司光启尖端业务结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报告期内分别与多家客户签订超材料产品批产合同,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客户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记者往前查阅公司业绩发现,2017年、2018年业绩颇为颓势。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1.95亿元,与2017年上半年相比增长1.92%;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滑47.14%,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则仅为0.13亿元,同比下降72.4%。
光启科技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两大主营业务,原来壳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业务占营收69.07%。另外,超材料业务即光启一直在主攻的业务方向,2018年年底该业务占营收比例为30.93%。
通过比对近三年年报可以发现,光启技术超材料已进入产业规模化落地阶段,在超材料业务上的产品销售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为2.30%,2018年为7.50%,而2019年上半年大增为27.67%,同比增加328.7%。
“这表明光启超材料产品进入批产阶段,已经形成产品销售收入为主,研发收入为辅的盈利模式。”一位尖端装备行业的分析人士表示。
接近光启技术的人士称,未来随着多款定型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其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将逐渐提高。今年春节刚过,光启技术位于深圳观澜的超材料智能工厂已经在满负荷运转。
近日光启技术对外发布,光启技术研制的高性能电磁材料“白起”系列实现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电磁材料领域最新的自主创新成果,突破了国外禁运。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昨日介绍,“白起”是我们若干系列特种功能材料中的其中一员,已经大规模应用在航空电子系统的产品中。我们也正在加大“超材料技术”赋能新一代通信系统。
刘若鹏表示,超材料技术是近些年来材料定制设计的前沿技术代表,公司的业务是为行业定制功能模块/模组,实现卓越的终端产品性能,已经与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都展开了全面的业务合作和超材料赋能,也将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服务与赋能。
刘若鹏称,公司经历了几年的重组、注入资产、取得特殊的行业资格证明,如今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日K线图显示,光启技术股价近日展开一波强势上涨。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补助让光启技术的业绩体面了许多。
事实上,2018年公司确认政府补贴收益7214.12万元,较2017年增加5818.38万元。其中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的政府补助为4829.44万元,属于经常性收益,为扣非前利润。而2018年当期扣非前利润为7052万元。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光启技术未来还将陆续收到不菲的补助。今年上半年列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有996.55万元。
此前公司收购光启尖端,计提商誉3.21亿元。收购时,按收益法评估,该公司的净资产评估值为4.46亿元,增值率高达5倍。光启尖端需要在2017到2020年度分别实现不低于3700万元、4100万元、4400万元和4800万元的扣除非净利润。公告显示,光启尖端2017年度净利润为3779万元,2018年为4448.61万元。
不仅如此,公司对待超材料项目建设的态度也是扑朔迷离。2017年1月,光启材料完成股票非公开发行,募资约68.9亿元。拟用于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产业化项目及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一直进展缓慢。今年9月24日,公司使用募集资金通过全资子公司向全资孙公司增资,光启尖端向顺德光启项目增资4亿元。
今年4月公司又拟终止原产业化项目,将部分资金用于产业化运营中心络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顺德产业基地项目、沈阳光启尖端装备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33.64亿元,变更比例达到49.20%。
而对于募投项目进度缓慢的原因,公司称研发中心项目拟租赁建筑物尚未交付使用,致使公司研发中心项目难以开展大规模建设,该项目的募集资金大部分处于暂时闲置状态。
募资项目进展缓慢,闲置资金也形成现金管理压力。今年10月9日,该公司再度存5000万保证收益型的智能存款。今年年初公司称,使用不超过40亿元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理财产品。截至今年10月9日,公司以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未到期余额为人民币19.4亿元。
这也是大多数光启投资者为什么如此担忧募投效益实现的原因。
订单刺激不断,利好效应减弱
今年以来,公司持续公告6份关于超材料产品国防装备订单合同,总额已达1.35亿元。
公告后,公司股价也随之反应,但从股价反应力度来看,投资者对于公司接连发布的利好已经不再买账。
1月14日,公司公告,与客户A签订了《武器装备配套产品订货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040万元。股价1月13-15日上涨13.77%。
4月3日,公司再度披露,签订2596万元订单。4月1日-3日两日股价上涨14.95%。
5月22日,公司披露,再度签订1180万元。当时,公司与该客户签订合约累计3776万元。股价从5月21日至23日却下跌了4.82%。
6月20日,公司与客户B签订超材料隐身产品在新的尖端武器装备X领域的首个批产订单,合约金额2235万元。股价从6月19日至21日,累计上涨10%。
此后还有两单订单,分别为2893万元和2520万元,股价阶段上涨2.93%和1.47%。
光启科技最近预计,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变动幅度会达到100%-150%,同时净利润为正。
公司进一步解释称,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超材料产品竞争优势凸显,超材料业务较上年同期快速增长;公司超材料多项研发项目进入开发阶段,相应的研发投入达到资本化的条件。
10月15日,光启技术通过媒体披露,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外国禁运高性能电磁材料“白起”,已与中电科集团旗下公司签订金额千万级别的订单。
公司长期以来,几乎没有多少投资者关注。特别是在互动易中,最近才有投资者在该平台询问公司研发的高性能电磁材料“白起”的作用以及所处地位,以及新增加该材料的客户。不过截至目前,公司都没有回复投资者提问。
大股东姜照柏、姜雷已减持套现至少超9亿
光启技术这几年股价整体受压制,与大股东减持有很大的关系。
大股东姜照柏、姜雷去年开始减持光启技术。2018年1-4月两人累计减持1255.42万股,套现金额3.53亿元。2019年2月13日,姜照柏累计减持2327.27万股,套现至少2.09亿元。
最新一次,姜照柏更是清仓式甩卖。10月8日光启技术公告,姜照柏、姜雷因个人资产管理,拟于2019年10月8日至2020年4月28日期间,清仓减持不超过3943.41万股公司股份,按照10月8日均价8.55元计算,将套现3.29亿元。以10月18日收盘价11.54元计算,套现价格将达到4.55亿元。10月份短短9个交易日套现价格涨了1.26亿元。
截至目前,股东达孜鹏欣资源与自然人股东姜照柏、姜雷为一致行动人,三者合计持有公司2.18亿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0.13%。其中,姜照柏持公司股份1640.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6%;姜雷持公司股份230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
事实上,2015年3月,达孜鹏欣资源耗资7.5亿元参与了光启技术前身龙生股份的定增,姜照柏和姜雷还受让了俞氏家族3882.50万股,转让总价款为7.84亿。
今年9月28日,公司公告姜照柏在深交所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完成2815.88万股的减持。姜照柏从3月起至9月底共减持33次,减持价格区间为9.02-13.25元/股,减持套现约3.73亿元。不计算最新一次减持,姜照柏和姜雷已合计减持套现至少超过9亿元。
事实上,流通大股东减持已经形成对股价的长期压制。大股东频频减持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清仓意愿强烈是否对公司并不看好?今年10月公司股价这波快速上涨行情,不少投资者公开怀疑,公司短期股价急速拉升,大股东会减持得更快。
南都记者致电光启技术,公司工作人员回应以公告为准。
四川一家中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表示,光启技术在借壳上市之后进行了大比例的送配,股价顺势涨幅近20倍,随后股东却争相出现质押与减持,主营业务已排在行业末端,股价的大幅回落也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并不具有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