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新闻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我国产业经济不断走向繁荣,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改变着城市产业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对普通的产业园区而言,近年来正在崛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承担着更多的时代使命,倍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尽管在政策层面,高新区具备更多优势,但如何吸引高科技产业集聚、实现可持续发展却同样是园区运营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业内专家就此表示:进入新时代,高新区承载着更多新期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提质升级,进而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政府需要提供更全面的配套服务,使高新区的运作井然有序,让它不仅是创新创业之地,也是安居之地;另一方面,园区内部的各个企业要加强内外协作,使园区不断焕发新活力,以此助力园区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虽然我国高新区数量可观,但从发展情况来看,并不均衡。一些高新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没有支柱型产业;一些高新区虽然有产业,但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不高;还有些高新区产业配套服务缺失,创业创新环境不佳……当然,也不乏有一些高新区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形成了能够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以合肥高新区为例,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在准确把握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发展机遇之后,该园区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发展,陆续引进了腾讯、阿里、36氪、美国巴特恩、中以天使汇、PNP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孵化载体,目前已累计集聚各类创新型在孵企业3000余家,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合肥高新区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这些比较不错的成绩,离不开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的精准落地。事实上,对园区企业而言,在寻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能尽力在金融、政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样一来,它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业内专家表示。
为让园区企业安心创业,近年来,山东潍坊市为优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在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坚持“凡事想在企业家前面,做在企业家前面,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以提速提效”。潍坊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初宝杰说:“为了给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潍坊高新区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做到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包到底。”
同样地,合肥高新区也在依托直属孵化器运营管理机构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例如充分运用互联、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设“智慧高创”孵化平台,将孵化服务与政务服务接轨,这样一来,企业在享受政务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孵化服务同步跟进,在融资、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介入,真正打通了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我国很多产业园区在发展产业集群时,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在为整个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配套建设方面却落下了很多‘功课’,例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等问题突出,没有成立代表整个集群内大多数企业利益的行业协会,缺少为企业培养专用性人才的教育机构和完整的培训体系等。”业内专家表示。
在这一点上,合肥高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该区已逐步完善了各类基础性生活配套设施,建成近8000套创新公寓等人才配套用房,投入50万元用于接驳车运营,全力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交通难题,同时还建设了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目的就是为了着力解决影响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通过服务创新助力园区迈向高质量发展。
产业协同激发园区新活力
“包括高新区在内的各类产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缺乏协同合作,是导致产业集聚作用未能完全发挥的原因之一。尽管产业园区内部可能存在物质和技术上有产业联系或者处在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但它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不会随着物理距离的临近而随之完成,需要一定的机制作为纽带和桥梁。当前我国产业园区内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中介机构,导致企业间信息流通速度慢、合作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协同效应的发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丹丹表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产业园区管理部门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主动作为,通过顶层设计积极促进产业园区内外信息传递流动以优化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鼓励企业间多互动多交流,促使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协同,进而提高园区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效率。
仍以合肥高新区的实践为例,近年来,该园区充分利用企业工商、司法、税务、知识产权、资质荣誉及相关园区基础孵化信息,建立起了数据库,通过绘制企业全景数字图谱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及时监测企业发展情况,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陆平还介绍说:“为了更好地让高新区企业健康成长,我们正在推进‘一企一策’,为独角兽企业、高成长企业及科技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特色沙龙与培训、专业服务联盟等具体措施,为企业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支撑。”
从“筑巢引凤”到“助凤高飞”,为促进高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加强企业、政府及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也很有必要。政府搭桥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就业,为重点企业输送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新型创新组织,对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专业服务”进行分类指导。为此,合肥高新区专门引进和培育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中科院广州生命健康研究院、工信部五所军民融合研究所等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已孵化企业600余家。
培育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流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高新区不断成为我国孕育创业创新发展成果的平台,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正是由于持续坚持改革创新,才激发了高新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放眼未来,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高新区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协调方面不断迸发新活力,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得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用改革推动高效发展,靠创新推动向高质量发展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