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蓝海智投(蓝海选品工具)

wx头像 wx 2021-11-20 22:22:54 6
...

(圖片供给:全景視覺)

中銀國際期貨?中銀國際期貨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穎馨這一次,崇尚“狼性精力”的華爾街精英,或許是“不服水土”瞭。

600884股票,600884股票

2014年4月,有著20餘年對沖基金浓艳經驗的劉震,以獨立智能投顧團隊的方法創辦瞭國內首傢智能投顧平臺“藍海智投”。此前,他曾在華爾街最著名的定量對沖基金公司D.E. Shaw & Co、美國銀行、Sagamore Hill、UBS 以及 Brevan Howard等公司、金融機構擔任要職,浓艳瞭超過億美元的資產。

002481股票,002481股票

這個曾立志要將藍海智投打形成“中國版Wealthfront”的對沖基金經理人,现在已不再共享智投業績到朋友圈,取而代之的是數字貨幣發行信息。而藍海智投的原有業務,已挨近停滯。另據媒體報道,劉震於2017年建立藍海數幣資本,發行“藍海幣”。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微信向劉震詢問具體情況,但到發稿前,劉震並未回復。

幾乎與劉震同一時間,比利時人萬德博在中國長江商學院就讀MBA,敏銳捕捉到中國市場巨大的財富浓艳需求,於是著手研發智能理財东西。2015年10月,“彌財”正式上線,同樣對標Wealthfront。

但同樣令人噓噓的是,曾被視為“黑馬”的彌財,现在也堕入轉型危機,原有智投業務底子被邊緣化。

而自2016年以來,與“智投”相關,且與藍海智投、彌財遭受相同境況的平臺不在少數。比较起“失敗者”這個說法,不少智能投顧從業人員更願意將它們稱為“先驅者”。

從被業內熱捧到走向沉寂,這些智投平臺經歷瞭怎樣的發展歷程?怎樣的智投服務更適合中國投資者?市場“堅守者”或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追風者”

“智能投顧”源自美國,现在發展最老练的地區也是美國。2010年智能投顧公司Betterment在紐約建立,一年後Wealthfront公司在矽谷建立,智能投顧正式誕生。從2013年開始,兩傢公司的資產浓艳規模呈現瞭驚人的增長,到2015年末,Wealthfront擁有瞭約29億美元的資產浓艳規模,而Betterment則超過瞭30億美元。自此,華爾街掀起一股智能投顧的熱潮。

這股熱潮,也影響到瞭劉震、萬德博等人,他們開始考虑用與美國智能投顧明星公司同樣的方法,服務中國客戶。

所謂“智能投顧”,原名為”Robo-Advisor”。根據Investopedia的定義,Robo-Advisor是指:供给自動化,並首要以算法驅動的財務規劃服務的數字化平臺。典型的Robo-Ad-visor通過線上調查搜集客戶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理財目標等信息,然後运用數據供给建議與支撑客戶投資。

和傳統投顧比较,智能投顧最大的特征便是門檻低、費用低、高效率。因而,對作為“長尾用戶”的中低凈值人群頗具吸引力。

但需求註意的是,智能投顧並不代表不會虧錢。“智能(自動化)首要是體現在投資人與實現买卖過程的自動化,而不是有什麼保證賺錢的投資战略或东西。”前海財厚基金副總裁黃建翔強調。

從藍海智投、彌財前期的形式來看,兩傢平臺的產品首要是面向C端高凈值用戶,受限於國內ETF(买卖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種類及數量,這類形式會直接給客戶匹配國外發達市場的ETF,以達到資本装备的意图,其盈余方法首要是向用戶收取低額浓艳費。

但這種形式下的日子並欠好過。“2014年、2015年智能投顧屬於初創階段,投資人並不理解我為什麼需求投顧?并且更糟的是,投資人發現用瞭所謂的智能投顧產品,收益還不如去買P2P理財。”一名基金銷售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盡管如此,由於處内行業探究期,率先把“智能投顧”概念引进中國的藍海智投,仍成為不少公司競相仿照的“樣本”。此前據藍海智投員工泄漏,包含招商銀行等多傢金融機構團隊曾親自到訪,向劉震“取經”。

這一時期,獨立投顧團隊仍在不斷出現,而第三方財富浓艳公司也開始“悄然”殺入市場。

2014年12月,瞄準浮動收益財富浓艳的平臺“理財魔方”建立,其首要通過公募基金實現大類資產装备;2015年5月,定位為買方投顧服務供给商的“盈米財富”(持牌基金銷售機構)也正式露脸。公開資料顯示,现在盈米財富旗下擁有“啟明”(B2B2C)、“且慢”(2C)和“蜂鳥”(2B)三大產品。

隨著阿爾法狗在“人機大戰”中的取勝,智能投顧終被推上風口。“追風者”越來越多,為瞭蹭熱點,包含P2P平臺在內的多個“玩傢”也急不行耐地参加智投隊伍,但更多則是停留在概念層面。而互聯網巨頭也加速瞭佈局智投領域的脚步。

直到2016年12月,招商銀行正式推出面向C端市場的“摩羯智投”,系國內商業銀行初次推出智投服務,被業內稱為“裡程碑”事情。隨後,多傢銀行相繼推出與智投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至此,第三方財富浓艳機構、獨立投顧機構/團隊、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已奠定智能投顧市場首要“玩傢”的位置。

一面是冰 一面是火

市場不同參與者的原生優勢,正在幫助他們吞噬更多的份額,分解不斷加劇。

具體來看,傳統金融機構基於原有的客戶信赖,可快速累積用戶數量與买卖金額;第三方財富機構在尋求使用智能投顧手法,輔助投資人做資產装备上表現杰出;而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優勢,可助其得到许多用戶數據進行理財行為剖析,用作產品組合匹配。

而獨立的投顧團隊雖然存在專業與接地氣程度上逾越傳統金融機構,但受限於客群與開發資源的约束,若在前期積累缺乏,再加上選擇不合適的發展路徑,那就很或许“後勁”缺乏。

2017年头,彌財決定“砍掉”C端業務,整體向B端轉型,供给針對銀行、基金公司等的定制化服務。對於退出C端市場,萬德博給出的原因是盈余和獲客都很難。同年3月,“彌財”宣佈Pre-A輪獲得伯藜資本投資,具體金額未公佈。

此前的2016年8月,藍海智投正式對外推出B端業務,實現B端和C端“兩條腿”走路。同月,藍海智投宣佈獲得老鷹基金1500萬公民幣Pre-A輪融資。

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兩傢公司拿到的最後一次投資。“業務進度實際很慢,投資方看不到穩定的增長,之前融到的錢也很少用於研發投入,沒有足夠硬的技術支撐投顧系統,就變成瞭用概念圈錢。”據挨近藍海智投的知情人士泄漏,藍海智投所謂的人工智能,最後變成瞭人工調倉。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在發現藍海智投業務無法繼續向資方說出一個好的故事後,劉震轉向幣圈。記者註意到,在2017年發幣遭受媒體質疑時,劉震曾說,“金融,賺的便是不知道的錢。”

與此构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投顧團隊通過前期在既定市場的積累,在技術、用戶、商業形式上逐渐成型,得到資方的認可。

2017年4月,理財魔方宣佈完结Pre-A輪2000萬元公民幣融資;此前的2015年5月,其獲得蝙蝠源創資本10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與此同時,主攻B端市場的金融科技整體解決计划服務脑筋鈦,在2016年7月推出智能投顧引擎產品璇璣,並於本年6月完结1.03億美元融資。

對於B端市場和C端市場的選擇,品鈦財富浓艳業務CEO鄭毓棟直言,“兩個市場彻底不同,也都不简单做。從C端市場轉B端市場,首要形式上就需求變化,B端市場的客戶要求不同,對技術和實施才干也提出很高要求。路徑的不同和反復,確實會對未來發展產生很大影響。”“之所以有许多參與者逐渐退出C端市場,底子問題在於沒有針對C端的中心競爭力,在沒有流量的情況下,僅供给战略或是买卖功用,是無法吸收到足夠多的客戶的。說究竟還隻是在解決“投顧’中‘投’的問題,但中國市場最重要是得做到‘顧’。”盈米財富CEO肖雯告訴記者,絕大多數機構都是站在賣方视点去做智能投顧,而投資者需求的是站在他們一邊的買方投顧。

一面是冰,一面是火。有智投行業人士認為,資產上的差異或是形成如此局势的另一重要原因。

什麼樣的資產適合現階段國內的智能投顧?肖雯、黃建翔、鄭毓棟給出瞭共同的答案:公募基金。

黃建翔進一步解釋稱,衡量一個產品是否是智能投顧,能够看它是否具備兩個條件:榜首,要具備能够被量化的算法或模型;第二,這個算法和模型是能够追蹤、復盤以及被檢驗的。“我不贊成把非標準化、非陽光化的資產放進智能投顧模型,假如放進去,那這類機構所供给的產品装备會變成一個黑盒子,讓投資人更難把握。”黃建翔說。

資質門檻

盡管藍海智投、彌財等“昨日之星”已歸於沉寂,但多名從業人員均認為,智能投顧市場合计值得等待。

具體來看,一方面,隨著P2P行業近期“爆雷”不斷,平臺想要以合規的方法活著,收益就得回歸市場水平;另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戰的大布景下,無論最終的輸贏,中國市場都必將愈加趨向開放,外匯控制或许會出現有极限的、部分的、適應形勢的逐渐打開。

Statista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投顧浓艳資產達2264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78%。預計到2022年,全球智能投顧浓艳資產規模將達到1.4萬億美元。另據Statista预算,2017年中國的智能投顧浓艳的資產達289億美元,其年增長率高達261%,資產規模在全球緊隨美國。預計到2022年,中國的智能投顧浓艳資產總額將超6600億美元。

但不行疏忽的是,智投行業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大傢都覺得智能投顧是一個方向,但這種心態還沒有傳遞到C端客戶身上。假如投資人永遠是投機心態,追逐剛兌資產,有風險的就想著十倍百倍的回報,那智能投顧就永遠發展起不來。”鄭毓棟說。

與此同時,智能投顧領域的監管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此前,關於智能投顧方面的監管,市場首要參照《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浓艳辦法》和本年4月公佈的《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浓艳業務的指導意見》。後者明確指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投資顧問業務應當获得投資顧問資質,非金融機構不得凭借智能投資顧問超范圍經營或许變相開展資產浓艳業務。

換句話說,现在市場上一切號稱在做投顧,或许在做智能投顧的機構,若沒有相關資質,都存在合法性的問題。不過,對於從事智能投顧業務的具體資質,監管需要明確。

面對可期的市場發展空間及趨嚴的監管方针,哪類平臺在接下來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把to C做好的活得都不會太差。因為把to C市場做好瞭,才干證明能為to B市場供给價值,畢竟to B最終也要落到to C上。别的,踏踏實實給用戶供给一個市場均匀收益的機構,我覺得能夠做好。做超額收益的,規模都會有明顯的約束,不適合財富浓艳這個行業。”理財魔方CEO袁雨來認為,歸根究竟便是理念問題,而這正決定瞭公司的發展方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8643.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