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三通一达(三通一达哪个快递最差)

wx头像 wx 2024-01-20 05:26:00 6
...

  

  关键词:快递上市三通一达;价格战

  很多朋友都在问这个问题。

  对于快递总部的上市三通一达,作为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最关心的还是生存环境,即资本大面积涌入后,各家公司为了业绩和财务报表,会不会再次挑起快递市场的价格战?

  自快递公司启动上市以来,关于上市后会触发新一轮“价格战”的预测和忧虑就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担心?因为从末端网点的生存状况来看,大家真的已经很难再承受“价格战”的洗劫了。

  随着“三通一达”和顺丰们的上市,快递江湖新一轮的“价格战”真的会到来吗?老鬼的判断和观点是: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爆发“价格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 ◆

  在规模已经足够大的前提下,关于净利润承诺的“对赌协议”使得企业不敢轻易“以价换量”,因为风险远大于收益

  目前正在上市进程中的,共有五家快递企业:申通、圆通、顺丰、韵达和中通。除了在美国上市的中通外,其他四家,均在“借壳重组”方案中对未来三年的净利润进行了业绩承诺,如图——

  

  △数据源自各家公司借壳上市重组公告三通一达;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再来看另外一组数据——

  

  △数据源自各家公司借壳上市重组公告;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通过这两张表格的数据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申通、圆通和韵达,包括顺丰,在业绩增长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按照业绩承诺,以2016年为例,若想完成目标,圆通承诺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不能低于53.4%;顺丰同比年增长不低于34.3%;韵达更猛,同比年增长必须达到62.6%才能完成业绩承诺,兑现目标。

  PS:申通2015年的财务数据没有披露,因此,尚无法具体测算相关增幅。但是从同水平的企业情况来看,申通的业绩承诺压力肯定不会低于其他几家。

  如此,在业绩承诺的高压下,申通、圆通、韵达和顺丰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创收。创收的基础是扩大业务来源和市场占有率。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创收增效?还是通过数据来说话——

  国家邮政局前两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14.6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2.5亿件,同比增长45.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4亿元,同比增长43.3%。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7.2亿件,同比增长61.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25.8亿元,同比增长41.1%。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8亿件,同比增长51.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14.7%。

三通一达(三通一达哪个快递最差)

  这组数据透露了几个关键信息:

  1.全国快递业重回50%以上高速增态,于企业来讲,绝对是大大的利好;

  2.去年一直保持了高增长态势的“同城”业务,今年有所下滑,且被“异地”业务全面反超;

  3.国际及港澳台业务迎来爆发,同比增长幅度创下历年来新高。从去年同期的30%左右升至51.6%,超过同城业务增速6.5个百分点。这个堪称最大的惊喜和发现。

  这三个关键信息直接说明快递企业的竞争重心经过前两天的调整正在悄悄转变。简单讲,就是从国内业务开始向国际市场发力。

  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国内市场太苦逼了,一二线城市容量渐趋饱和,在规模上可提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乡镇农村地区的投入和产出尚不能形成正比,拉动效应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月亮”确实比国内的圆。加上前两年,部分快递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网购业务,积极拓展国际网络,建立或筹备建立海外仓,均有力促进了国际业务的快速增长。

  快递总部的大佬心里清楚和精明的很——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国内基层网点的利润空间早已经触底,甚至被掏空,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还能过“价格战”来获取增量,无异于自断根基,风险要远远大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矛头向外,去国际市场找机会。另一个有利的因素,国家也在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鼓励,快递公司经过最近几年的布局,基本也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和实力。

  与此同时,在资本的游戏规划下,拉升股票市值的并非市场占有率一条途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投资人和股民的眼中更具价值。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体系,绝对是资本市场喜闻乐见的好故事。这可比在国内打价格战,搞“窝里斗”靠谱多了。

  因此,如果圆通、申通、韵达和顺丰都不会主动在国内市场挑起“价格战”,这几家不打,在海外上市的中通自然也不会跟进和挑头。“三通一达”和顺丰都不打,其他快递企业即便是想打,也有心无力。市场难得喘息之机,踏踏实实练内功、休养生息,认真做好服务比什么都重要。

三通一达(三通一达哪个快递最差)

  传统的“价格竞争”也必须向“服务竞争”转变,与此配套的制度建设、管理变革、基层培训、软硬件投入等也应及早推进,这才是市场竞争的永恒主题。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驿站

  了解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56556.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