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凌粮油:湖南财政)
金秋十月东凌粮油,三湘大地迎来水稻收获的季节。站在田垄上远眺,金色的稻穗随风舞动,阵阵稻香令人陶醉。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多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一排排稻穗被卷进机器,一派繁忙景象。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省各级财政部门扛起维护粮食安全重任,推广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惠农政策,明确“优先规模户、兼顾小农户”的基本思路,不断“扩面、提标、增品”,持续“做实、做细、做精”。
筑牢“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政策性农业保险正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湖南省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投保面积3894.38万亩,为615.4万投保农户提供了382.04亿元风险保障;已覆盖全省63个产粮大县,保险覆盖面提升至78%;反映保险业发达程度的保险深度达到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保障,种粮心不慌
站在湘乡市泉塘镇双江村田埂上向远处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平坦整齐的高标准农田,水流沿着纵横分布的灌溉沟渠缓缓流进田间,水稻长势喜人。
在自家地头,双江村种粮大户舒纲举欣喜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天气好,没有出现洪涝旱灾,病虫害防治做得也不错,粮食价格也合适,这又是一个丰收季!”
不过,天公不作美的年份也不鲜见。舒纲举回忆,“2020年出现了‘寒露风’天气,我们这片气温降得厉害,导致稻田大面积减产,造成不少损失。”好在舒纲举此前已经投保了水稻大灾农业保险,承保的中国人保财险闻灾而动,在10个工作日内支付了舒纲举保险赔款6.7万元。
据了解,每年9月中下旬,湖南常出现寒潮,造成晚稻结实率低、产量下降,甚至青枯死苗。因其发生时间多在“秋分”到“寒露”前后,所以被称为“寒露风”。
2020年,“寒露风”灾害发生后,湖南省财政厅立即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大灾应急预案,联合省农业农村、保险监管部门向各保险主体下达了做好查勘理赔工作的通知,并每周统计受灾和理赔数据,督促各保险公司应赔尽赔快赔,切实发挥农业保险“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如果没有农业保险,单靠自己承担‘寒露风’带来的损失,那打击之大我想都不敢想。有了农业保险,田不会荒,心也不慌了。”尝到农业保险甜头的舒纲举说,前些年自己成立了荣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种植的水稻都上了保险。2022年,舒纲举自缴保费约5.3万元,获保险赔付近18万元。今年,他又流转了1200余亩稻田,合作社种植总面积达到1.2万余亩。
“无论大灾应急时的兜底,还是平常的惠农支农帮扶,现在党和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都很好,我们只管大胆干、把田种好。”舒纲举表示。
湘乡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量说:“湘乡是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自2021年起试点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以来,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保障质效不断提高,农户的投保意愿与满意度普遍提升。目前,2023年湘乡市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共计承保71.94万亩,已决理赔金额1806.22万元。”
戴量向记者介绍了当前湘乡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新工作进展。从保额来看,当前规模户与散户的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额分别为每亩1100元和900元,较原政策施行的大灾试点保险保额每亩800元和500元分别提高了300元和400元,已基本接近生产总成本。从费率看,保险费率从5%降到4%,也就是说,规模户和散户的保费分别降至每亩44元和36元。在总体保障程度提升与农户自缴保费比例下降的情况下,农户能获得更多实惠。从效果看,当前种粮大户显著增加。湘乡市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从2020年的912户增加到现在的1035户,300亩以上的大户从2020年的117户增加到现在的159户。
“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政策的及时推出,提振了农户种粮的信心,促进了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向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百来亩地的家庭农场越来越多了。”戴量说。
有政策,种粮大户多
沿319省道从长沙市驱车前往益阳市资阳区途中,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湘江、资水两大水系自南向北流入洞庭湖形成冲积平原,这里土质肥沃、渠网纵横,自古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记者来到位于长春镇打伞树村的中正粮食种植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钟育贤也是当地的种粮大户,规模化种植水稻已有10年。他向记者介绍:“刚开始我的种植面积没有现在这么大。2013年遭遇大旱,当时保险意识不强,没有投保,近80万元的损失全由自己承担了。”
在政府农业保险政策宣传的影响下,钟育贤逐步增强市场意识与风险意识,从最初销售农资,发展到种植水稻,再到提供社会化服务。钟育贤的合作社也逐步做大做强,现已覆盖和服务当地多个乡镇,服务面积从8000亩发展到18.36万亩。
“2022年,我的水稻种植面积为856.5亩,今年通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1306亩。当耕种面积扩大时,农业生产的风险也成倍放大,因此农业保险分担风险的功能对我们规模户显得格外重要。”钟育贤说道,“如果没有农业保险,我也不会大胆扩大种粮面积。”实际上,在湖南多个县市采访时,这样的观点反复被规模户提及。
“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崛起。他们的产出与市场经济高度挂钩,所投入的资金、技术成本较高,因而承受的风险较大。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政策,有效解决了他们因灾致贫、甚至是因灾‘破产’的后顾之忧,极大地降低了经营风险。”湖南省财政厅金融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道。
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发展,离不开起关键作用的种粮大户。湖南省针对水稻种植规模户和中小户采取差异化保障,是出于现实的考量,更体现了政策落地的精准性。
2020年,湖南省财政厅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湖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优先满足规模种粮大户的风险保障需求。2021年,《湖南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实现水稻种植面积30亩以上的农户保险全覆盖。2023年,湖南省又创新推出了地方水稻补充保险,通过精准施策、节本增效,不断调动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抓大”,并不意味着“放小”。
在湖南省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优先规模户、兼顾小农户”中,小农户同样获得了普惠与公平的政策关怀。湖南省财政厅鼓励各地通过统筹专项扶贫资金、财政出资、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减免脱贫户、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大病重病户、重度残疾户等困难群体的农业保险自负保费,不断让困难群体感受到农业保险这项惠农政策的“温度”。
成效几何?数据是最直观的答案。
当前,湖南省水稻投保面积约4500万亩,风险保障金额达407.77亿元;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覆盖面由2017年的69%提升至2023年的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农业保险的保障支持下,湖南粮食持续稳产增收。2023年早稻产量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其中,湖南的产量是743.2万吨,湖南早稻播种面积及产量均为全国第一。近10年来,湖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80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常年稳定在7000万亩、600亿斤左右,水稻面积、产量分居全国第1、第2位。湖南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4.5%左右的粮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贡献“湖南力量”。
有作为,助农显担当
丰产增收,离不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调节农业种植结构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各级财政部门在惠农、富农、强农方面的坚实支持。
作为全国第一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自2007年以来,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不断拓展深化。到2022年底,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52.31亿元,按中央财政45%、省级财政25%、县级财政10%的比例累计补贴38.84亿元,其中中央补贴18.15亿元、省级补贴12.3亿元、市县补贴8.39亿元。据介绍,当前湖南正从四方面全面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在品种范围上,湖南财政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政策,确保中央补贴大宗品种应开尽开,地方补贴特色品种逐步拓展。截至2022年,已围绕种植、养殖、林业三大类形成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56个,其中水稻、生猪等中央品种10个,柑橘、茶叶等省级品种9个,油茶、蔬菜等县级特色品种37个。在责任范围上,从涵盖暴雨、洪灾等基础风险逐步扩展到涵盖“寒露风”、非洲猪瘟等特定灾因,以及指数、价格、收入等不同形式的保险责任。在承保范围上,按照优先规模户、兼顾小农户的思路,逐步提高参保率。
持续提高保障额度。在63个产粮大县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保额由每亩500元提高到规模户1100元、散户900元;在非产粮大县实施水稻基础险,保额由最初每亩360元提高到目前的500元,2023年将规模户保额进一步提高到900元。为应对非洲猪瘟、促进生猪养殖,能繁母猪保额由每头1000元提高至1500元,育肥猪保额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商品林保额由每亩400元逐步提高到1000元,烟叶保险由每亩800元逐步提高到1300元。
稳步降低保险费率。2021年,以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大幅提高保额为契机,推动将水稻保险的费率由5%统一降低到4%,为全国最低水平。2022年,综合考虑规模种养比例、历史赔付率等因素,将育肥猪保险费率由6%降至5%,油菜保险费率由6%降至3%,森林保险费率由3‰降低到2‰。与此同时,在中央财政补贴比例由40%提高到45%—50%的基础上,优化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实现农户自缴比例降至20%以下。提标降费并优化比例后,每年减少农户保费负担近1亿元。
逐步规范基础管理。在全国率先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公开竞争性遴选制度,由省里统一制定指标体系、评审规则,以市县为单位公开遴选,有效规范了竞争秩序,稳定了市场预期。制定出台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的实施意见,明确部门职责、承保要求、理赔规范。搭建农业保险系统平台,实现保单级数据实时传送、动态监控和预决算审核。建立常态化的绩效评价机制,每年聘请中介机构抽取部分县市区进村入户核查。在发生“寒露风”、非洲猪瘟、重大旱灾等大灾时,第一时间建立理赔跟踪机制,督促承保机构及时查勘、快速理赔。
原载于2023年11月2日《中国财经报》
来源:中国财经报(记者 严斯宇)
审核:省财政厅办公室(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