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人口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wx头像 wx 2021-11-15 15:35:30 6
...

中心紀委國傢監委網站 韓亞棟 管筱璞

美國納斯達克股票查詢,美國納斯達克股票查詢

(制圖:張寒)

絲綢股份,絲綢股份

5月11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首要數據結果舉行發佈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首要數據結果,並答記者問。

600818股票,600818股票

人口問題,不是單一的社會學問題,也不是單一的經濟學問題,而是復雜且環環相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老齡化加剧,生育率走低,由此伴生的養老問題、房價問題、城鎮化問題、教育問題,牽動億萬國人的心。

怎么看待我國人口增速放緩等現象?此次亮出的中國人口“傢底”,將怎么影響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走向?記者采訪瞭有關業內人士。

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坚持低速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人口達到14.1億人,人口均匀年齡38.8歲

人口每分每秒都在變化,根據統計法和《全國人口普查條例》,我國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開展瞭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33972萬人比较,添加瞭7206萬人,增長5.38%;年均匀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均匀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全國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含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

數據标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坚持低速增長態勢。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傢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我國人口增速放緩的首要原因是:育齡婦女特別是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的持續下降,人們生育時間的推遲,以及生育養育本钱的进步,導致出世人口規模有所收緊。

普查數據标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於較低水平。寧吉喆稱,隨著各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現代化帶來的人口生育觀念轉變等方面的影響,低生育已經成為大多數發達國傢都遍及面臨的問題,也將成為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

“曾经我們更多考慮人口添加怎麼辦,現在也要開始考慮人口增速放緩會帶來什麼影響。”武漢大學經濟與浓艳學院教授成德寧說。

寧吉喆指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根本國情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將長期存在,人口與資源環境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同時,人口增長放緩,需求采纳办法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普查結果顯示,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合计充沛。我國人口均匀年齡是38.8歲,總的看仍然年富力強。美國最近公佈瞭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均匀年齡38歲,和我國水平差不多。

與2010年比较,此次普查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人。國傢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指出,應全面客觀看待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現象。盡管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但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絕對量仍然較大;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勞動者的技术要求將日益进步;隨著人口素質的进步,人口資源的優勢將得到有用發揮,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法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全要素生產率进步,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每10萬人中有15467人具有大學触类旁通程度,人口素質不斷进步,“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人口質量穩步进步,受教育程度明顯进步,是我國人口狀況的重要特點。

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具有大學触类旁通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比较,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触类旁通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均匀受教育年限由9.08年进步至9.91年,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均匀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9.67年进步至10.75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

衡量人口素質的兩大指標,除瞭受教育水平,便是健康狀況。新中國建立時,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此後,我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民身體素質日益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衛惹事業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居民首要健康指標優於国际中高收入國傢均匀水平。

經濟學傢任澤平曾提出一道公式:“國力=人口數量*人口質量*其他”,即人口數量和質量模模糊糊影響國力。在他看來,人口眾多在需求端构成大市場,在供給端則供给足够勞動力和更多人才。“對人均GDP來說,人口不僅是分母,也效果於分子,且效果更基礎、更長效。”

人口是人才的基礎,人口眾多意味著人才儲備庫巨大,創新才能才或许更強。正是得益於各行各業中勇挑重擔的高素質人才,中國近年來才逐漸在部分領域實現瞭從“跟跑”“並跑”到“領跑”。

少兒人口和晚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根本國情

近年來,我國人口發展面臨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杰出表現是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

普查結果顯示,我國0至14歲、15至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分別為25338萬人、89438萬人、26402萬人,與2010年比较,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呈現“兩升一降”的態勢。

對於少兒人口和晚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寧吉喆稱,少兒人口比重上升既反映瞭調整生育方针的積極成效,又凸顯瞭“一老一小”問題的重要性,需求優化生育方针,完善養育等人口服務體系。晚年人口份额上升較快,老齡化已成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根本國情。

“一切的國傢都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老齡化。這是人類的規律,我們隻能應對挑戰。”中國人口學會會長、中國公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指出,老齡化社會標志是指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份额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份额達到7%。早在本世紀初,我國就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這是一個漸進、平緩的過程,大可不必談之色變。”

2020年,我國0至14歲、15至64歲、65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別為17.95%、68.55%、13.50%,據此計算的人口總撫養比為45.88%。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讨所副研讨員楊舸介紹,一般把人口撫養比低於50%的階段稱之為“人口紅利期”,现在我國仍處於人口撫養比較低的黃金時期,但60至65歲及以上晚年人口份额上升速度較快,將使得社會養老負擔明顯加剧。

辯證來看,人口老齡化不可避免會減少勞動力的供給數量、添加傢庭養老負擔和根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但是,在促進銀發經濟發展、擴大晚年產品和服務消費、推動技術進步等方面,也將孕育機遇。晚年人這個龐大群體也構成瞭中國超大規模消費潛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一些國傢通過探究社會化養老、进步醫療服務水相等多種方法,尽力緩解養老壓力,其銀發經濟規模也持續擴大。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正式上升為國傢戰略。“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健全根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合作性養老”,這些都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

人口的出世、逝世和遷移流動模模糊糊構成人口發展的根本驅動力气。人口流動所導致的人口在空間上的从头佈局,不僅會對區域人口規模產生影響,還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不共同的現象已相當遍及。其间,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瞭將近70%。從流向上看,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首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長敏捷,集聚度加大。

同時,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持續添加,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進一步进步。十年間城鎮常住人口添加瞭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进步瞭14.21個百分點,比上一個十年的增幅又上升瞭0.75個百分點。

國傢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稱,现在我國城鎮化率居於国际中等偏上水平,與我國人均GDP處於国际中等偏上水平大體的情況相當。預計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城鎮化發展各項变革办法的持續推進,城鎮化率仍將會坚持上升的趨勢。

“經濟原因是當前中國人口流動的首要動機。”成德寧告訴記者,引發人口遷移流動的原因可分為兩種力气:一是促进或人離開原住地的“推力”,二是招引或人前往目的地的“拉力”。变革開放初期,我國流動人口空間移動的原因首要是婚姻遷入、傢屬隨遷、投親靠友等社會原因。上世紀90年代後,我國因務工經商遷移流動的人口份额逐漸上升。當前引起我國人口遷移流動的“推力”和“拉力”首要表現在經濟層面和發展機會上。

全國都市圈城市群建設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對人口流動具有較大招引力。勞動力再装备帶來的功率进步,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19年國傢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長江中遊等城市群以十分之一的國土面積集聚瞭近五分之二的人口,創造瞭超過一半的國內財富總額。

李曉超指出,十年來我國流動人口大幅添加,“這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有用装备的體現,也是結果。同時也是部分地區和區域包含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生机增強的結果,這和国际各國發展歷程的趨勢是共同的。”

“我國近年來一向努力於深化戶籍准则变革和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消除阻礙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人口流動的活躍,也反映瞭這些作业获得的巨大進展。”楊舸說。

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14億中國人攜手邁入現代化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国际版圖

歷史地看,人口問題的解決總是相對的,而它的存在則是絕對的。隻不過,在不同的社會經濟触类旁通發展階段,所出現的人口問題的特點有所不同。

上世紀50年代,在人們覺得“人多力气大”的時代,經濟學傢馬寅初提出“我國人口增長太快”的命題;上世紀70年代初,國傢開始關註計劃生育問題;变革開放初期,人口多根柢薄被作為根本國情提瞭出來,人口多成瞭一個問題;後來,隨著我國生育率不斷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生机和國際競爭力,“單獨二孩”“全面兩孩”等方针办法相繼實施。

市場是現代經濟最稀缺的資源,誰擁有瞭市場,誰就有發言權。“我們要充沛发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市場做大,進而引導企業根據我們的市場需求來組織生產、組織產業鏈,這樣我們就能在產業鏈中居於愈加主導的位置,推動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成德寧說。

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的根本國情,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有資料标明,18世紀下半葉英國開啟現代化時人口是千萬級的,20世紀後美國逐漸領跑現代化時人口是上億級的,中國的現代化是“10億級”超大人口規模的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讨所所長張車偉告訴記者,當今国际,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傢和地區的人口總和不到10億人。我國這個国际上最大發展中國傢實現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一切發達國傢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公民將進入現代化队伍,這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国际版圖,必將成為人類歷史上史无前例的壯舉。

“中國巨大人口規模的現代化,難度超過国际其他國傢。這樣一個人群,實現全面小康,把人類五分之一都納入到比較殷实的社會,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居功至偉。”翟振武指出,我們之所以能發展這麼快,包含人口的變化能夠依照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跟中國的准则有關系。准则優勢使得14億人能夠統一毅力、統一行動,集中力气辦大事。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标明,西方現代化路途並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仅有路途,中國式現代化路途拓宽瞭發展中國傢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国际上那些既期望加速發展又期望坚持本身獨立性的國傢和民族供给瞭全新選擇。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3933.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