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股票基金公司(工银医疗保健股票000831基金)

wx头像 wx 2022-04-01 08:31:28 6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方丽

距离2021年全年股市行情“收官”只剩两个月股票基金公司,公募基金也进入年底业绩考核的关键节点。近期陆续公布的三季报中,也披露了绩优基金经理年底的投资布局,为决战年底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针对消费、医药等稳健增长类板块,新能源、周期等板块,大金融等低估值板块,各家公募基金经理观点不一,在投资上该如何调仓换股,备战年底行情收官战股票基金公司?近期股市风格变化中,公募做了哪些投资操作股票基金公司?后市A股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和需要关注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

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投资总监 周蔚文

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 杨锐文

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董事、基金经理 李振兴

农银汇理基金投资部负责人 赵诣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 姚志鹏

广发科技创新基金经理 吴远怡

中信保诚基金经理 孙浩中

金鹰基金经理、权益研究部总经理 杨刚

等8位绩优基金经理,共同把脉股市后市走向和结构性投资机会。

基金君整理了他们的金句如下股票基金公司

股票基金公司

中欧基金周蔚文:综合考虑经济、资金、股市估值三大因素来看,A 股市场未来半年维持中性。

股票基金公司

农银汇理基金赵诣:从投资上,需要更多去筛选出性价比匹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好公司。

股票基金公司

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投资不时就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状态,我们只能紧盯着行业趋势,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面的锚,才能面对惊涛骇浪而岿然不动。

股票基金公司

嘉实基金姚志鹏: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追着大级别时代的产业趋势去做投资。大水有大鱼,大级别的产业趋势是决定底层资产回报率的核心变量。

股票基金公司

南方基金李振兴:港股整体估值水平仍低,我们对港股整体性表现持乐观态度,重点看好其中优秀的碳中和、消费、医药、互联网等领域的优质公司。

股票基金公司

广发基金吴远怡:从全球竞争力来说,在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中国部分龙头企业存在比较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或将在此次变革中受益,从而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势。

股票基金公司

金鹰基金杨刚:随着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开启,国内货币环境以稳为主,市场流动性环境迎来干扰。

股票基金公司

中信保诚基金孙浩中:我个人明年还是比较关注新能源和芯片这种高景气赛道上,同时还要去关注,双碳在明年具体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产业的重构或者升级。

一、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可能性低

A股存在结构性机遇

中国基金报:距离2021年收官还剩2个月,沪指围绕3600点来回争夺。如何看待当前市场整体的宏观经济环境?目前的货币政策、疫情、海外市场等综合影响下,A股后市整体投资机会如何?

姚志鹏:从整个市场来看,阶段波动是正常的,是对今年以来整个风险偏好比较亢奋状态的再平衡。到这个时候市场在担忧,比如经济是不是复苏不及预期,担心通胀掉不下来,会不会影响流动性。这些心态下就会出现一些今年涨幅大的环节或者静态估值不算低的环节剧烈波动,大家会犹豫,进而去寻找低位资产,但这些从来不是资本市场主旋律。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政策态度相对明确,货币政策中性,全球央行没有出现货币紧缩的操作,市场暂无大幅调整的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机遇。后期经济增速压力下,未来国内货币政策预计将有更大空间。

对于经济的判断,因为我们没有剧烈刺激政策,这对经济的健康度非常好,使经济的复苏更加可持续;但是由于没有很强的周期性刺激政策,内生从去年中的恢复,到现在会面临潜力和弹性不够的问题。正因如此,在流动性上,在这个位置上我们觉得对流动性的预期稍微乐观点,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较低,以防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对证券市场是有利的。

杨锐文:我们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转向相对谨慎,全面性的行情可能性很低,更可能是结构性分化的行情。三季度的行业间表现方差极大,由于部分股价严重透支以及政府的纠偏措施陆续出台,四季度有可能反着来走。

四季度难以准确判断方向,但是就更长视角来看,我们认为优质的科技龙头白马股以及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充满机会。三季度的大市值股票均出现大幅调整,部分严重高估和长期透支的白马股的下跌可能是一去不复返,但是,普跌的过程一定会存在不少错杀的机会。另外,中小市值公司经过多年估值消化,已经出现一批估值合理且高成长性的标的,这里面蕴藏着很多机会。

周蔚文:综合考虑经济、资金、股市估值三大因素来看,A 股市场未来半年中性:全球宏观经济大概率会保持较好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在四季度开始环比钝化。与经济增长趋势相对应的是国外低利率环境将会改变,物价上涨,美联储未来将回收流动性。中国在处理疫情过程中一直比较主动,央行的政策更具前瞻性,可能会降低市场波动。目前股市经过两年结构性牛市,整体估值不低,有部分结构性泡沫,也有估值合理或低估的板块,还存在结构性机会。

李振兴:今年市场情况特殊,既有多重因素导致的上游商品全线上涨和快速回调,也有政策面多维度多领域的重大推进和调整,所以A股市场出现多次大幅行业分化表现。

往后看,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适度宽松,疫情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影响或日趋减弱,而伴随各种生产要素价格逐步回归稳定,实体经济的发展结构、方向和特征将进一步明朗化。我们认为后续A股在延续短期震荡格局后,将逐步企稳向上。

赵诣:随着即将进入年尾收官,我们需要更多开始为明年进行布局。一方面,随着上游价格上涨趋势放缓甚至部分品种已经开始出现拐头,中国制造业在成本端的压力开始逐步缓解,对于需求持续增长,产品结构调整的企业,业绩有望开始触底回升。另一方面,随着高景气行业股价整体表现较好,后续会开始出现分化,因此从投资上,需要更多去筛选出性价比匹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好公司。

吴远怡:疫情的反复给经济恢复和增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经济复苏从下游往上游逐步传导后,由于国内能源保供再加码,电、煤、油、气等能源品供应较为紧张,高耗能属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近期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保障终端用户电力供应的政策。预计四季度能源紧张、“拉闸限电”的现象可能迎来明显缓解。消费层面整体仍在恢复过程当中,地产端相关的消费表现出承压趋势。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正经历从传统能源体系向新能源变革的阶段,不管是技术成熟度、政策导向、成本比较优势都出现了明显的拐点信号,同时从全球竞争力来说,在光伏、新能源车等领域,中国部分龙头企业存在比较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或将在此次变革中受益,从而获得更多的份额优势。

杨刚:短期全球经济“类滞胀”压力愈发凸显,国内出口仍有韧性,地产需求回落,四季度经济同比虽有回落,但从两年平均增长来看,仍保持在5%-6%的合理区间。随着美联储缩减购债的开启,国内货币环境以稳为主,市场流动性环境迎来干扰。虽然企业盈利增长和宏观流动性环境最好的阶段或已过去,但整体经济温和回落,A股上市公司年内企业盈利或仍能保持高位增长,市场结构性上或仍有一定投资机会。

孙浩中:整体的宏观环境,经济层面还是比较弱的,相应的货币政策预计不会大幅收紧,因为经济整体基本面是比较弱,而且国内的通胀压力并不是很大,暂时还没有出现PPI向CPI传导的过程,再考虑海外,美联储Taper节奏,因为美国的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基本上已经比较确定,所以美国的通胀压力目前来看是比较大的,所以美国大概率是会收流动性的,而国内目前还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流动性。

从疫情角度来看,确实目前有所反复,但整体国民疫苗接种率在不断提升,整体上我们觉得疫情在整个经济当中的占比正在弱化,从后续的投资机会上来说,我们觉得未来两个月还是围绕着碳中和、碳达峰的1+N整个政策体系,特别里边的N可能会有若干个行业的,或者地方政府的一些双碳行动规划推出,所以未来两个月应该是双碳产业方向上政策的密集推出期。

我个人觉得相关的投资机会在其中产生,除了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电力,甚至还会对一些传统的行业有一些影响,所以A股剩下两个月,更多的还是在政策驱动的过程当中相对比较受益一些行业。

二、看好三大投资主线

青睐新能源、周期、大消费板块

中国基金报:从布局年底乃至明年行情的角度,有的基金经理看好新能源、芯片等高景气度板块,有的看好银行、保险等相对低估值板块,有的青睐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有的认为消费、医药板块调整后配置机会显现。从你观察看,市场关注的上述方向,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的投资机会如何,哪些板块和行业的投资性价比较为突出?摘要分析下板块的投资逻辑。

李振兴:我们看好两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其一是基本面快速成长,符合时代背景要求的新兴成长股,重点关注碳中和相关行业。其二是估值具备安全边际,同时基于审慎盈利预测下,依然符合绝对收益要求的稳健型优质个股,包括医药、消费等行业的优质细分龙头。

周蔚文: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投资机会分为两类,一是未来多年景气持续向好的新兴行业,如自动驾驶、物联网、AI、云计算、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这些行业大部分股票估值偏高,我们可能会做好研究,从中寻找个别机会,在合适的位置增持;第二类是市值与景气处于低位的行业,如餐饮、酒店、旅游、航空、银行、地产、传媒等,随着疫苗的普及,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经济活动回归常态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些受疫情影响大且估值还处于低位的行业,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投资的性价比更高。我们尽力寻找未来行业好转的中长期机会,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受益行业好转而业绩高增长的股票,尽力创造更大的超额收益率。

赵诣:基于我管理的基金和投资,主要分析新能源车和军工板块的一些观点。由于汽车是一个对安全性很重视的行业,所以相对比较封闭,产业链粘性也比较强,电动化和新势力的进入,使得产业链的竞争格局进行重塑,这也将带来很多的投资机会。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由于新能源车是C端的生意,一旦突破临界点,他的放量会更加迅速,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整个新能源车的销量一直超预期,但对整车企业而言,各行各业的公司开始涌入,竞争格局就相对难看清。

杨锐文:我们看好的方向:半导体、电动智能汽车、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

半导体的机会不是一次性机会,而是长期的机会。这次半导体不仅仅是缺芯带来的量价齐升,更重要的意义是中国半导体企业走向高端化的进程在加速。正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芯片危机,让很多中国芯片企业在不同产品和领域出现零的突破,国产全面突围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趋势。

电动车是三季度少数表现优秀的成长板块,主要是电动车销量数据不断超市场预期。新能源的上游锂矿和各种化工材料由于阶段性的供需紧张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这对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带来明显的成本压力。电动智能化的大趋势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电动车的发展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价格的过度上涨将会带来更多的新进入者,各路资本开始围堵国内外的锂矿,化工巨头也纷纷宣布进军电动车材料领域。价格上涨催生的严重过热可能会带来竞争格局的破坏,电动化未来的机会不大可能是全面性的,未来更需考究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更多机会来自新的技术方向,例如能量密度提升带来的各种材料需求。

今年以来,简单的以“大为美”的投资不再有效,此前被忽略的中小市值龙头逐步走出底部,市场风格似乎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在国家政策导向从效率优先逐步切换到兼顾公平的过程中,大企业可能面临反垄断的压力,不正当竞争手段被限制或禁止。当政策层面更为照顾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小市值龙头的情况下,大企业原本拥有的政策优势却不断被弱化,且在应对更细分领域的竞争上缺乏足够的动力与活力。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且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过去的中国企业普遍以规模为导向,大而不强,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中国制造业自身在升级,逐步迈向中高端制造,规模不再是首要的目标,今天更需要突破高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品质和技术的“隐形冠军”。只有诞生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公司,才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过程的脊梁。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进程中,凭借我国拥有全球唯一全产业门类的优势以及全球最大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集群,以及源源不断的工程师红利,我们今天完全有能力哺育出越来越多这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细分行业龙头。

吴远怡:我认为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是历史性投资机会,个人更看好新能源板块的后市表现,具体逻辑如下:产业趋势方面,国内相关公司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国内具有完备的供应链,产业发展阶段已经从政策式过渡到到平价式市场化运营阶段;供给侧方面,受“双控”政策影响,国内高耗能行业扩产受到限制;运营侧方面,行业整体进入平价后的新时代,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换既能提升社会效益也是现阶段重要的使命任务;政策方面,随着风光大基地,绿电交易,阶梯电价,整县推进,光、风、车、储能、电网改造等政策的密集出台,对相关行业盈利前景及股票的市场表现或有催化作用。

姚志鹏:新能源板块是国家战略支持的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所必需鼓励的领域。目前新能源产业趋势仍然在快速推进,持续看好能源变革下产业链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新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每个环节的逻辑和投资节奏不同:

上游是资源问题,资源在长周期要看每个资源品类的稀缺度。周期品的特点导致长期成长很难做到,往往要求企业有世界级资源,要在行业最差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盈利,用盈利去扩张。

中游是典型一个制造业的逻辑,全世界大部分成长股基本都在中游。要选择那些经过几轮洗牌、对行业的议价能力比较强、供给端有差异的优秀企业。

下游整车终端,也是在行业里有中长期收益的。但目前问题在于,“龙战于野”阶段还不知道谁是最终赢家,等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到30%、40%,基本上大家就有了选择。

孙浩中:关于未来两个月直到明年的投资机会,我觉得今年的1+ N政策落地以后,明年就是这些政策执行的一个过程,11月习主席要去联合国开气候峰会,可能中国会做出一些表态,其他国家也会有一些表态,这些表态在明年可能也要进入行动方案的实际落地过程。

我个人明年还是比较关注新能源和芯片这种高景气赛道上,同时还要去关注,双碳在明年具体方案执行过程中,对于一些传统产业的重构或者升级,我个人对于中游制造相对比较乐观,原因主要是今年中游制造整体是受损的,因为中游制造今年有“三座大山”,一个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对于中游产业利润的挤压,第二是海外货运的紧张带来的外销性需求的休克性下滑,第三是缺芯,对一些高科技行业,就是制造业有一些出货量的影响。刚提到的这三个因素,在明年可能都会有所缓解,原材料价格维持相对稳定或者出现下跌,货运开始缓和,芯片问题得到缓解,中游制造业的“三座大山”被搬除。

同时,双碳背景下的一些产业升级的需求可能会恢复,其实目前很多中游制造相关的股票在相对比较低的位置,所以我个人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除了观察比较高景气的主赛道以外,还在观察今年受损的一些中游制造相关板块。

杨刚:从相对更长远的角度,新能源为代表的科技板块或仍具有配置价值,短期虽然有估值偏高的瑕疵,但从产业链发展和政策规划来看,未来五年的高复合增长能够消化当下的高估值短板。后续周期板块可能将出现巨大分化,能源金属等中长期需求展望向好、有望量价齐升的行业依旧有望维持高景气,但钢铁、石油石化、煤炭开采等传统周期行业在高基数和经济动能放缓带来需求回落的预期下,2022年相对景气度可能会出现明显回落。随着周期板块的分化,叠加2022年业绩预期引发的估值切换,市场资金将有望由周期板块流向更具估值性价比、成本传导更通胀的大众消费品。

三、加仓新能源、中游制造等板块

“追求大级别的产业趋势去投资”

中国基金报:基于上述分析,你对后市投资布局的总体规划和脉络是怎样的?

杨锐文:A股常常非黑即白,对于风格往往是过度演绎。今年年初蜂拥抱团大盘股,严重透支很多公司的长期空间。下半年开始,市场则180度大转弯,全面抛弃大盘股,转向疯狂炒作以涨价为主线的周期股,炒到不可思议的状态。

今年的疯狂轮动对大规模的基金经理的确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少持仓也受到风格的影响和冲击,但是由于组合相对均衡,整体影响可控。我们的基金规模与投资风格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大幅轮动,尽管市场风格对我们压力也是很大的,但是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从长期眼光看待每一笔投资,通过持续的跟踪动态调整持仓。投资不时就会面临“四面楚歌”的状态,我们只能紧盯着行业趋势,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面的锚,才能面对惊涛骇浪而岿然不动。我们深信做有价值的坚持与独立思考才能为持有人获取持续的超额收益。

拥抱代表未来趋势的新兴产业,伴随时代的发展才能确保投资过程中不被估值反噬,从而赚取利润增长的钱。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要素: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劳动力不可能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房地产走向下行周期,以及碳中和政策也会约束很多资本密度型的投入,资本投入也很难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我们的增长唯一的道路几乎就剩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参照在2008年之后的美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日趋乏力,新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美股开启长达十几年的全面科技股牛市。中华之崛起,不可能离开科技的崛起,A股的未来大概率也会这样演绎。

赵诣:从投资逻辑和框架上,我属于偏制造业的投资方式,更多会基于技术、工程化能力,产能利用率等因素,赚取产能复制的钱,主要投资在电池及材料端。整体投资布局上,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更加关注有“增量”的方向:一个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应用;另外一个是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定调下的国产替代、补短板方向,尤其是以航空发动机、半导体为主的高端制造业。

吴远怡:我们看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国内高端制造业,经过过往的发展,目前相关行业已经充分具备技术优势、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行业格局比较稳定,龙头企业地位稳固,企业护城河很难被颠覆。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此类行业供需格局好,需求扩张红利被现有企业所分享;二是碳中和和全球复苏成为国内高端制造业未来三年需求扩张的重要催化剂;三是政策倾斜导致风险偏好提升。

姚志鹏: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追着大级别时代的产业趋势去做投资。大水有大鱼,大级别的产业趋势是决定底层资产回报率的核心变量。

站在当下,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重大产业趋势,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形成全球共振上行趋势。稍微拉长一点周期,股票回报与业绩增长趋势高度相关,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之下,跳过所谓的短期波动来去看它的本质,去探讨行业未来相比于现在会如何,可能会显得更加有意义一些。其次,当我们选择了景气趋势向上的战略级别行业时,接下来就要找找里面的“头马”、找里面能打赢的公司。比如“宁组合”,并不是代表一个行业,而是在多个行业里寻找最优秀的公司。

孙浩中:关于后市的布局和脉络,从脉络上我个人还是首先去寻找景气度比较好的,而后未来产业格局会变好的,同时还关注相对来说估值比较低的一些中游制造板块。明年我个人是围绕两个大方向去展开,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两个关键词,双碳和安全。

杨刚:从投资布局的角度,建议在重点关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同时,新增资金可考虑增配大众消费品,来达到均衡配置的目的。随着10月三季报窗口的过去,市场主线或进一步缺失,叠加美联储11月如果宣布缩减购债,届时可能会对高估值品种带来阶段冲击,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落,对当下市场交易拥挤行为也会形成压制,极端的市场风格会有所收敛。

李振兴:继续坚定自下而上选股,保持对新兴领域的重点研究学习和跟踪,以坚实的个股投资胜率应对外部的复杂性。我们的选择依然是基于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结论来决定仓位和板块配置,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投资逻辑。

中国基金报记者:自今年2月份“核心资产”调整下来,市场结构性行情发散,先后有新能源、军工、有色、金融、消费、医药等轮番表现,周期股、消费、新能源仍是市场关注的三大主线。您在近期是否针对后市及明年预判,进行了仓位优化和板块间的调整?增减仓位的行业方向是怎样的?

吴远怡:三季度以来,我们围绕高耗能侧产品价格上涨的思路进行了布局,产品价格确实出现了大幅上涨,但市场对于其持续性的担忧导致个股出现了一定的回撤。光伏板块方面,供给侧的矛盾仍然存在,目前处于短期成本高企和长期空间巨大的博弈阶段,随着硅料产能的投放,行业将经历从政策驱动到平价推广的变革阶段,预计需求将加速增长。往后看,当下个人比较看好新能源板块、汽车复苏及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可控、“专特精新”制造业、成本承压的制造业转机,比如钢铁、运价、芯片等板块的后市表现。

姚志鹏:首先我们认为市场指数级别行情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存在丰富结构性行情。在中期来看,经过今年前三季度越来越清楚的是,中国在整体国际环境下,其实未来所面临的破局,就是要发展以硬科技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等,才能够让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

从策略层面,结构性机遇需要基于中期的产业趋势,以及合理甚至低估的动态估值,包括电动车、军工、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从二季度资本开支的增速角度来判断,新能源产业链、军工装备等领域的产能扩张意愿相对最强。产业趋势是对抗利率上行的重要力量。

无论如何,投资终归是一个概率游戏,概率游戏的特点是我们要考虑每次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尽可能累积高的投资胜率,以及每次正确的时候要珍惜这次机会。

赵诣:整体上今年换手率比较低,大操作并不多。由于去年年底的申购量较大,今年主要是利用一季度末市场大幅调整的机会进行加仓,并将仓位集中到竞争力强、估值已经回归合理的新能源、科技龙头上。前三个季度,基本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仓位水平,在三季度增加了因原材料上涨是的情绪收到压制,但基本面并未受影响的新能源车配套公司的持仓。

目前组合持仓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电力设备、军工、医药和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精细化工等行业。

上海一位绩优基金经理:近期我有不同的组合,有一些不同的配置思路,因为不同的产品有相关的定位。整体而言,确实已经开始着眼明年做一些布局,相对来说在清洁能源方向上一个相对比较标准的配置,同时的在今年受损比较明显的中游制造板块。

四、关注美国Taper节奏

港股优质、稀缺公司受青睐

中国基金报:进入四季度以后,诸多不确定因素日趋明朗。预计后市及明年上半年,会有哪些核心因素影响A股波动和走向?哪些因素可能会成为股市的潜在风险?

杨刚:未来半年,对A股市场而言,核心变量主要在于政策,包括“双控”限产限电、地产行业相关的信贷政策、共同富裕纲领以及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两会对经济政策的定调。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主要在于海外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问题,若美国高通胀成为中长期问题,且被美联储认可重视,或导致美联储被动采取加息、缩表等货币收紧措施以解决通胀问题,届时或将对全球资产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孙浩中:四季度从宏观因素上,我觉得还是要更多关注美联储的一些动向,包括美国Taper节奏,A股这边更多还是关注产业政策的变化。关于潜在风险,第一个我觉得确实跟疫情相关,第二个因为马上进入冬季,将会出现用电高峰,对于后续限电限产现象发生情况需要关注。

杨锐文:由于疫情对各国的生产和消费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不断损伤各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仍然看不到通过加息大幅回收流动性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可以预判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市场似乎就像身处在肥皂水中,更可能出现的是泡沫不断的诞生与湮灭,市场很难出现大级别的调整,更有可能是轮动式结构行情。

流动性持续过剩,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好。从近期各地的房地产土地大面积流拍,以及房地产的销售快速转冷,房地产的灰犀牛已经缓缓到来。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仅覆盖供给和需求两端,而且延伸至全链条,其力度和广度都堪称前所未有。房地产市场要不是放量上涨,要不就是缩量下跌,基本不可能会出现放量平稳的中间状态。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产已经走向下行周期。下行的地产周期不仅会对上下游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会对政府的基建投资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考虑到地产产业链主要影响传统产业链,资源品价格持续上涨的支撑基础是相对薄弱的。后续更可能出现的是相对疲弱的经济以及过剩的流动性并存的局面,市场的聚焦点会更为偏向于科技与制造。

姚志鹏:我们认为,市场往往受企业盈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往未来一段时间看,本轮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是以内生修复为主,在没有进一步强刺激的情况下,接下来企业盈利的增长可能同比减弱。但随着政策层面的努力和通胀压力在逐步减轻,有利于中期流动性的中性偏宽松,这对整个市场风险偏好都是有益的,对整个市场的表现是偏正面的作用。

但由于企业盈利大部分开始走弱,机会将集中在一些少数的景气性行业和性价比较高的行业上,所以我们觉得从四季度到明年可能会有比较强的结构性行情。

赵诣:从长期来看,我觉得未来更多会是震荡向上的格局。经过过去接近三年的上涨,全市场很多行业从绝对估值来看都不算便宜,在现在信息传播更快的环境下,一些事件的反应也会更加迅速和猛烈。对于重仓的新能源车行业,会更关注安全性的问题。随着电动车销量和保有量提升,是否在产品尤其是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能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将事故率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吴远怡:当下宏观总需求边际走弱,上游原料价格走高,目前的经济运行尚不明朗。美联储逐步退出宽松政策,影响全球流动性预期,制造业上游资源价格扰动因素依然存在,影响下游需求放量。但从有利的方面来看,大国间关系缓和,贸易条件改善,新冠药物研发推进带来的疫情影响减退等,都将成为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市场表现的利好因素。

李振兴:我们认为核心的潜在风险依然来自房地产大周期拐点及其伴生的压力。当前属于房地产价格偏高,房地产企业负债偏高,居民房地产财富占比偏高的特殊时点,随着房住不炒等政策的继续推进,我们会对后续风险持续跟踪和评估。

周蔚文:回顾三季度,宏观经济有走弱迹象,出口保持高增速,地产投资与销售受政策及自身高杠杆压制明显,国内终端消费由于7-8月份疫情蔓延表现疲软;另一方面,PPI则维持高位,缺电和限电使得部分高耗能品种的供给上出现瓶颈,对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的生产产生一定扰动。

三季度主要指数呈现震荡下行格局,但结构分化较为显著,上游的采掘、有色、化工等行业受益于能耗双控与缺电背景下带来的供需格局阶段性改善表现较为亮眼;与此相对应,疫情的反复、宏观经济的走弱又使得下游消费行业表现欠佳。国内某些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导致部分行业的复苏速度不达预期。

中国基金报:今年港股市场“一月游”,股市行情昙花一现。在中概股回归、估值优势、资金南下,以及中美市场综合影响下,如何看港股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结构性行情值得关注?

吴远怡:当前港股市场处于历史估值中枢下方,和A股相比存在一定的估值吸引力。其中,一些优质互联网企业处于10年估值底部,我们会密切关注相关行业监管政策的走向,待政策明朗后寻找较好的配置机会。同时,近几年是港股IPO的大年,很多优质的创新药、互联网、新消费企业陆续上市,我们会密切关注新产业的发展,寻找具备壁垒,能够引领科技消费变革的投资机会。

李振兴:港股整体市场短期走势波动大与交易机制的设置有一定关系,国际关系对港股资金在情绪上的影响也会逐步减弱。港股整体估值水平仍低,我们对港股整体性表现持乐观态度,重点看好其中优秀的碳中和、消费、医药、互联网等领域的优质公司。

姚志鹏:港股有很多的特点,一方面港股有很多A股没有的一些资产,集中在像一些物业公司、一些互联网龙头公司,包括一些有特点的消费品公司,包括博彩等产业。香港市场有其独特性,看待港股的话,我觉得更多是从结构性角度去挖掘。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一个全球市场,它的定价要受到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双重影响,它天生具备波动率比较大的离岸市场特点。所以在香港市场,在投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获取多少超额收益,而是通过里面个股的精选给组合增加一些行业配置的思路。

港股吸引大家关注,在于制度变革下它积累了很独特的资产,包括消费领域的资产、互联网的一些龙头企业,包括其他一些特色的如教育、服务类的资产。对于投资来说,重要的是要在香港市场去选择那些有特色的资产、中长期看好的资产。港股一定要精选个股,不要盲目追求AH价差大或者什么原因去买入。

杨刚:10月以来港股的反弹,主要反映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和行业监管政策消化后的阶段估值修复,反弹可持续性还有待观察。

投资机会方面,一是碳中和背景下,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链(电动车、光伏、风电);二是类滞胀背景下,关注电力央企转型新能源带来价值重估和必选消费的年末估值切换;三是物管龙头近期频繁配股融资,加大行业底部收并购力度;四是强调发展数字经济释放积极信号,建议关注强研发互联网龙头。

孙浩中:我个人觉得假设美联储中期收紧的这样一个预期下,对于港股整体的估值可能都会有一些影响。

编辑:小茉

突发!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美元罚款!事涉除湿机产品缺陷?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124204.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