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契约型基金(契约型投资基金)

wx头像 wx 2022-03-17 10:01:35 6
...

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可以完美取代“股权代持”并规避法律风险契约型基金

契约型基金

齐精智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24条规定了“股权代持”的合法性契约型基金,但齐精智律师提示:“股权代持”的合法性不等于没有法律风险。投资人可以通过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可以实现投资人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契约型基金,并规避“股权代持”所带来的全部法律风险。

本文不惴浅陋,分析如下:

一、实际投资人以“股权代持”方式受让目标公司股权、出资或增资目标公司的原因与法律风险

1、实际投资人通过“股权代持”可以实现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

实际投资人为了特殊的商业或者其他目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投资人处于隐名状态。

2、实际投资人选择“股权代持”的法律风险

(1)名义股东对外负债时,名义股东的债权人可以执行名义股东名下的股权,实际投资人以实际投资为由不能排除执行。

(2)名义股东在未取得实际投资人同意的前提下,对外转让或者质押其名下股权,受让人不知情的构成善意取得,实际出资人无权以实际出资为由确认名义股东转让行为无效。

(3)名义股东死亡时,未留下合法有效的遗嘱或者遗赠并明确该股权属于实际出资人所有,导致名义股东的合法继承人依据《公司法》的规定继承股权。

(4)名义股东不配合实际出资人“显名化”,实际出资人从隐名股东“显名化”必须符合两个条件:a、名义股东同意将股权转让给实际出资人;b、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该股权转让。

(5)名义股东将从目标公司分取的投资收益未向实际投资人返还。

二、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可以实现投资人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并规避“股权代持”所带来的全部法律风险。

1、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可以实现投资人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

契约型基金通过基金协议设立,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其无需完成工商设立登记。契约型基金的这一特点可使得契约型基金的设立不受到目前相关工商主管机关严控投资管理类企业设立的限制,但同时,因契约型基金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故在进行对外股权投资时,基金管理人通常

会代契约型基金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完成工商登记,形成基金财产被基金管理人信托持有的客观事实。

投资人及基金管理人之外的第三人从目标公司及基金公司是无法知晓投资人的信息,从而实现投资人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

2、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可以实现规避“股权代持”所带来的全部法律风险。

(1)投资人认购私募基金份额后,基金公司运用资金受让的股权亦系基金财产,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公司和投资人。基金公司和投资人的债权人无权查封已经成为基金财产的股权。

基金财产具有独立性。私募基金财产相关账户的开立和管理,明确基金财产账户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登记机构自有财产账户以及其他基金财产账户相独立。

信托财产在信托存续期间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固有财产。委托人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在信托依法设立后,该信托财产即独立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固有财产。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信托财产,以及通过对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等方式取得的财产,均独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享有

的权利表现为信托受益权,信托财产并非受益人的责任财产。因此,当事人因其与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之间的纠纷申请对存管银行或者信托公司专门账户中的信托资金采取保全措施的,除符合《信托法》第17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不应当准许。已经采取保全措施的,存管银行或者信托公司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账户为信托账户的,应当立即解除保全措施。

(2)基金公司必须按照基金合同和法律法规的规范运用股权,不存在基金公司擅自处分股权的可能性。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投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基金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其他重大信息,不得隐瞒或者提供虚假信息。信息披露规则由基金业协会另行制定。

(3)基金公司作为法人主体,不存在自然人作为名义股东死亡时的法律障碍。

(4)在契约式股权私募基金终止时,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第二十六

条约定:根据《私募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订明投资者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二) 取得清算后的剩余基金财产;

剩余基金财产就包括的非货币形态的原状分配,即由基金公司将信托方式持有的目标公司股权以过户的方式分配给投资人。

(5)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1号(契约型私募基金合同内容与格式指引)第二十六条约定:根据《私募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订明投资者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一) 取得基金财产收益;

基金公司必须按照私募投资基金合同的约定,将股息红利或者股权转让收益,分配给投资人。

综上,实际投资人以“股权代持”方式可以实现隐名投资的商业目的,但是无法规避法律风险。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113362.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