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近期下跌的医疗板块股票,资本市场股债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北交所揭牌开市,注册制全面到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制度建设交出靓丽的成绩单。2022年,疫情仍未远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基调下,迈入发展新周期的资本市场又将如何走向,如何演绎新的篇章近期下跌的医疗板块股票?如何为中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石?
南都《湾区大钱进》邀请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连线对话,洞见2022湾区资本市场“开局”。
在陈洪斌看来,从2020年疫情带来的量化宽松推高龙头股,到2021年重点赛道的投资机遇及抑制政策下,对地产、教育、互联网巨头产生的影响,2022年的增长逻辑将有所不同。
“今年将是一个政策大年。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是逆周期调节时候的政策板块,比如基建、上下游板块。第二块是数字经济,包括与美国的大国博弈,高科技领域值得关注,相信会是2022年的一个亮点。”同时,乌克兰危机、极端天气等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着重关注。
观点提炼:
美联储升息、乌克兰危机、全球性通胀、国内经济偏弱预期影响近期股市走势。实际上,2022年真正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因素有限。
2020年美联储两次量化宽松,高能货币进入全球货币体系里放大影响,是彼时优质大盘股迎来机遇的基础前提。投资龙头股,首先兼顾全球货币环境,宽松与紧缩的问题。经过2021年估值切换,2022年主要考虑估值切换,市值是否进一步下沉,重点考虑成交量、流动性是否充裕。
当前国内,居民财富从房地产配置转向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表现为渐进的过程。但长期逻辑很难做短期定价。价格决定性因素是供需关系,长周期因素不建议用于定价。
乌克兰危机、疫情、通货膨胀、极端天气为2022年主要不确定因素。其中,着重理解乌克兰危机背后逻辑近期下跌的医疗板块股票;疫情之后是否将带来反向交易;通胀关注对整体情绪的影响;极端天气对农作物的减产、矿产品的减产,以及大量的能源的消耗的影响。
2022年有两条主线值得关注:逆周期政策板块与数字经济。
南都:农历开年以来,医药、新能源、大消费等多个热门赛道集体杀跌,短短几个交易日部分龙头股市值甚至已蒸发数千亿。此轮大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跌出了价值?接下来的走势如何?
陈洪斌: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市场产生偏负面预期,引发市场情绪改变。例如联储的升息,市场普遍认为美元的逆向环流对全球流动性的收紧,是一个偏负面的因素。实际上,如果把美国的偿债利率跟道指比较,会发现其实不一定有大众想象中的逻辑。当前,人民币升值、汇率走强,可以说一定程度对冲了联储的升息。
其次是乌克兰危机。俄、乌双方的表态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反复。可以看到,乌克兰背后的欧盟方,实际上是整个北约。而北约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之一。同时,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其背后的中国也是主要能源消费国。因此对于全球金融市场而言,双方矛盾加剧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影响。
第三是全球性大通胀。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上个月的通胀数据7.5,可以说创下近些年新高。从观察的六十多个经济体的数据来看,截至上月,不通胀的国家在四个左右:中国、越南、印度、印尼。可以看到,主要都是制造业国家,不太容易通胀。“我们研究了20世纪73年、78年、91年几次比较大的通胀。当时德国和日本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金融市场方面的表现,都强于其他的主要国家。”
第四是国内因素。大众当前预期国内经济偏弱,实际情况没那么悲观。去年主要是对地产的抑制政策和财政政策比较收。今年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12月份的表态偏积极,同时货币政策,最近六万亿的社融、四万亿的贷款,都可以看到央行也在积极表态。整体而言,当前,从货币金融指标、财政指标,到地产政策现在都在放松。
实际上,2022年真正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因素可能不太多。去年,抗疫是第一要素,这方面,国内成绩显著。此外,无明显能源短缺的影响,以及通胀影响。
南都:2021年大盘股、龙头股普遍表现不佳,小盘股则表现不错。缘何如此?2022年会延续这一走势吗?龙头股的投资价值您如何看待?
陈洪斌:其实2021开年就建议大盘股别碰,比如2020年表现很好的“茅指数”、上万亿市值白酒股。从股市价格上涨的基础原理来看,市值高企的企业,一个涨停板背后需要巨大的资金推动。而市场资金是否充足其实相对,并非绝对。
回顾2020年3月份,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美联储两次量化宽松,且宣布的是无底线量化宽松。而美元处于全球货币体系的上游,高能货币进入到全球货币体系里进行放大,因此,2020年是相对“有钱”的一年。在这样的条件下,2020整个市场优质大盘股先起来了。
进入2021年以后,尤其在2月份出现波动,背后是估值切换。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定价了,大盘开始收缩,在2021年很难有好的表现。
因此,对于投资龙头股,要兼顾全球的货币环境,宽松还是紧缩的问题。“去年我们基本上考虑的重点目标都在中证500,市值大概在100亿到700亿。”今年则主要考虑市值是否进一步下沉,重点考虑成交量、流动性是否充裕。
南都:春节前的A股市场表现引发社会各界诸多讨论,但也有观点认为,长周期内,居民资产配置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的结构性调整将为 A 股提供充沛的流动性支持。对此,您如何看待?2022的投资逻辑是否已发生改变?
陈洪斌:由于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变来看,房地产未来可能不再是主战场,相应产业上下游的行业,顺周期中例如银行、钢铁等,可能也会在整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美国在20世纪经历了这个过程,股票市场中,市值最大的龙头从原有的重资产行业逐渐转化为科技的纳斯达克的崛起。
当前国内,居民财富从房地产配置转向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但用于投资其实仍存疑惑。事实上,长期逻辑很难做短期定价。个人财富从房地产向资本市场迁徙的过程,应该是渐进的过程。回到投资市场,从长周期来看,一些标的具有投资价值,但价格仅在长周期上与价值形成相关,决定性因素是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在股市中表现为情绪、预期,因此对于长周期的因素不建议拿来定价。
南都:2021年以来,地产、出口、疫情控制的负面影响已经展现在市场面前,对于今年的市场而言,主要的风险点和不确定因素有哪些?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陈洪斌:首先是全球性的乌克兰危机,对市场造成的不确定性值得关注。关注此事,建议着重理解事件中新动态背后的逻辑,比如俄乌矛盾背后的国际天然气战争等。
其次是疫情。趋势上,疫情在今年将会有所好转,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开始逐渐地放开。如果到三季度、四季度,疫情好转成为客观事实,对国内市场将产生一定影响。从横向比较来看,去年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如果新冠疫情开始过去,国内将失去抗疫表现出的稳定性优势,包括产业链、出口、消费等方面的相对优势。疫情之后,是否将带来一些反向交易值得关注。
第三个问题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背后因素较多,主要影响表现在市场整体情绪上。还有一个是极端天气方面的影响。去年通货膨胀很大因素由极端天气造成,比如三季度能源价格,尤其天然气价格暴涨。
去年美国西部大干旱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行,引发天然气短缺问题;墨西哥湾17级的台风,影响美国两个州的油气产能,导致了去年三、四季度的油气价格高涨;还有印尼暴雨,导致该国煤矿严重减产。这类极端天气造成的全球性短期能源荒值得关注。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从2020年到2025年,全球的极端天气要增长300%。这种极端天气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矿产品的减产,以及大量的能源的消耗。因此,这些方面也是今年需要提前进行预测。
南都:最后,对湾区投资者有什么建议?比如说:针对最近的热门赛道大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虎年的投资策略?哪些板块和领域更具备投资价值?
陈洪斌:当前市场处于预期偏弱、情绪悲观时期,一个重点是怎么处理当期的交易和情绪问题。对此,在市场暴跌之前以及刚刚开始时所相应的调整减仓是必要的。在交易策略中,当市场出现大幅净值回撤后去减仓其实不建议。
实际上,当前重要的一个信息是,中央明确提及今年“维稳”的目标,一系列发声及举措都可以看到决策层维稳的意图非常强烈。因此,提前调整可行,但遇到净值回撤后,建议保持一定的乐观情绪。
过去两年的股票市场在专业投资人眼中是大牛市,2020年的普涨与2021年的赛道涨,都带来很好的收益。对于2022年,包括联储升息在内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市场一定的波动,实际上属于正常现象。
情绪与分化,可以看到市场并不一致。其中有两条主线值得关注,一是确定性问题。比如去年顺周期的布局,包括钢铁、水泥、机械设备、老基建、化工、玻璃、银行、地产等在取得正收益的情况下,而顺周期又来到近几年的底部时候,市场可能会切换成长方向的问题。这方面需要着重关注一个背景,2022年相应的逆周期政策会比较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适度超前基建”。其次是“稳增长”预期。因此对于主题、赛道而言,需要关注确定性问题,包括盈利、产业生命周期、价格、估值空间等。
第二是政策主线。去年对地产、教育、互联网巨头的抑制政策都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明确的是,今年将是一个政策大年,主体而言,主要有两大方面。
第一,逆周期调节的时候所采取的这些政策板块,比如基建、上下游板块。这方面兼顾政策的导向与资源实际投向。从原材料来看,如果国内价格过高,那么是否会把大量资源投放海外。政策的导向会不会把资源投向一些虚拟的板块,也就是有投资,但PPI没有动,CPI也没有动,上游的价格没有动。
第二是数字经济,包括与美国的大国博弈,高科技领域值得关注,相信会是2022年的一个亮点。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霖芳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