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比起乐视网的危局,目前更困扰市场的问题是员工持股计划造成巨大亏损,理论上来说,员工是对企业最了解的一批人。然而,根据统计,截至目前仍在实施当中,并未解禁的员工持股计划共有179起,涉及员工人数达到74540人,涉及资金336.9亿元。其中88起出现破发,即有一半的公司跌穿了员工的持股价,合计亏损19.9亿元。
半数持股计划破发
还有一个交易日(1月20日),云图控股(002539.SZ)的员工持股就要解禁,但是员工们恐怕乐不起来。因为1月18日,云图控股报收11.25元,当日虽然上涨1.72%,但相比16.01元的员工持股价来说,折了近三成,参与计划的员工损失惨重。
2015年11月,当时还没有改名为云图控股的新都化工公告称:拟推员工持股计划,参加人数合计不超过1300人,其中,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预计不超过4人。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00万元,委托给南华期货成立“南华期货新都化工共赢1号资产管理计划”。
随后,新都化工说干就干,计划公布2个月之后,2016年1月底,公司公告称完成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购买的方式共计买入公司股票1249.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4%,成交均价16.01元/股,成交金额为2亿元。
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化,新都化工通过签订股票收益权互换协议,给持股计划加了1.22倍的杠杆,损失进一步扩大。
由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市场也对新都化工给予了高度“关照”,股价一直表现得较为坚挺,甚至在2016年5月6日冲至18.07元。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中小创整体估值的下移,新都化工的股价节节败退,至此依然未见解套的迹象。
除了云图控股之外,亿阳信通(600289.SH)和苏宁云商(002024.SZ)也陷在破发的“沼泽”当中,两家公司的持股计划截至目前分别浮亏28.68%和28.21%。
在2015年年中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苏宁云商率先推出10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涉及标的股票数量6591.96万股,购买均价15.17元,锁定期限为48个月,参加对象涵盖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线上线下运营管理、商品供应链经营、物流服务等业务体系中高层人员;技术开发体系骨干;职能管理体系的中高层人员以及公司认可的有特殊贡献的其他员工。不过随着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馅饼”变成了“陷阱”,1月18日,苏宁云商的最新股价仅为10.89元。
“我们的员工计划也是损失惨重,去年计划已经到期了,但是由于损失过大,大家也都不愿意解散,继续续存。但是到现在来看,似乎回本仍遥遥无期。有些同事当时为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甚至放弃了买房,结果这边股票一路狂跌,那边房价步步高,想想都揪心。”某上市公司的一名员工吴先生表示。
7家持股计划盈利超100%
虽然一半的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承受了较大浮亏,但是也有91家公司给员工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其中收益最大的公司为三江购物,三江购物的员工持股计划的锁定期为36个月,也就是在2014年市场低点时推出,当时的持股成本为10.88元,目前三江购物已经暴涨到35.58元,涨幅高达227.02%,15名参与计划的员工收益颇丰,共计7945.7万元,每人的平均收益高达529.7万元。
根据统计,包括三江购物,共有7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的收益超过100%,其他6家公司分别是金轮股份、达华智能、襄阳轴承、当升科技、特锐德、圆通速递等。
仔细观察这几家公司的持股计划,推出的时间都较长,基本都在三年左右,有3家公司甚至达到了4年,通过时间换空间。
从浮盈绝对额来看,三一重工的绝对额最高,截至1月18日,员工持股计划浮盈金额达到1.74亿元,不过由于参与人数较多(共有2800名员工参与),因此人均值并不高,仅有6.21万元。
“市场本来就很无情,2015年市场暴涨时,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惨剧。我知道省内一家上市公司,当时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发行时刚好赶上了5000点的高点。截至目前已暴跌近6成,员工怨气都很大,公司虽然也多次进行了自救,比如增持、补仓等等,但难以改变市场的趋势,公司也很无奈。因此不论在投资什么产品的时候,首先不要光想着盈利,更要考虑到风险。”广东煜融投资总经理吴国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