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承压
仅在12月6日当天,就有6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大小限股东减持股份,且减持比例均超过1%。
其中,TCL集团第四大股东集团工会于今年5月6日-12月5日通过深交所减持263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1.0193%。
而中联重科公告称,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今年9月2日-12月4日期间,通过深交所减持1606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6%。以中联重科9月份以来的平均价12.5元/股测算,佳卓集团此次减持套现超过2亿元。
此外,山大华特(000915.SZ)的第二大股东宁波达因天丽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中纺投资(600061.SH)的第三大股东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迪马股份(600565.SH)第三大股东江苏宝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福日电子(600203.SH)的控股股东福建福日集团公司,也同时发布减持公告。
此刻大小限的减持,一定程度上也被市场赋予了一叶知秋的意义。
“大小限他们做波段的能力很强,很多企业都是对同行业的投资,他们对产业的脉搏把握得特别准。” 有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12月以来仅仅一周的时间,就有18家上市公司公告大小限股东减持。这亦令12月的A股市场,显得有些风声鹤唳。
统计显示,2008年12月沪深两市解禁的238.62亿股限售股,占当前A股市场流通股本比例的3.68%,占A股市场总股本比例的1.35%。以解禁市值约为1749.30亿元计算,占11月底A股市场流通市值比为4.10%,占A股市场总市值比为1.49%。
而在其中,解禁数量排名前三位的行业为:金融服务——解禁46.28亿股、交通运输——解禁38.65亿股、黑色金属——解禁30.25亿股。
其中,海通证券(600837)和长江证券(000783)两家券商首当其冲。继海通证券11月21日12.89亿股2007年定向增发股份流通上市,并导致该股连续三度跌停之后,12月海通证券还将经受两轮冲击。
12月22日,太平洋(601099)资产所属1.6亿股海通证券股权将上市流通。而12月29日,海通证券更是有20.69亿股解禁,系民生银行等共52 家原海通证券股东所有,占其总股本的比重高达1/4。
东方证券测算,按照原海通证券与都市股份1:0.347 的换股比例计算,上述限售股份除权后成本仅为1.44 元/股左右。
“定向增发的那部分股份,市场价格已经远远低于成本价,海通证券仍然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这些分散且成本较低的小限,减持冲动对海通证券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上海某券商研究员向记者表示。
继海通证券之后,长江证券也将迎来解禁洪峰。长江证券共有5.94亿股的股权分置限售股份上市流通,是其目前流通股的2.26倍,且均为小限,持股比例低于5%。
中小板高管减持86起
“大小限选择在12月份减持,大致有两种考虑。一是从业绩的压力来说,通过抛售手头的股票,来装饰自己的报表;二是从现金流的角度来说,缓解资金紧张的情况。” 黄学军向记者表示。
在其看来,随着政策层面利好频出,导致资产的流动性增强,“产业资本一方面更容易贷到款,另一方面不断降息,贷款成本也在下降,从而使其减持的冲动或有减少。”此外,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市场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去承接大小非的抛售。”
而细分12月的解禁股,则可以看到,几大解禁的主力中,唐钢股份(000709.SZ)、中远航运(600428.SH)、白云机场(600004 .SH)解禁的股份均为控股股东所有,而在目前情况下,作为国企乃至央企,控股股东减持几无可能。
而在国都证券研究员曹源看来,12月份的解禁高潮,“我个人看得比较悲观一些”。在其看来,宏观经济走向并不明朗,而上市公司分红才是遏制大小限减持最重要的工具,“但我们的市场,在这方面一直比较弱。”
亦有券商人士表示,大小限减持,或许会成为交易性的投资机会。“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多方博弈的场所,现在少了一个市场参与的主体,对其它投资者来说,或许是个机会。有的资金就会采取这种有些另类的投资方式,在大小限减持的时候杀进去。”
与大小限加速减持相伴而生的,则是企业高管的减持速度也在加快,这一趋势在中小板表现得尤为突出。
深交所公布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变动情况显示,12月以来86次交易情况中,仅有一次为增持。而即便此次增持,也是上市公司高管在大幅减持之后,小幅增持。
“可能高管是做产业的,对产业的未来相对比较悲观,从而选择了落袋为安。”上述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而在其看来,中小板在此轮上涨中,表现更为突出,也为其高管减持套现提供了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