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与投资行为的不一致性是国内基金经理的一个误区。尽管基金经理们都宣扬价值投资理念,言必称“估值”,但是实际投资中却并非如此简单。很多基金经理的操作违背了交易的一致性原则。
交易的一致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买入是什么理由,卖出也是什么理由,必须完全一致。
人们在市场中发生亏损,理由虽然很多,但有一项最严重,也是最容易触犯的错误,那就是投资理念包括投资策略的不一致性。这项错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在交易之前,并没有为自己设定一种前后一致的交易策略。
最简单的例子,绝大多数投资者在入市交易时并没有计划清楚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投资短期内赚钱了就改为投机,投机如果套住了就索性改为长期投资。很多基金经理的操作也是如此。
保持投资理念与策略的一致性,是国内基金经理提升投资能力的首要要求。
投资行为的从众性、情绪的传染性
在本轮下跌行情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扮演了追涨杀跌的极不光彩的角色。基金经理在投资行为方面表现出的从众性和交易情绪方面表现出的传染性十分明显。
从众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现象,经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响,往往具有类似或者相近的思想。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在投资中,因为市场环境或心态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投资行为就是从众性的体现。考虑到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基金经理的从众心理对股票的价格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指出,国内基金公司中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多为20世纪60、70年代后出生的金融、财经类院校毕业硕士、博士,其中不乏很多同学、校友、同事,虽然散落在各个基金公司,但师出同门,交流甚广。他们的信息渠道相近,网站相连,电话相通,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投资行为的从众性。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其实,在并非完全有效的中国股市,市场经常会犯错误。一个成熟的投资人应当时刻保持思考和操作的独立性。轻易被市场影响甚至左右的投资人,并不符合成熟投资人的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内基金经理们还需要尽量摆脱市场情绪对自身操作的影响。
风险意识淡漠、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如果说上述两大不足主要是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和修为方面的差距。那么,风险控制意识的淡漠和能力上的不足则不仅仅是基金经理个人的问题,基金管理公司本身的制度建设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由于过分的注意短期排名和业绩比较基准,基金经理最大的目标就是跑赢市场,而不是绝对收益。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往往采取较为激进的操作,忽视风险管理和控制。一旦选取的板块和个股取得超额收益,则有可能基金排名靠前,从而赢得更多的收入和职业声誉。假使判断失误跑输大盘,则可能在下一阶段采取更为激进的操作。只要在某个短期内排名靠前,便赢得了炫耀的资本。这样的环境也造成基金经理群体投机风日渐盛行,尤其在市场震荡剧烈的时刻更是如此。殊不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在无形之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可以看出,由于高端人才的培养速度没有跟上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造成基金经理人队伍素质的退化。如果基金行业再像以前那样只重“跑马圈地”而忽视“精耕细作”,像一季度这样“栽跟头”的悲剧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