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作为国内首个信息经济示范区的浙江,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小方针”:到2022年,数字经济总量将到达4万亿元以上,要占区域生产总值55%以上。
作为整个浙江的“一号工程”,数字经济应该在各地全面开展。但是,最近一份威望的“2019年我国互联企业100强榜单”,却让人感到喜忧参半——
喜的是,浙江4家企业位列百强,分别为:排名第一的阿里巴巴、位居第5的蚂蚁金服,以及排在54位的“顺科技”、71位的“边锋络”。忧的是,4家上榜企业,悉数会集在了杭州,除此之外,浙江再无其他城市上榜。
于是乎,有人就说,杭州的互联现已培养出了参天大树,但也让省内其他地市的互联工业应了那句老话——“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浙江怎么做,才能让“寸草不生”变成“大树底下好纳凉”?
01
互联大佬“扎堆”
“集聚效应”就对了
首要,不用过分焦虑。以都市圈经济熨平县域经济,正是互联年代的显着特征。
从世界级城市群开展经历来看,要素向大都市区会集、单极引领的大趋势,非常显着。
以美国为例,近50年来,美国滨海23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州生产总值占全美的比重,从45.5%上升至52.3%,人口比重从1960年的46.7%上升至2013年的50.8%。坐落该区域的加州,是美国经济规划最大的一个州,经济总量占全美的1/7,Google、Apple、eBay等知名企业,均会集在距旧金山不远的硅谷。
相同,日本经济长时间向东京至大阪的太平洋沿岸直线约400余公里区域集聚。1955至2011年,这一区域GDP从全国占比的46.3%上升至54.6%;同期人口占比从35.0%上升至2016年的48.7%,立异企业多坐落东京和大阪两大城市。
可见,立异要素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合,必然会发生很多的新技能,新技能又促生新产品和新工业,然后构成单级引领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开展的新形式。
从浙江经济的开展轨道来看,立异,正在成为改动游戏规则的力气。
面临人口盈利衰减、出资拉动效应趋缓、对外出口短期动摇等要素,浙江民营经济加快转型。《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显现,杭州以18家独角兽企业位列全国第三,总估值反超上海的42家独角兽企业,蚂蚁金服、菜鸟络均居TOP10。
毫不夸大地说,浙江是“互联+服务”的热土,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能、虚拟现实等一批数字经济相关热词成为我省未来工业开展的指向标,配备制作、纺织规划等原传统技能也在加快追逐全球领先者。
据统计数据显现,浙江2018年底在册市场主体654.2万户,大致是每11个人至少有1个市场主体。现已有一大批怀揣愿望的人抓住机会,在双创年代大显神通。能够预见,浙江正敏捷成为一个充溢立异时机的中心,而这几乎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革新。
这其间,杭州成为了浙江立异要素最高密度集合的当地。从杭州本身的开展特征来看,三个“一流”夯实了敞开容纳的社会心态——
一流的人才储藏。以浙大为例,每年留在省内工作的毕业生中,大概有多半会挑选杭州,浙大校友兴办或办理的上市公司更多达100多家,办理市值超越1万亿,大部分都会集在杭州。
一流的公共配套。以三甲医院为例,有980万常住人口的杭州坐拥21所,相同具有925万人的温州只要10家,还不到杭州的一半。特别是跟着长三角一体化、亚运会和“拥江开展”等战略机会的叠加,其他城市与杭州在公共配套方面的竞赛距离将会愈加显着。
一流的营商环境。杭州首推了以“最多跑一次”的政府服务革新,撬动了经济社会各范畴的变革,尤其是在出资批阅、市场准入、便民服务等要点范畴变革,获得实质性打破。
这也就不难理解,杭州为什么成为全省互联开展的高地和单级了。从百强榜上,也能看出这一趋势不止出现在浙江,在全国相同如此:互联百强企业首要散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其间,北京坐拥31家,位居第一;跟浙江差不多的状况也出现在江苏、山东、福建等滨海省份。
02
大树底下更好纳凉
构成“同心圆”、立异圈
那么,在开展数字经济过程中,省内其他城市就没有时机了吗?
否则。
从理论上说,依据海默(Hymer)等人的研讨,总公司区域倾向于高档决策机构会集于发达国家(区域)的首要城市,将次一级办理功用和生产活动会集于外围区域区域性中心,然后构成以总公司为中心的区域归纳联络。
世界上也不乏接受大都市资源外溢的小城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就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初次提出建造东京卫星城的主意,一方面缓解东京城市压力,另一方面接受东京科学研讨资源。20年后,约40%的首要科研机构在当地工作,集聚科研人员2.2万人。
省内其他城市也就本地资源禀赋,开端“互联+特色工业”开展。比方,阿里巴巴客户体会中心、易严选全国客服中心纷繁落户衢州,关于当地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工作具有必定的积极意义;又比方,在“互联+”的电商化布景下,“丽水山耕”完成品牌赋能,有用将丽水的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前互联年代,杭州这座城市,诞生了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迎来了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场创业潮,也正在逐步构成“同心圆”的都市区开展形式。后互联年代,或更应该杰出“圆心”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然后起到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效果。
怎样让“大树底下不长草”,变成“大树底下好纳凉”?
一方面,浙江要推进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研讨机构建造,推进更多立异要素向以杭州为中心的大都市区集合。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杭州周边城市找准定位,开展特色工业,然后构成层级立异圈。
-THEEND-
修改丨方臻子
规划丨张源
出品丨浙江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