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题:(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需打通“最终一公里”
中新社记者李爱平
“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需打通‘最终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哈斯塔娜23日在北京驻地承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对这“最终一公里”给出的答案是“严格遵守世界规范编码安排‘一致而且仅有’的编码要求,从头树立契合计算机科技信息化和契合世界规范编码要求的新规范。
世界规范编码(Unicode,一致码、万国码、单一码)是计算机科学范畴里的一项世界规范,包含字符集、编码计划等。世界规范编码为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每种文字的每个字符设定了“一致而且仅有”的二进制编码,以满意跨言语、跨渠道进行文本转化、处理的要求。
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全国政协委员告知记者,尽管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开始于1984年,早在2000年取得了世界编码,但30多年来一直未能完成世界规范编码安排要求的“一致而且仅有”要求,乃至由于在计算机编码范畴里强制加入了传统蒙古文语法规矩,导致传统蒙古文无法跨言语、跨渠道文本转化和处理,阻止了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
世界规范编码安排(Unicode安排)2018年和2019年从前两次安排专题会议,有关专家也提出了契合计算机科学信息化要求的专业解决计划,但均被传统蒙古语文字专家否决,坚称要持续改进传统计划。
“事实上,关于这套加载语法规矩的传统蒙古文世界编码,多年来我国已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和极高的维护费用,耗费了信息技能飞速发展的黄金30年进行计划优化,到现在也只是完成了文字的初级显现。”哈斯塔娜以为,“由此可见,使用现有的计算机技能,持续优化现在的传统蒙古文世界编码计划,现已穷途末路,难度堪比登天。”
关于这一现象,哈斯塔娜以为传统蒙古文信息化发展存在三方面的难题亟待解决。
其一,现在的蒙古文世界编码字符集使用了以语音索引为特征的传统字母表,因不契合世界规范编码安排“一致而且仅有”的编码要求,导致编码中呈现了很多的同形异码混杂事例,以及无法使用互联精确查找的问题。
其二,现在的蒙古文世界编码里强行加载了传统蒙古文语法规矩,即同一个编码在不同语境中的功用表达不同,导致无法使用计算机信息技能完成编码自在转化。
其三,由于现在的蒙古文世界编码使用了语音索引字符集,并加载了传统语法规矩,为了精确挑选同形异码,正确显现文字,在蒙古文世界编码中很多使用了杂乱文本布局引擎技能。“可是现实生活中并非一切信息化根底体系都能支撑此类高端技能,然后导致现有的蒙古文世界编码不只体系兼容性差,还存在许多文字显现紊乱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的蒙古文世界编码中的同形异码有潜在的络安全隐患,包含络欺诈,络侵权等等。”哈斯塔娜以为,这也是蒙古文信息化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传统蒙古文作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首要文字之一,是传承祖国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传统蒙古文字无法完成信息化和现代化,将导致很多的文明信息丢失,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无法估量的丢失。”哈斯塔娜说,“一起,包含我在内广阔蒙古语文用户和顾客,由于在互联年代无法用蒙古文字顺利进行沟通交流,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窘境。”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哈斯塔娜建言官方应与我国国家规范化办理委员会等相关安排密切合作,赶快安排相关专家从头检查现有计划,严格遵守世界规范编码安排“一致而且仅有”的编码要求,从头树立契合计算机科技信息化和契合世界规范编码要求的新规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