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7月16日,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浮出水面。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达10.78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达5.16万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3%。
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12.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约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10.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我国减税降费效果明显。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仅增长0.9%,比一季度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约为9.24万亿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收入更是同比下降了30.6%,达5639亿元。
但同时,上半年非税收入同比增幅较大,达21.4%,增至约1.54万亿元。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解释称,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为支持企业减负,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筹集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并非提高收费增加的收入。
减税效应明显
个税同比降超三成增值税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
今年,“减税降费”成为宏观经济的一大热词。年初至今,我国出台并实施了新个人所得税法、降低增值税税率等多项减税降费措施,从上半年财政数据来看,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速仅有0.9%,比一季度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更是直接下降了3.3%。
分税种看,上半年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5.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10.7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翘尾和今年增值税新增减税效果进一步放大的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7%,主要是增值税减税效果持续体现。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7.5个百分点,主要受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以及5月底出台的保险业手续费及佣金税前扣除比例上调等减税政策影响。
个人所得税更是同比下降30.6%,主要是去年个人所得税提高起征点、调整税率的政策翘尾和今年增加六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叠加释放。
分行业来看,上半年,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4.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仪器仪表、电气器材、纺织、化工等行业增幅回落明显;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0.9%、0.5%,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0.3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
此外,批发和零售业上半年的税收收入也同比下降了0.5%,而一季度则为增长3.5%。另外,受5月底出台的保险业手续费及佣金税前扣除比例上调影响,保险业税收同比下降18%。
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非税收入增长较快
与税收收入增速放缓不同的是,上半年我国非税收入增速较快,同比增长了21.4%。原因何在?刘金云表示,非税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为支持企业减负,中央和地方财政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筹集收入弥补减税带来的减收,并非提高收费增加的收入。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达1.54万亿元,同比增加2720亿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达2203亿元,增加1705亿元,增长3.4倍;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达4416亿元,增加683亿元,增长18.3%,上述2项合计增收2388亿元,占全国非税收入增收额的88%。
刘金云表示:“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应对减税降费带来的收支平衡压力,多渠道盘活国有资金和资产,带动相关收入增加。”
但他同时也表示,涉及降费政策的有关收入实际上是继续下降的。数据显示,包含教育费附加在内的专项收入达3708亿元,下降2.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达2085亿元,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6%的基础上,今年1-6月又下降了0.5%。
如何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中央财政加快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
减税降费固然是好事,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基层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如何确保基层财政的平稳运行?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今日也给出了答案,他表示,中央财政主要是加快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进度,同时督促和指导地方加强收支预算管理,做好基层财政保障,确保“三保”不出问题。
据悉,为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今年预算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加快预算下达进度,截至6月13日(全国人大批准预算后90天),转移支付预算已下达92%,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都已全部下达地方。
此外,中央财政也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统筹采取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力度、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等方式平衡预算。据了解,一些地方已采取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安排地方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等方式弥补减收。
在“增收”保平衡的同时,节省支出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中央财政督促地方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一般性支出压减力度,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同时硬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事项,执行中原则上不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种种政策的出台,对保障基层财政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半年债券进度加快发行
平均利率同比下降56个基点稳投资支出超过60%
值得一提的是,7月16日,财政部还公布了上半年债券发行及使用的相关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地方累计发行新增债券约2.18万亿元,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的70.7%;其中,6月当月发行规模7170亿元,约占上半年累计发行规模的三分之一,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
郝磊介绍称,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主要有发行进度大幅提升;债券期限明显延长;利率成本有所下降等特点。
据悉,2018年已提前下达了部分2019年新增债券额度,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同期的15.5%提升了55.2个百分点。期限方面,由于今年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债券期限设置尽量与项目期限保持一致,因此,上半年新增债券平均期限达8.76年,较去年同期平均期限6.33年增加了2.43年,其中6月当月新增债券平均期限更是约达10.4年。
利率方面,上半年新增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3.44%,较去年同期4%的平均利率降低了56个基点,其中6月当月平均发行利率为3.52%。
那么,新增债券都运用到了哪些领域?从项目性质看,上半年新增债券资金约56%用于在建项目建设,有效解决工程烂尾及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从资金支持领域看,上半年新增债券资金用于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建设,教科文卫等社会民生领域,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等六项领域资金投入占比达64.8%,这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持续增加,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
从资金支持重点看,着力支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三大攻坚战。数据显示,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共发行新增债券2716亿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长三角4省发行新增债券4267亿元,广东专门发行501亿元粤港澳大湾区专项债券,海南发行新增债券258亿元,为相关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