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
7月31日,国办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方案从价格、采购、使用、监管等多个方面对医用耗材进行了规范,同时,列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任务单。方案的印发,标志着继药品零加成之后,医用耗材也将进入零差价时代。
年底前取消所有耗材加成
方案提出,2019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价”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而公立医疗机构因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财政适当补助、做好同医保支付衔接等方式妥善解决。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巡视员朱洪彪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医改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改革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通过集中采购、分类采购,降低虚高药价,可以腾出空间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逐步向合理的价格过渡。
据医械研究院测算,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5304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1046亿元,占比19.72%。
数据显示,全国能做心内科介入手术的医生只有4000个,能做骨科精密手术的医生只有5000个,而能做泌尿外科与腔镜的医生,全国不超过3000个。资源的稀缺使得他们对耗材的使用具有极强话语权,这也使得他们成为器械厂商精准行贿、回扣营销的目标。
著名心脏病专家、国内最早引进心脏支架的倡导人胡大一曾公开指出,我国的滥用心脏支架问题已相当严重,“从临床上看,12%的患者被过度治疗了,38%的支架属于可放可不放”。
对此,方案明确指出,加强高值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将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重点治理对象,并在2019年底前完成第一批重点治理清单。
此前,多省份也曾发文治理医用耗材加成。2018年,河南省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的高值医用耗材品规和使用金额排名前10的医务人员进行监控。销量两次进入前10的高值耗材,有可能会被停用,医生也将被上报到医疗纠风办,在绩效考核中受到影响;2019年,江苏省发文,对医用耗材仿照对药品重点监管模式,根据前一年度本医疗机构高值耗材使用率、使用金额等情况,确定下一年度高值耗材重点管理品种。
层层治理下,高值耗材领域的水分将被彻底挤出。“参照药品的带量采购来看,再根据以往的经验,高值耗材纳入集采后预计将降价超50%。”医库软件董事长涂宏钢说。
分类集中采购破局
采购端的介入,无疑是监督耗材流通最直接的渠道。方案提出,2019年下半年将启动完善分类集中采购办法。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医用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
今年5月,青海、贵州宣布,将耗材集中采购工作正式移至医保局。至此,已有22个省市医保局已经或准备公布接管耗材的招标时间,预示着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也将来临。
不过,不同的医疗器械价格差距较大,这也导致不同的医院耗材占比不同。医院级别越高,进行的手术越复杂,使用的耗材也相对越高端,而较小的医院往往承担常见疾病的治疗,更多是低值消耗。而各科室医用耗材占比也有明显区别。比如一般外科能达到25%左右,耳鼻喉在百分之七八,糖尿病医院低,骨科、血管外科、脊柱科、大血管等,比例则较高。
此前,有公立医院为了完成降耗任务,一方面通过集中采购、直接向供应商砍价、缩减供应商渠道等方法来降低耗材采购价格;另一方面也会加强控制医用耗材的使用管理,为此,为了年终考核时让上级检查组看到一个“漂亮的数字”,部分医院甚至通过停用部分医用耗材等“突击控费”的形式控制耗占比的降费指标。
去年,国家卫健委联合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中明确,将控费指标细化分解到每家医院。
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陆续发布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的实施方案,这是继2019年初的药品带量采购实施后,医改的又一大重要举措,也因医用耗材特有的复杂性,该政策影响将波及更广泛的领域。
UDI出世
截至2018年底,北京、天津、广东等多个省市近800家公立医院取消了“以耗养医”的耗材加成政策,政策逻辑像“药品零差价”一样,预防耗材招标价格越招越高的局面。然而,政策的出台,却使医院丧失了压价的动力。
医用耗材市场在此前诸多政策出台后,并未萎缩,反倒更加膨胀。根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5年我国医用耗材行业销售规模达1853亿元。根据医械研究院的数据测算,2018年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2291亿元。
为何控制耗材如此艰难?除了医生的收入没有有效的补偿机制外,耗材产品的特点也导致监管艰难。虽然药品种类繁多,但药品的多个商品名外,却有固定的通用名。虽然多个生产厂家,但成分比较固定。医用耗材却完全不一样,心脏介入材料有几百种,一样的东西,名称不一样,因此难以归类。
对此,方案提出,2020年底前,国家药监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三部门联合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是医疗器械产品的身份证,也是医疗器械的“国际语言”。作为国际通行做法,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均在积极推进UDI系统。在我国,业界对此呼吁多年。“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有利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医疗器械产品国际化和促进全球标准化管理。”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川说。
7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公布,中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首批试点重点品种为心脏、颅脑植入物、假体类等高风险植入类医疗器械。而在2018年的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中,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为389亿元和262亿元。
相关报道>>>
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出炉:降价成大势所趋
国家发布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降低虚高价格严控不合理使用
国办发文治理高值耗材千亿市场面临洗牌
医械企业迎巨变!国务院治理医用高值耗材:取消加成!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