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日报
小暑刚过,几场连绵细雨,给市民带来了凉爽,也给迤沙拉村民带去了欢乐,村里150亩向日葵悉数种下,金秋九月,市民又能看到向日葵花海。
2014年,迤沙拉村百亩向日葵花海扮靓了攀枝花的中秋节和国庆节。随后几年,迤沙拉向日葵花海成为红打卡地。然而,“挣了名气”不代表“鼓了钱包”,由于各家各户分散经营,迤沙拉“花经济”效益甚微。
向日葵还种不种?村里以后的路怎么走?迤沙拉村70多名村民代表坐在一起群策群力。“大家讨论得很激烈,会议从晚上8点一直开到凌晨。”迤沙拉村村委会主任毛建桦说。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人说种葡萄、李子和油橄榄等。老党员、老村干部则表示,以前,别人种啥我们村就种啥,总是跟着走,再加上村里地少人多,种啥都不能比别人获得更好的效益,只有在观光农业上作文章。
作为市、区、镇人大代表,毛建桦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更为熟悉,她知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凝聚乡亲们的合力。于是,她提出成立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观光农业,得到村民代表们认同。
“今年,我们推出旅游套票,游客可以享受‘一条龙’旅游服务,坐马车或观光车看花—游金沙江大峡谷—在文化广场欣赏谈经古乐演出—吃饭。”毛建桦说,现在,村里已经成立了专业合作社,150亩向日葵也已种下了。
迤沙拉村的“以花为媒”,仅是仁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之一。
仁和区根据各乡(镇)发展状况,结合全市“康养+农业”产业布局,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康养+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连接紧密的“康养+农业”协同发展格局,以农业为基础,仁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动力十足。
“康养+景观农业”,让“产区变景区”。根据同德镇、布德镇、务本乡3个乡(镇)地理区位、地形地貌、产业基础,按照“一个园区,一片景观”的思路,重点推进同德镇早熟樱桃、布德镇荷花(莲藕)、务本乡桃(桃花)等生产性农业同健康养生、休闲观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产业景观功能的新型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康养+景观农业”。
“康养+文创农业”,让“产品变商品”。在仁和镇、前进镇、太平乡、福田镇、金江镇5个乡(镇)规划建设“康养+文创农业”功能区,重点以普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和苴却砚文化旅游小镇为引领,发展亚热带农产品生产加工,加快推进“康养+文创农业”村庄建设,培育“康养+文创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青年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全面提升“康养+文创农业”特色产品供给和产品品质,实现“产品变商品”。
“康养+体验农业”,让“田园变公园”。在大田镇、总发乡、大龙潭乡、平地镇4个乡(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园一主业”发展,推进早春蔬菜、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深化中国特色农产品(芒果)优势区建设,打造“田园综合体”等“康养+农业”载体,培育集采摘体验、健康度假、体育(运动)+农业、农耕文化展示体验、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康养+农业”新业态。
“康养+生态农业”,让“村舍变旅舍”。利用中坝乡、啊喇彝族乡良好生态资源环境、优质绿色生态产品优势,加快早春蔬菜、芒果、早熟樱桃、葡萄、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农产品,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鼓励支持引导群众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特色民宿、乡村阳光康养项目,探索建设特色民宿联盟,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促进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村舍变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