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更多优化外资私募入华的政策正在不断浮出水面。
8月9日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获悉,中基协已推出了四项举措推动私募行业的对外开放,支持外资私募在境内展业。
四项举措包括:一是明确外资私募实际控制人可以是受境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境外机构;二是明确外资私募基金投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标准;三是为外资私募的外籍高管和投资经理开设英文从业资格考试;四是放开外资私募产品参与“港股通”交易的限制。
中基协表示,上述举措为外资私募管理人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商事环境,也向国际市场传递了我国基金行业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号。
通过以上政策,桥水、元盛等更多优秀海外基金公司和海外专业人才进入中国,为广大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专业产品与服务,推动我国基金行业实现充分发展和普惠使命。
“其实就是给外资私募相同的待遇,同时增强其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便利性。”一位接近中基协人士表示,“有些举措有较强的针对性,比如英文从业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外资进入国内获得相关资格的语言成本。”
据中基协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富达、贝莱德、瑞银等知名机构在内共有21家外资机构在协会登记,备案产品46只,资产管理规模54亿元人民币。
另据中基协透露,未来外资私募机构还有望进一步向公募业务染指。
“欢迎外资私募管理人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华展业范围,申请开展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业务。协会将积极做好相关服务。”中基协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合资公募机构已经开始在公募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已逐渐向外资控股模式靠拢,上投摩根与摩根史丹利华鑫均已公开启动相关的股权调整工作。
“这还是和国内私募做出相等的制度安排,因为本身公募业务就像外资开放了,国内有的私募机构也在申请公募业务,那么外资私募显然也有这种机会。”上述接近中基协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