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广袤的西部沙漠上,太阳能发电厂将充分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遍及沿海区域和崇山丘陵的风力发电厂和大江大河上的水力发电站,不分昼夜供给弥补电能,电流进入国家电运送到全国各地,剩余的电力就地电解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纯氧为高海拔区域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氢气则一部分进入西气东输管道为城市千家万户供给加氢天然气,一部分紧缩液化储存起来成为氢动力,为从飞机到轿车轮船等各种运送工具、从农耕到矿山机械等各种工农业场景供给清洁高效的移动动力……”今天上午上海代表团全团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一番声情并茂的说话,勾勒了一幅令人神往的2060年碳中和完美完成的画面。
事实上,除了广为人知的“十四五”和2035年前景方针,2060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年。
在上一年9月举办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争辩上,我国向国际许诺“二氧化碳排放力求2030年前到达峰值、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本年的政府作业报告也初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归入其间。这意味着,我国的“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方案要求已进入本质含义的倒计时。
在丁光宏看来,我国丰厚的绿色动力资源是完成长时间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大优势。不过,绿色动力开发和转型能否成功,氢能技能的打破是要害所在。
“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动力系统树立,将带来第四次动力革新。但现在的开发氢能存在两个要害性问题。”丁光宏坦言,问题之一在于限制大规模氢能使用的技能瓶颈没有处理,比方制氢方法、使用场景、运送间隔和储运方法等。另一个难题是,全国不同程度存在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构成动力资源的巨大糟蹋,也增加了新动力发电的本钱。
丁光宏以为,我国要稳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亟需加强对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动力系统建造。他主张,要做好“十四五”以氢能为载体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动力规划,以系统性的顶层规划布局推进作业。一起,以国家为主导,加强氢能基础研究的布局,在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等各个环节及要害中心技能领域发动多学科协同攻关,构成一批打破性效果。
拓宽氢能使用场景也是一个可行之法。丁光宏以为,能够树立市场化的氢能使用场景,以钢铁、化工和交通等大工业为主,赶快建立其碳达峰碳中和的的方法论和详细施行途径。
加快构建氢能运送系统方面,丁光宏主张参阅天然气管运送形式,全面剖析、证明使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运送氢气的可行性,推进西氢东送,构成规模化的氢能使用和氢能供应链系统。此外,丁光宏还从市场机制和技能打破、推行“以奖代补”新政、探究绿电、绿氢认证机制等视点对处理上述问题做了论述。
“让本来的耗能大户钢铁企业不再用煤焦化炼钢,石油也将从动力物资转化为化工原料,从此走上动力绿色自给的路途。这不仅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担任,更是从根本上处理我国动力安全的战略选择。”丁光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