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开放后以树立社会主义商场经济体制为标志的第一轮经济转型,推进了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增加,完结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化,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队伍。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速显着放缓,经济结构和增加动力产生改变,摆开新一轮经济转型前奏。成功完结新一轮转型,关系到能否跨过中等收入圈套,进而使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队伍,完成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化。新一轮转型需从哪些维度打开?怎么看待当时经济体现?转型的中心环节在哪里?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记者:国家计算局计算显现,上一年我国经济增速逐季下滑,PPI同比40多个月下降,且跌幅较大,但一些结构性目标呈现显着改进。怎么看待现在经济体现?经济增加到达均衡点需要哪些条件?新一轮转型对我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王一鸣:变革开放第一个30年,我国推进务实有用的商场化变革,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经济基础较为单薄的情况下,完成了“经济起飞”。1979至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加10%左右,增速显着高于首要新式商场经济体,也高于世界组织的预期。经济继续高速增加,使我国完结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队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加产生阶段性改变,经济增速显着放缓。从年度增加率看,2007年经济增加14.2%,2015年增速与之比较下降了一半。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是周期性要素和结构性要素相互作用的成果,但结构性要素占有主导地位,这是经济增加产生阶段性改变、由高速增加转化为中高速增加的首要原因。
经济增速放缓的结构性要素体现在诸多方面,最重要的是支撑要素驱动增加的条件产生深入改变,原有的高储蓄、高出资和高增加形式已难以继续。2012年以来,我国16至59岁的劳作年纪人口肯定量逐年削减,当年削减205万人,2013年削减244万人,2014年削减371万人。人口抚育比呈逐年上升态势,储蓄率和出资率趋于下降。这样,劳作投入跟着劳作年纪人口削减而放缓,本钱投入跟着人口抚育比进步和储蓄率下降而怠慢,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着提高的情况下,经济减速就难以避免。与此同时,依托资源和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推进经济高速增加,环境容量也难以承受,生态环境硬束缚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