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程超1万公里,时速750公里,飞行高度2万米,可指引“东风-21D”打航母,中国翔龙无人机服役!
作者翔龙:楚人陈奇雄
美军已经拥有的先进武器装备,中国军队也要拥有,这已成为中国军方与军工科研人员的共识。
美军的一切,都已成为中国军队学习的对象!
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从指挥方式到战略战术;从战争理念到战斗程式,中国军队都越来越像美军!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军凭借远远领先于对手的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击败一个又一个对手,赢得一场又一场科幻般胜利。
美军四处征战,将伊拉克、南联盟、阿富汗、利比亚打翔龙了个稀巴烂,并成功将反美强人萨达姆、卡扎菲等从肉体上消灭,将米洛舍维奇送上国际法庭受审……
(下为耀武扬威的美国航母战斗群)
于是,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所谓高科技武器,成了各国军方与军迷崇拜的对象!如F-117、B-2隐形飞机,如F-16、F-15战机,如M1A1坦克,如“爱国者”地空导弹,如E-2、E-3预警机,如“捕食者”、“死神”无人机,如精确制导炸弹等,均成了其他国家或购买、或仿制、或窃取的对象!
于是,中俄等国的军方,也在武器装备上开始实施“赶超战略”,美军就成了赶超的目标与对象。
中国与俄罗斯军方及军事科研人员均认为,美军有的武器装备,中俄军队也应该有;美军正研制的高科技武器,中俄也应该跟风研究;中俄还应该研发能克制美军的新式武器……
比如,美国搞出了F-22、F-35隐身战机,中国也着手研制了歼-20、歼-31隐身战机,俄罗斯也弄出个T-50隐身战机;
比如,美国有“提康德罗加”级与“阿利.伯克”级两型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水面战舰,中国也弄出了052C/D中华神盾舰,且在发展排水量达万吨的055新型中华神盾舰;
比如,美国建造的GPS系统,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大显威风后,俄罗斯开发了格洛纳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中国则构建了举世闻名的北斗-2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下为美国全球鹰无人机)
当美国军方的无人机在战场大显身手,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哭爹喊娘时,中俄两国也悄悄加快了无人机武器化的步伐。
印度的《印度时报》网站于2016年12月7日刊文称,中国军队正准备列装一款名为“翔龙”的无人机,这是一种可沿该国边境及在深海地区执行侦察、信号干扰和数字战任务的一款无人机。
中国“翔龙”无人机,具有飞行高度高、续航时间长优点。中国旨在用“翔龙”无人机对抗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生产的RQ-4“全球鹰”无人机,后者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无人侦察机。
美制“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战略侦察无人机,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它能持续飞行42个小时,可以携带一吨重载荷,从美国本土起飞,前往全球任何地点进行侦察。该机配备有合成孔径雷达、电视摄像机、红外探测器三种侦察设备,还装有电子战装备和数字通信设备,可以将收集到的敌情图像与情报,实时发送给已方战区或战场指挥中心,供指挥官决策使用。
一向喜欢夸大中国军力的外媒,以耸人听闻的口气报道称,中国的“翔龙”无人机,除续航时间与航程比美制“全球鹰”逊色外,在载重量上已可与美制“全球鹰”比肩,而在速度与飞行高度上,还要优于美制“全球鹰”!
中国产“翔龙”无人机,可能被中国军方部署到中国与印度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地区,也可能被派到中国与菲律宾、越南和日本等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南海和东海地区巡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对于印度与菲律宾、越南和日本等国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印度媒体还强调,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向外国出售军用无人机,还可能试图向印度的对手巴基斯坦出售“翔龙”无人机。
中国“翔龙”无人机由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成都航空工业公司生产。
(下为在地面滑行的翔龙无人机)
中国著名军事杂志《航空知识》的主编王亚男说:“翔龙”无人机设计风格十分独特,因此适合在高空长时间执行任务。“翔龙”无人机一旦服役,将大大提升中国军队的远程侦察能力。此外,“翔龙”无人机还是执行信号情报搜集和电子干扰等电子战任务的优秀平台。
大多数军情观察专家认为,中国开发的“翔龙”无人机,与美国使用RQ-4"全球鹰"战略无人机是同一级别的无人机,两者的大小尺寸、所能执行的任务也极为相似。
但因为中国“翔龙”无人机,属于后出产品,所以其在某些性能上,要比美制“全球鹰”优越。
美国空军认为,“全球鹰”无人机有个缺点:一是其最大飞行高度只有1.8万米,飞得不够高,因而其视野不够开阔,侦察距离也不是很远;二是其爬升速度太慢,从海平面爬升到1.5万米高的平流层,需要花费数小时和约2000公里的飞行距离。在其穿过对流层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雷暴天气,导致机载电子设备受损,而被迫“趴窝”。
美制“全球鹰”无人机,之所以有这两个缺点,是因为其采用了大展弦比平直翼。采用这种翼型的飞机,一是不能飞得太高,一般其升限不会超过1.8万米;二是其大仰角飞行性能极差,飞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失速,这导致其不能在使用大仰角姿态快速爬升,而只能以平缓的坡度慢慢向上爬升,导致其往平流层爬升时,得在对流层中长时间飞行,因而容易遇上雷暴天气。
(下为航程超远的美制全球鹰无人机)
而中国“翔龙”无人机的设计师,非常聪明地在翔龙无人机上采用了连翼设计。这样一来,“翔龙”就可以比“全球鹰”飞得更高、且具有更快的爬升速度,可在较短时间内穿过对流层,而到达气流稳定的平流层平稳飞行。
中国“翔龙”无人机采用了乌克兰制的AI-222-25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发动机,中国的“猎鹰”L-15高教机,配装有两台这型发动机。
“翔龙”的最大实用升限达到惊人的2.5万米,可在2万米以上高空长时间巡航,其高空飞行性能,已远远超过美制“全球鹰”,而与美制有人驾驶高空侦察机U-2接近。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与美制“全球鹰”相比,中国“翔龙”无人机的视野更开阔,侦察距离更远。
不过,中国“翔龙”在航程与续航时间这两项性能上,与美制“全球鹰”存在较大差距。其最大航程,可能只有“全球鹰”的一半,其续航时间,则只有“全球鹰”的三分之一。
另外,中国”翔龙“无人机的量产型号,其垂直尾翼还由原型机的单垂尾,改为V形双外倾垂尾,并增加2片尾鳍。这种改动,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其大迎角飞行时的横向稳定性。
与原型机相比,量产型“翔龙”无人机的机头上方与机腹,都配有大面积的透波材料;其机头也比原型机圆钝得多,可安装更大尺寸的侦察设备。
(下为中国东风-21D反舰导弹导弹)
军情观察人士认为,与美制“全球鹰”无人机一样,中国“翔龙”这类长航时无人机,在和平时期,将主要被军方当作高空战略侦察、监视平台使用,用来收集敌人的战略情报,及对敌方的地海面目标与军队部署进行监控。
在战争时期,军方可将“翔龙”这种长航时无人机派到热点或高危地区,与有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及侦察卫星等侦搜平台协作,执行情报收集、目标指示、通信中继等任务。
比如,中国军方可将“翔龙”派到大洋上执行搜索任务,及对敌方水面战舰群进行长时间跟踪监视。当然,也可对敌方航母这样的高价值目标实施紧密跟踪,以持续不断地获取敌方航母的位置、航向、航速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数据链或通讯卫星线路,实时传输给中国军方的岸基基地,为中国火箭军发射“东风-21D”或“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提供参数。
(下为中国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
当“东风-21D”或“东风-26”发射后,“翔龙”无人机还可继续充当这两型导弹的耳目,为这两型导弹提供中段弹道修正数据,指引其朝敌方航母所在区域飞行,并将导弹是否命中敌方航母、或敌方航母损伤程度等情报,回传给中国军方反航母作战指挥中心。
军方指挥员在收到“翔龙”发回的战果评估情报后,就可决定是否对敌航母进行新一轮打击。
据外媒称,中国翔龙无人机机长14.33米,翼展24.86米,机高5.413米,正常起飞重量 6800公斤,任务载荷1000公斤。当巡航高度为18000~20000米时,其巡航速度为75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约约5000公里,续航时间16小时。也就是说,从中国沿海的陆基机场起飞,“翔龙”无人机能够在第二岛链内海域或者在中国南海海域,进行长时间巡逻飞行,并可以连续追踪出现在这些海域的驱护舰、巡洋舰、两栖登陆舰及航母等中大型海上目标。
当然,中国的“翔龙”无人机并非隐身机,但是因为中国在飞机隐身技术上飞速进步,中国设计师在设计“翔龙”时,也在该机上运用了外倾双垂尾、背部进气口、圆滑机身、复合材料蒙皮等有利于隐身的设计,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大大缩小,其红外信号也大大减弱,致使敌方雷达与红外侦察器材,只能在较短距离上捕捉到它。
(下为满载战机的美国航母)
中国“翔龙”无人机的成军服役,将会令中国军方对关键海域的战情获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有利于中国军队更严密地监视相关海域。
在中国正在构建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体系中,以“翔龙”为代表的无人机,将与地基超视距雷达、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预警机、图-154电子侦察机、海洋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及海上侦察船、海底侦听声呐网一道,充当中国军方反击力量的千里眼、顺风耳,为中国火箭军的“东风-21D”和“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中国空海军的“鹰击-12/18”等反舰导弹提目标数据,并引导它们突破敌方的反导防御系统,以歼灭胆敢侵犯中国海疆的一切敌人。
(本文作者“楚人陈奇雄”先生,是武汉神报资深记者、军事版责编、科学史爱好者)
(下为中国隐身导弹艇齐射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