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以太坊上市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公告发布后引发数字货币全线崩溃,大量山寨币腰斩。
至此,从寂寂无名到火爆疯狂再到监管风暴,短短半年ICO就历经以太坊上市前了整个轮回。
ICO和比特币、区块链等基本概念密切相关,厘清这些概念才能有助于监管者、投资者看清数字货币和ICO的本质。
区块链、支付清算与比特币
去中心化的记账支付清算系统。它有三个关键词以太坊上市前:记账、支付清算和去中心化。记账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以太坊上市前了支付清算,但却未必是去中心化的。
在比特币上,这三个功能是通过区块链结合在一起的。
现实中各大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微信等)都是有记账系统的。在没有第三方支付前,央行通过支付清算体系处理商业银行的交易记录。
在第三方支付兴起之后,支付清算出现漏洞。以现在常用的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为典型。第三方支付通过“反接”清算模式,用两笔同行转账实现跨行转账,绕开央行完成支付清算。
但支付宝或者微信平衡在多个银行开设的账户上的资金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央行的支付清算体系。支付宝or微信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共同完成支付清算。
第三方支付“反接”清算模式,虚线下方用两笔同行转账实现跨行转账,在支付宝在银行间转移资金时需要虚线上方央行清算体系
所以,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并给出最终时间,要求至2018年6月30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再进一步,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在自己的账号下像银行一样吸收存款放出贷款,那么第三方支付就能完全独立于央行实现支付清算功能。所以,央行决不会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在自己的账号体系内完整实现“存贷汇”业务的。你也就能理解为何要限制阿里的网商银行、腾讯的微众银行的业务范围,它们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如果说国家通过央行实现货币主权,那么实现的工具就是集中化的支付清算系统。这一支付清算系统是独家垄断的,所以非常容易作通货膨胀操作。
而比特币的支付清算系统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比特币被发明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规避通胀,逃避政府铸币税的,其核心价值也在于此。
也正是基于此,在政府的屡次打压下比特币还顽强地存活着,并得到越来越多认同。在价格大跌后会很快恢复并屡破前高。此次ICO监管会重演旧市吗?拭目以待。
ICO、ICO币、ICO平台与IPO
区分几个概念:ICO、ICO代币、ICO平台。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只是一种募资行为,本质上和IPO没有任何差别。唯一的区别是ICO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融资方式,不需要审批,任何人只要有好的idea都可以实施ICO行为,关键看有没有人接受。而IPO则是中心化的融资方式。
作为一种行为来说,ICO是中性的技术,就像人们常说的“刀不杀人,是人杀人”是一个逻辑。
ICO这一行为发行的工具则是ICO代币。争议最大的也在这一部分。很多发行的代币连白皮书都没有就募集到上亿美元的资金,被戏称为“空气币”。
如上文所言,如果我们把区块链定义为去中心化的记账支付清算系统,那么很显然,众多山寨代币都不是去中心化的,因为这些山寨币仅有很少的开发者,也只有很小的算力,并且算力被少数矿池控制,如果愿意,规则都能随便修改。所以它们其实并没有成功实现去中心化。这不是真正的区块链,只是记账支付系统。和上文讲的央行、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体系没什么两样。一个更好理解的例子是QQ币。如果把区块链定义为记账支付清算系统,那么区块链技术不能天然地保证使用此技术的币能实现去中心化。
事实上,很多代币本质上就是多余的,是归零币。
要区分ICO代币和ICO本身。具体的ICO代币可以是中心化的,但ICO本身是去中心化的。
ICO代币发行后在ICO平台上交易,就像证券交易所一样形成二级市场,大大加强ICO代币的流动性。这造成大量投机小白投资者进场。但要知道,投资是门要求高度的企业家才能,ICO要求的知识比普通投资更高。
值得警惕的是,自己开发的ICO代币ICO后在自己的ICO平台上上线交易。这种情况就像众筹一样,小股东永远博弈不过大股东,也对大股东的道德要求太高,大概率被割韭菜。
ICO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ICO项目需要3个步骤:
1、一家公司或团体表示自己计划或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同时在公有链上内置可转让流通的代币(加密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类似);
2、投资者以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换取代币,以此作为其权益凭证;
3、项目发行的代币登上交易平台,投资人进行买卖(这是制造暴富神话的关键一步)。
一个完整的ICO项目需要3个步骤
回溯ICO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但当时还没有形成ICO这个概念。早期的ICO项目被视作众筹的一种形式,后期才逐步被提炼成ICO的概念。
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起了众筹,共众筹5000个BTC,被认为是明文记载最早的ICO项目。2013年底-2014年,币圈内涌现出了大量的ICO项目,其中便包括至今依旧活跃的几个大币种。
2013年12月,未来币NXT成功发起ICO募集,募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NXT发展势头很好,被称为竞争币三剑客之一,后来竞争力下降,目前NXT位居数字加密资产市值排行前50名,约为1亿美金左右。
2014年,比特股Bitshares和以太坊Ethereum先后发起ICO,将ICO推上高潮,以太坊也被视作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2014年7月份,团队创建了以太坊基金会,在24日开始了创世纪预售,为期42天,累计募集31,531个比特币,共发行7200万以太币。
2015年以来,随着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区块链平台的成熟,大大降低了区块链创业和ICO发行的成本,ICO几乎成为区块链创业企业融资的标配。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火爆,基于区块链的创业项目开始在国内受到关注,国内开始出现专门为ICO提供服务的平台,生态链的成熟反过来催发了国内ICO热潮。
ICO为何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
据财新网报道,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ICO一度被认为巧妙地规避了《证券法》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相关内容。经监管部门与多位资深法律专家讨论,得出结论:ICO仅仅是穿了合法的马甲,其本质就是变相非法集资。除此,即使ICO可以摆脱非法集资的嫌疑,但也涉及明显的合同诈骗。
这意味着,ICO不得再被允许公开发行,其活动会大量萎缩并转至地下。存量的ICO项目则由交易平台自身消化。同时,根据处置非法集资的责任主体分工,将由各地金融办(局)履行监管职能。由此,ICO被取缔不是没有可能。
ICO市场上哪些属于危险信号?
这是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欺诈信号警告列表,适用于目前ICO市场上的大部分情况:
1. “保证”高投资回报
永远都无法保证高投资回报,不会出现“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当任何人向您保证您的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且没有风险的时候,您要多加小心了。
2. 不请自来的好处
不请自来的的销售可能是欺诈性投资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您收到不请自来的信息,即您没有主动要求,并且不知道发件人是谁,请格外小心。
3. 越是听起来可靠的信息越是虚假
如果某个投资听起来太好了,过于可信赖,那么这更可能是欺诈。请记住,高回报的投资通常也会涉及更多风险。
4. 强调 “立即”购买
欺诈者可能试图创造一种虚假的紧迫氛围来促使您进行投资,所以在掏钱投资之前,请先花点时间对投资进行下研究。
5. 无牌卖家
许多欺诈性投资计划都来自于没有经营牌照的个人或公司。投资之前请先在Investor.gov网站上查看一下公司或个人的许可证和注册状态。
6. 无净资产或收入要求
联邦证券法规定,证券发行须向证监会注册,除了一些可以豁免申请的状况。许多注册豁免都要求投资者首先是经过认证的投资者,一些要求投资者要有投资限额。如果某个个人不询问你的净资产、收入或是否申请投资限额,那么这极可能是个人投资机会(即未注册投资)。
至于政府为何禁止ICO?有两个原因。
1、怕泡沫破裂破坏社会稳定。但要知道很多人加入ICO就是为了投机、卖出找人接盘的。投资者要对自己负责,不需要父爱主义的政府。
2、ICO技术本身的确颠覆了政府管控下的IPO融资方式,在和传统体系下的融资方式竞争,正如比特币和法币体系竞争一样。
一图看懂ICO
综合: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21财经APP、腾讯综合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