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林东接受采访。新华网 徐志专摄
新华网海口11月26日电(张瑜)近些年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发展令人瞩目,其首推的教育扶贫移民模式、生态补偿机制、“双特”救助兜 底保障措施、“大水网”建设、霸王岭高浓负离子空气项目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昌江两会期间,新华网对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林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昌江在今年8月首推“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之后,“智慧教育”又引起关注。PPP作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之前大多应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昌江敢于将其引入教育领域,请问书记,采用PPP模式建设先进性有哪些林东?
林东:可以说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采取PPP模式,昌江在省内是第一家,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林东我们认为国家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大胆创新,就是 要打破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负债经营的怪圈,积极稳妥的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经 营、用户购买服务”的机制。让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资本进来投资,政府只是作为用户和监督者,社会资本作为建设者和运维者,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实现共赢。
之所以考虑采取PPP模式,一是财政资金有限,过量投入导致地方债务飙升,缺乏持续性,风险持续加大;二是根据资金多寡决定建设内容和进 度,缺乏整体性和及时性;三是学校被动使用,培训跟不上,教师宁愿使用传统方式,积极性不高;四是学生对公共财产缺乏爱护,损坏率较高,严重影响教学;五 是容易出现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缺乏专业运维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往往出现达不到使用年限就报废的尴尬局面。
多次聘请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通过认真论证,结合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利用高新科技,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公平的现象。
创新是伴随风险的,昌江县委县政府有高度的政治勇气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抱着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精神,下决心把互联网+教育PPP项目稳步推进,早一天发挥效率。
记者:未来该项目在昌江会有怎样的发展?
林东:未来几年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逐步补充更多更丰富的资源和应用,让昌江的8个乡镇,3万多名学生以及老师、家长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增强知识获取能力。
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养老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打造充满幸福感的智慧昌江。
记者:互联网+智慧项目对扶贫有哪些帮助?
林东:“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加快“互联网+”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就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一项具体举措,引进省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开发互联网+教育的最新技术手段,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以前我们每年对贫困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今后我们每年会拿出300万用于补贴智慧教育的家庭,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去努力学习,帮助家庭和他人摆脱贫困。
记者:昌江不管是人口、还是财政收入都是一个“小县”,但位于县城中心的文化公园却堪比大城市的规模,我们关注到,县文化公园已经成为省内外知名书画、摄影展览平台,在打造文化品牌方面,昌江是如何做的?
林东:的确,有了县文化公园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和国内外文化界人士做交流,和他们一起研讨、创作有关昌江的文化故事。公园里也设有“名家工 作室”,通过这些平台,也可以引进专家,促进、带动我们县的文化交流与发展;这个平台也是一个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所以我想这个场所我们 一定要把它做强做大。
我们还结合昌江的实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制陶技艺上做文章,它现在是全域旅游的纪念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文化传承,让现代 孩子将它继承和发扬起来。黎族三月三文化中也有比较有意义的东西,通过打造这些文化,也可以形成跟游客互动的一个平台。昌江还有历史文化、海洋文化,玉文 化等。现在,我们“昌江玉”已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县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昌江玉”省级地方标准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玉石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昌江玉” 文化品牌。
最近还有专家提醒我,在昌化江上游溶洞,我们发现有经专家鉴定的古石器和古人类活动遗址,我们正在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东坡文化。这些文化对全域旅游的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昌江的建设都有很大意义。
记者:相较于海南的三亚和海口等城市,昌江黎族自治县在外界还并没有打开名气,如果让您推介昌江,您认为最值得推介的是什么?
林东:我推介我们昌江的木棉,还有我们原生态海岸线,还有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