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涨停板 正文

登革热(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

wx头像 wx 2024-02-17 20:52:39 6
...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你不知道登革热的登革热

  正值炎热多雨登革热的季节,自8月登革热侵袭福州以来,处处看得到有关登革热的宣传,今天大家就来一起深度了解一下登革热吧~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病因

  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好8年以上。但不耐热,50℃30分或100℃2分中即可灭活,不耐酸,用洗涤剂、乙醚、紫外线和0.65%甲醛溶液可以灭活。目前已分离出4个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其主要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 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 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2.轻型登革热

  症状体征较典型登革热轻,发热及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诊,没有出血倾向,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其临床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易被忽视,1~4天痊愈。

  3.重型登革热

  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第3~5日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多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死亡。

  

  检查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 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1/4~3/4病例血小板减少,最低可达13×109/L。

  (2)尿常规 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

  4.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

  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但技术要求较高。

  

  预防

  1、管理感染源

  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登革热(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在流行期间对易感人群涂布昆虫驱避剂,以防蚊虫叮咬。

  

  小编寄语

登革热(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

  看了以上内容,你有没有对登革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注意生活细节,做好自我防护,相信我们可以尽快把登革热这个不速之客赶走。最后愿大家身体健康~

  制作:李卓蔚

  责编:范俊颖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64731.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