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赛龙(赛龙舟)

wx头像 wx 2024-01-28 08:06:53 6
...

  上一次去上海,论及上海的商业文化,一位当地的朋友对赛龙我说:“如果说上海的商业文化,有什么比较好的地方,应该说上海这个地方,比较讲规则。从官员到普通百姓,规则的意识比较强。”

  

上海是国内比较讲规则的地方。

  【投资要避开中西部?】

  无疑,相对于内地很多地方,上海的商业成本已经很高。无论是房地产的价格,还是日常的运作成本,都比内地很多城市高赛龙了一大截。但是很多企业,还是愿意扎堆在上海周围。苏州、昆山、无锡这些苏南经济重镇,就是外资企业的扎堆区。

  以此看来,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备的产业链,通达全球的物流体系这些硬件设施条件以外,“讲规则,不胡来”实际上是长三角这一类发达经济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昆山街景

  即使很多外资企业,因为中国发达地区的成本高涨,人力资源不足,不得不考虑搬迁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他们很多都搬去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越南、泰国、印尼等地,这一年来我买了不少电子产品,翻看标签,来自这些地方的不少,比如菲律宾制造的佳能打印机。

  而实际上,从沿海迁入内地的企业并不算多。即使迁入,也多半到省会城市为止,比如成都、重庆、贵阳、郑州、武汉这一类的城市,三四线的城市,能够获得的投资,整体比例并没有上升,反倒是下降的(除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定向的产业布局投资以外)。

赛龙(赛龙舟)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来自中国浙江某著名自主汽车品牌公司,在西北某省会投资一条汽车生产线之后,公司上下竟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以后绝对不在中国西北地区投资一分钱。”此话非虚,至少我后来查阅了一下资料,这家公司后来新建的生产基地,再也没有往西北地区走。

  加上自己之前的一些经历,我愈发认同这样的一个看法,“规则意识”越来越成为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最大的障碍。建立基础设施当然很难,修高速公路、高铁、机场都需要很大代价的投资,然而当这些设施建立起来以后,很多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并没有引来更多投资,反倒更显萧条。除了一些依赖于资源特产的产业,很多企业都难以成功。

  我在“知识星球”里面的财经板块,论及炒股的原则,其中就有一条,中西部省份的股票,绝大多数碰都不要碰,每个中西部省区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一般不会超过5只。

  中西部地区不是有更低的成本吗?基础设施也在进步,为什么本地的企业难以做大,连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都做不好?很多外资宁可撤到东南亚,也不愿意在中国内地进行投资。

  【一则纠纷引发的思索】

  前两天,一则来自《钛媒体》的报导,把江西某地和深圳赛龙的恩怨纠纷,摆在了公众面前。官方和媒体,各执一词。作为一个作者,在事实真相完全浮出水面之前,我不持支持任何一方的立场。但是对于赛龙这家曾经手机零配件行业的“明星”企业来说,墓木已拱,是非曲直真相如何,这家企业无论如何是没有办法起死回生。眼下的媒体曝光和申诉,只是这家企业倒闭以后要“讨个说法”。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为什么这一类的企业与官方的纠纷,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特别多,企业云集的长三角、珠三角,因为产业波动,倒闭破产的企业并不少,但是与当地政府对薄公堂,在媒体上叫屈喊冤的却鲜有听闻?

  不管这个事情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对于打算前往中西部投资的企业家来说,这是一盆冷水,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当年温州老板折戟山西煤炭行业的往事,很多人仍然记忆犹新。也是在那一年,在浙商协会投资环境评比中,山西位列末席,此后很多年,山西都成为浙商的禁区。

  当我们回味“先富带动后富”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板子打向富人,因为他们富起来以后,很多资本并没有投向不发达地区,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甚至宁可转移到国外。现在仔细想想,除了板子要打向富人,中西部地区难道对投资环境就没有责任吗?

  当一家家企业投资中西部,遭遇或明或暗的挫折,陷入当地关系的泥潭,不得不在人际往来中消耗企业家大量的精力,甚至最后受伤累累的时候,很多资本实际上对中西部望而却步。

  协调各个地方平衡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不妨看看最近国外的一些公投独立闹剧,虽然很多都不会有结果,但是这种因为不平衡带来的内部裂痕,早晚会引发内部不同人群的撕裂。

  而招商投资兴办企业,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有效手段,本来应该是大力推进的。但是现实却相当冰冷,现在的中西部(包括东北)投资环境,除了一些省会城市以外,往下的地市县,投资环境难言友好。

  “投资不过xx关”,这两句话在投资界流行已久,如今虽然略有减缓迹象。但是在中国东部地区日益接近甚至超越不少发达国家的今天,这两句话背后隐含的是发展的日益不平衡。

  【东部房地产固化,西部人际网固化】

  “阶层固化”是一个流行的词汇,很多的抱怨来自一线城市的青年,因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太高,普通人穷其一生,都很难够得着一室半厅。

  也就是在东部一线二线城市,如果一个来自小镇或者农村的青年,大学毕业以后拿比较普通的中等收入的话,光奋斗一套房子,就可以够自己沮丧半辈子了。这其中甚至包括在部委上班的公务员。

  当然,早年买房的,还有原来的土著,一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如果运气好,赶上拆迁,分个几套房子,那上不上班工不工作,都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阶层固化,全球皆有

  东部一线城市房地产固化,离开一线城市呢?回到西部家乡怎么样?多半会比在一线城市更绝望,几乎所有好的机会,好的资源,都被当地有关系的人或者家族占领了。托中国计划生育的福,古代那种一门大族已经很难再现,但是家族人脉、亲戚人脉、同学人脉,种种关系构成的关系网,形成了一张结结实实的“排异”网络,通过联姻的关系,这张网络经过年代沉淀以后,愈发紧密。

  前一阵在北京,见过一位来自苏北的读者朋友,原来还在老家干过企业。后来干脆把企业关了,现在改行做了医药代表。他告诉我,就在他的家乡。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一个城市的关键岗位,几乎都是亲戚和朋友圈子连在了一起。所以苏北和苏南,虽然在同一个省,但是差别却非常巨大。

  如果说东部地区,因为房地产而固化,至少在创业和求职方面,靠实力取胜还有希望。而在中西部地区,除了机会寥寥,“规则”往往会低于“关系”,“势力”往往要大于“能力”,如果父辈没有积累,光靠自己的能力,很难冲出一片天地。如果真的有那样的能力,在东部地方,也许更容易成功。

  

密如蜘蛛网的关系网

  所以,“逃离北上广”有时候想想真是一个伪命题,赛龙你逃离了高成本,但是你也同时逃离了机会。就像我自己,等孩子高考结束以后,还不一样得继续回归一线城市,在桂林这样的四五线城市,做媒体哪里有多大的前途?

  【古有养寇自重,今有养贫自重】

  你以为经济不发展,中西部体制内就没有油水了?

  错赛龙!大把机会。越穷越要扶贫,越穷越多机会。如果说,古代有养寇自重一说的话,现在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养贫自重”的思想,能够评上“贫困县”竟至于弹冠相庆,并非杜撰的笑话。

  

  即使按照计划,2020以后中国全面脱贫,以后照样大量机会。富好过,穷好过,不穷不富最难过。只要本地没有培养出造血能力,就可以躺着让国家“输血”。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难看的“困局”,某些地区无论国家怎么输血,再过几年,必须要再输一轮血。于是当地更加固化,外来企业更难进入,因为这些地方“规则意识”并不强。

  看来,要打破中国发展不平衡。不仅需要中央财政支付转移,不仅需要国家投资基础设施,还需要中西部地区来一轮思想大解放,改善投资环境,“让规则说话”必须成为一种常态。否则如何能够发展起来?

规则意识是发展的“软环境”

  看来,打老虎完成一个阶段以后,“拍苍蝇”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毕竟,在一个苍蝇环绕的环境里谈发展,真的有点扯谈。

水果机专用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58830.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