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股票代码 正文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

wx头像 wx 2024-01-27 17:00:22 6
...

  曾经与同事驾车穿行过江西白鹿洞书院,由安徽的安庆至九江、南昌、吉安白鹿洞书院,再由赣州至广东的河源,但仅仅是从路上走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

  江西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镇,还有滕王阁,都是让我心驰神往之处,但我了解江西、认识江西则是从白鹿洞书院开始的。

  清代著名学者王昶在他的《天下书院总志序》里面曾将白鹿洞书院列为”天下书院之首”,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就是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盖笑俪道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个李渤。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今属江西九江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白鹿洞志》记载: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贞元中,渤与涉隐庐山,蓄一白鹿甚驯,尝随之,人称白鹿先生。宝历中,渤为江州刺史,就今书院地创台榭,引流植花,遂以白鹿名洞。——南唐升元中,即其地聚徒建学,—–号曰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名天下。这里所记的,就是白鹿洞书院的简单历史。但不久即废。白鹿洞书院累经兴废。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战争频繁,烽火连天,书院遭到毁坏。至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治所在今九江星子县地),他亲至书院废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满意地说:”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才又重建了白鹿洞书院。朱熹在南康知州任上三年,为兴复白鹿洞书院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他曾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

  白鹿洞书院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书院之首”,除了《白鹿洞书院学规》之外,还得益于朱熹开放的办学思想。

  

  据史料记载,朱熹广邀著名的学者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开创了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的朱陆”南康会”更让白鹿洞书院名声大噪。

  而这次朱陆之争则源于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鹅湖之会”,时吕祖谦访朱熹至武夷,二人共同读周、张、二程书,编辑《近思录》。后朱熹送吕祖谦至信州鹅湖寺,吕素知朱、陆二人在理学观点上有分歧,意欲调和统一之,所以约陆九龄、陆九渊来鹅湖一会,共同讨论学术问题。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揭示)

  鹅湖之会上,二陆主张先发明本心,然后加以博览,认为本心之性千古不变,明心功夫终究久大;朱熹则主张通过问学致知的方法,先博览而后归之约。双方各持己见,陆九龄、陆九渊并赋诗明志,讥讽朱熹格物渐修功夫为”支离”,总不免要泛观。这引起朱熹的不满。双方辩论三天,观点始终未得到统一。

  五年之后,陆九渊找到白鹿洞书院来了,他这次来有一个目的,请朱熹为他的哥哥写墓志铭。朱熹不但答应帮他写,而且反过来请陆九渊给当时在白鹿洞书院的学子们讲学,这就是历史上留下来的陆九渊的一篇著名的演讲叫”义利之辩”。

  陆九渊讲道: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窃谓学者于此,当辨其志。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

  他认为,儒家以义利判君子小人,其核心问题是辨志。人的认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染,而习染的结果却决定于你的志向如何。志于”利”者,必被”利”所趋,志于”义”者,则以”义”为行为的准则。所以为学之要在于立志。他联系到当时科举取士选拔人才的制度谈到:科举取士久矣,名儒钜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场屋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而今世以此相尚,使汩没于此而不能自拔,则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乡,则有与圣贤背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惟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力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从事其间,更历之多,讲习之熟,安得不有所喻?顾恐不在于义耳。(《陆九渊集》卷二十三《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

  陆九渊讲的十分动情,听者都十分感动,至有泣下者,朱熹也当即离座向众人说:”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并再三表示”熹在此不曾说到这里,负愧何言。”

  为此,朱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

  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年),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也曾率门徒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更使白鹿洞书院名震天下。

  进入清代,清康熙年间,对白鹿洞书院颁赐御书,实行开放,使白鹿洞书院得到持续发展。

  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年),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

  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

  今天的白鹿洞书院虽然只是一处”破败”的”名胜”遗址,但白鹿洞书院的学规及办学精神却影响至今。

  牛恒刚:2011年9月24日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58666.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