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人来人往
每一条街道都是上海人生活必逛之处
承载龟奴了上海宁几十载的记忆
也见证了上海滩的百年变迁
在老上海眼里
有四条黄金街:
“外地人白相南京路
上海人荡额淮海路
百搭额四川北路
出冲额金陵东路”
这几条街道各具特色
吸引着来来往往不同的人群
但你知道上海最有名的街道是哪几条呢?
让花生来为你揭晓答案:
早几年
《上海名街志》中公布了上海十条名街
南京东路
南京西路
淮海路
中山东一路
人民大道
四川北路
福州路
延安路
金陵东路
长寿路
这几条街道都是上海宁耳熟能详的地方
从小到大有事没事就会逛一逛
家里的日用百货几乎都是从那淘的
除去街道本身的商业、热闹
老街的人文底蕴、市井之气
同样不可忽视
是老上海的情怀所在
南京东路
提起南京东路
算是上海的一大名片
外地人白相必去之处
素有“十里南京路、一个步行街”的称号
路旁遍布着各种上海老字号商店
及琳琅满目的商城
价格比较平民
吃喝玩乐购在这可以一站式解决
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一片热闹之气
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
西至西藏中路
全长1599米
其中河南中路以西部分为步行街
一直以来被誉为
“中华商业第一街”
老上海习惯称的“南京路”
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南京东路
南京路是由于洋人跑马而形成的
当时南京路一带还是“溪涧纵横”的“卑湿之地”
纷至沓来的西方商人在空闲时间喜欢跑马
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就成了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
因为洋人在上面跑马
上海人就称它为“马路”
——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
后来成为英租界的交通主干道
人称“大马路”
因为英人是托《南京条约》的福
才在上海滩吃得饱穿得暖
最后索性将“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
现在大家对南京路是不是更了解了
20世纪30年代南京东路俯瞰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可是沪上最高档的购物场所
世界一线品牌在这都能买到
这里有最高档的办公楼、酒吧、餐厅等
拥有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所形成的"金三角"
与会德丰广场、越洋广场、嘉里二期等组成的"金五星"
交相辉映
同时还坐落着众多名特商店
在西路碰见名人的概率很大
前些日子杨幂就出现在了南京西路呢
原来叫“静安寺路”
1945年更名为南京西路
是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的西半部
跨黄浦、静安两区
精华段都集中于静安区
除去外侨赛马的历史外
太平天国的战争彻底形成了如今的南京西路
在战争期间新开辟的道路经过静安寺著名的涌泉
故又名“涌泉路”
大光明和国际饭店
淮海路
要说“上海人荡额淮海路”
这是准没错的
老上海更习惯叫它霞飞路
是以法国元帅霞飞的名字命名的
在上世纪20、30年代
霞飞路可是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
它与南京路齐名
如果说南京路是上海商业的象征
那么淮海路则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品位、一种风格
它是全上海公认的
最美丽、最摩登、最有“腔调”和情调的一条街
淮海路上名店林立
展示着几乎与欧美发达城市同步的高档生活消费品
尤以西餐、西点和日用百货最具特色
1934年《良友》上的小说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当年最值得夸耀的时尚元素
“第一道年红灯火在咖啡座的门外亮起来龟奴,
接着一阵隆隆的电车响,街灯全着了火”
这条路承载着老上海风情
每每忆起
心底都会浮现出老上海从容不迫的气度
是那个时代的骄傲
中山东一路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
外滩也叫“中山东一路”
一次陪朋友在外滩江边白相白相
朋友突然发问:“为什么这里叫外滩?”
这可是段很长的故事了
简而言之就是
上海人往往把地名用“外”来区分
黄浦滩,位于老城厢以北、属旧城厢以外
故有“外黄浦滩”之称
简称外滩
因为大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缘故
更为出名了
(外滩夜景可点击看大图)
外滩是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
全长1.5公里
南起延安东路、北至外白渡桥
东面黄浦江
西面是旧上海金融集中地
矗立着的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
素有“外滩建筑群”之称
外滩夜景之美
真的只有亲临才能感受得到
人民大道
说起人民广场
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位于上海市最中心的地域
当初一首《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火遍了全国
人民大道位于人民广场与人民公园之间
可谓广场与公园的“分界线”
实际上是广场组成部分
人民广场
就在南京西路的“贴隔壁”
为原跑马厅南部辟建而成
1951年被命名为“人民广场”
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
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
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南侧为上海博物馆
人民大道穿越其中
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
真不愧为"城市绿肺"
四川北路
北四川路自清末商业开始兴旺
发展至上世纪20、30年代
“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
成为北四川路的市场特色
具有“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北四川路
车水马龙、行人拥挤
其繁荣程度仅次于南京路与霞飞路
成为当时上海主要商业大街之一
至今已成为大上海一条独具特色的"面向工薪阶层的商业大街"
《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
"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
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
日本菜馆、浴室、妓院、
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
星罗棋布”
一派繁荣之气
福州路
福州路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
散布有上海书城(北海路口)
古籍书店(近福建南路)
外文书店(近山西南路)
科技书店(河南中路口)等多家大型书店
还是一条美食文化街
拥有像杏花楼、老正兴、老半斋等
许多家喻户晓的中华老字号美食品牌
清末福州路。茶馆、书局、绸缎庄等等遍布街头
前面提到过南京路这条“大马路”
以南京路为起点往南推
第四条与它平行的马路便是福州路
故福州路也被称为“四马路”
它是“旧上海的浮世绘”
本是吃喝玩乐中心
不少文化人在这种松弛放荡的氛围下做着中规中矩的正经事
三教九流混杂其中
既有卖文房四宝的招牌,亦有背着妓女出局的龟奴
延安路
填平前的洋泾浜延安路
包含着延安东路、延安中路、延安西路
东临外滩,位于市中心
这三条道路各具特色
最出名的便是延安中路
上世纪10年代曾叫“长浜路”
经历过“福煦路”、“洛阳路”、“中正中路”的一度改名
50年代后就正式改用了现在的名字
上世纪30年代的福煦路
延安路跨黄浦、卢湾、静安、长宁四区
可算是跨度最长的街道了
全长14220米
长度可算是所有街道之最了
途径多个商圈
交通也很方便
金陵东路
名气可能不如前几条大
可它确是上海的一条特色街
漫步于其上
仿佛身处澳门老街
独有的南粤风情展现在金陵东路上
街面上的建筑气派大、遍布于人行道上
下雨天也有躲雨的地儿了
比“万国建筑群”还多了一丝韵味
骑楼
南粤风情中最特别的便是
“骑楼”
是流行于东南亚和广东、福建、海南的特色建筑
那里阳光足、雨水大
通常店家会将店铺往后退一部分
左右相通,使店铺面前形成一条室内人行道
方便顾客雨天也能随意行走,自由购物
长寿路
初听这个名字
便觉得这条路老有年代感了
原名劳勃生路
修筑于1900年,已经117岁了
完全是“长寿担当”
公交、地铁数不胜数
交通十分便捷
上世纪初
大批日资纺织企业在附近苏州河沿岸设立工厂
同时沿路迅速建起大片旧式里弄住宅
居民中的工人比重很高
因此,这里曾是多次上海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大自鸣钟
1922年,日资内外棉公司在
劳勃生路和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十字路口的中央
建造了一座川村纪念塔
上部镶嵌一只大自鸣钟
钟塔高14米,平面成方形
顶层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
每隔一刻钟,即“叮咚”报时
人们因此称它为“大自鸣钟”
久而久之,大自鸣钟也就成了这一带的地名
原沪西电影院,现沪西大剧院
这条路上历史人文气息满满
著名掌故学家郑逸梅曾在这生活
原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原沪西电影院也在这
勾起了上海宁的不少儿时记忆
入夜,彩灯通明,五光十色
漫步在这条大路上
令人回想起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词句:
"恰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