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涨停板 正文

江连海(江连海吉林)

wx头像 wx 2024-01-14 23:50:10 6
...

  1832年江连海,英国人胡夏米曾对黄浦江的航运繁盛叹为观止!上海在开埠以后迅速繁盛发展,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港口、大都会。这背后是否有历史原因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在短短百多年时间内迅速地崛起,而古上海地区则是一个荒寂的滨海渔村。上海这颗东方明珠难道只是一个百年发展的“暴发户”?

  近期的考古发掘发现,早在唐宋时期,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繁荣的港口城市,更有研究表示上海在千年之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节点。

  有学者认为,目前对古代上海地区对海上丝绸之路贡献的认识远远不够,需加强研究、保护……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跟着专家一起去看古代上海地区历史。

  原来,脚下的这片土地,千年来几度浮沉,向海而生!

  起锚!青龙镇

  

  据上海档案信息网,位于青浦区北部的白鹤镇,自集镇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今白鹤镇的辖区包括了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南宋的古青龙镇及周边一带。

  青龙镇,位于吴淞江支流老通波塘的两岸,南北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相传三国时曾于此建造青龙战舰而得名。

  视频《青龙镇游记》讲述了北宋元丰年间,青龙镇镇监、大书法家米芾接待首次从海上到访的大食商队的故事,一起去追寻被时光掩埋的繁华与秘密~(青浦博物馆制作)

  这里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唐天宝年间(742~755),置青龙镇,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被称为“东南巨镇”,是“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云集之地。

  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市镇规模越发可观,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人誉为“小杭州”。

  

江连海(江连海吉林)

  上海文物局日前公布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上发掘出6000余件名窑瓷器及数十万瓷片,为唐宋时期转运高丽与日本的外销瓷,青龙镇考古实情况请戳这里《上海考古获重大发现江连海:18小时开启青龙镇尘封千年的地宫?》。

  

△水井出土的唐代长沙窑贴花褐彩壶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碗

△最新的考古发掘研究表明,当年青龙镇隆平寺塔高达48米以上,曾经充当航海航标。

  从近年来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出土有浙江越窑、龙泉窑的青瓷、福建的黑釉瓷、长沙窑褐彩瓷器、景德镇的青白瓷器、耀州窑的刻花青瓷、江浙的丝绸等。它们的发现,说明青龙镇对外贸易的货物商品,都是通过从内地转口来进行贸易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认为,唐宋时期的重要出口口岸,过去只关注泉州、宁波等,没有提到上海,此次发现的隆平寺塔,除了佛教的用途之外,也与海上贸易直接相关,其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当时上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表示,青龙镇作为唐宋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市镇港口和江南经济枢纽之一,从此地出发的航线远达东北亚、东南亚海域。

  另据研究显示,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吴淞江淤而复疏,浚过又淤,长年循环往复,吴淞江下游至入海口渐成平陆,汇成细流。吴淞江变主为客,倒过来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最后导致海舶不能回溯,驶入青龙港,部分海舶只能停泊于离海更近的上海浦一带。

  原本控江连海的青龙镇,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良港条件逐渐丧失,日趋衰落。到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青龙镇的市舶务被撤除。失去了海外贸易这一支柱产业后,盛极一时的青龙镇沦落为一个村镇,逐渐被人们遗忘。

  见证郑和下西洋

  

△手绘郑和宝船

  《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是郑和下西洋首次出海的集中海域。而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回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对岸港口条件发生变化难以停泊大船,郑和船队一度选择当时的崇明西沙天后宫前面的宝船港作为停泊地。虽然宝船港遗址具体位置仍需要研究,但毫无疑问是崇明直接参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历史见证。

  

△与崇明岛隔岸对望的郑和出海地——江苏太仓浏河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认为,从多种历史文献看,郑和下西洋船队中还有一些来自上海的军人和医生。枫泾人陈以诚、华亭人吴仲德等一批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医生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传播中华医药文化、开展中外友好医药交流。

  此外,明代书法家、松江人沈度在郑和下西洋带回长颈鹿之后,还作画上献永乐皇帝。他的《瑞应麒麟图》是我国古代书画的精品。

江连海(江连海吉林)

△宝山烽堠碑

  1412年,明成祖朱棣命时任漕运大臣的陈瑄建造了宝山烽堠碑,现存放于浦东高桥中学的校园内。这是国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由皇帝撰文的航海碑,郑和下西洋时经过长江口千帆竞发,曾依靠其导航。

  有人认为,宝山烽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行船灯塔。刻在上面的明成祖御制铭文,记录了明初利用烽堠为上海周边导航的情况。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指引船舶航行,为郑和船队进出长江口提供了标识。明成祖朱棣亲撰记之,并赐名“宝山”。上海市宝山县即由此而来。

  

  除了青龙镇、宝山烽堠碑、崇明宝船港等处,上海地区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还有超果寺遗址、松江天后宫、崇明天后宫(净律庵)等。但这些重要的遗产、遗址、遗迹、遗事,有的只存地名、缺乏遗存,有的面目全非,需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

  小渔村?错觉!

  许多人有个错觉,上海只有短短百年繁荣的历史。这其中原因有上海在鸦片战争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更新日益频繁,文化遗存消失过快,开埠以前的遗物难以存留。另一方面,上海在近代迅速崛起的炫目辉煌,也掩盖了上海先民对外开放交流的历史。

△今人根据《青龙赋》绘制的《海纳百川图》

  上海县志记载,”在明为防倭重镇,在清又为互市巨埠,筦枢南北,转轮江海,交通贯于全球,聚族于百国”。《中国文物报》曾载文表示,从目前的历史遗存和史料看,上海虽比不上当时的广州和泉州,但是其国内运输的繁盛和城市发展的量度,以及涉外管理机构的建立,都足以证明直接和间接海外贸易的规模。可以说上海的海外交流是宋元启之,明清承之,清末民国盛之。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陈杰文章《海帆寻迹——青龙镇遗址考古发掘与探索》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表示,古代上海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青龙镇港衰落和上海港兴起为标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上海地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活动以市镇港口为中心,后期则以港城为中心江连海;前者以青龙镇和宋朝后期的新市镇为支点,后者以上海县及其港口为主要支点。在上海镇兴起以前,青龙镇支撑和主导了几百年的上海丝路贸易活动。

  

  肇因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积淀等,上海地区是个大码头,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人群的集聚、碰撞和交流,使上海人拥有开放的心态,承继丝绸之路的人文传统,不断积淀着海纳百川的优秀精神。

  来源江连海:东方网综合上海博物馆官方微信、解放日报、上海观察、新民晚报、中国文物报等

  图片:部分图片摄影徐程、李宏洋,部分图片综合自网络

  视频资料:青浦博物馆

  编辑:Ocean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55011.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