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出台六条举措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近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民办幼儿园扶持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六条举措,应对疫情对民办幼儿园带来的困难和影响,提振举办者的信心,扶持民办幼儿园,推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紧拨付经费
及时足额拨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补助资金。财政安排的公用经费补助可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临时用于疫情期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等方面支出。
二、减免相关费用
免征民办幼儿园水利建设基金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20年2月至4月,减半征收民办幼儿园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对受疫情影响,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民办幼儿园,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缓缴期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参保教职工个人权益不受影响。
三、减轻房租负担
鼓励各市(区)和有关单位参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陕政办发〔2020〕4号),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020年2月免收房租,3月至4月房租减半。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减免租金。各市(区)可统筹使用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给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房租补助。
四、加大信贷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暂时运转困难的民办幼儿园,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到期还款困难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展期或续贷。
五、落实资助政策
足额拨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资金。幼儿园要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资金,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保教活动不受疫情影响。
六、统筹防疫物资保障
将民办幼儿园纳入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统筹做好防疫物资的调配、供应工作。各地使用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购置疫情防控物资、设施设备时,应适当考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截至目前:
省财政已累计下拨2020年度学前教育补助资金13.78亿元,用于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发展、公用经费补助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陕西发布)
@本地通 @小助手 央广网北京12月26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总台记者近日深入浙江、山东、陕西、四川、江苏等地,观察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直接惠企利民。
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定向举措+“自选动作”在浙江平湖独山港镇,一家服装小微企业正在为春节订单加班加点。临近年底,企业老板顾余忠粗略算了一笔账——2021年全年下来,累计减税降费金额达到10万元。在这10万元当中,既包括了国家层面针对小微企业精准推出的减税降费举措,又包括了地方层面减税降费的“自选动作”。顾余忠说:“2021年服装行业面临的各方面压力比较大,利润薄了,钱也比较紧。所以减税降费对我们这样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意义特别不一样,相当于现金流多了10万元,是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持续推进,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2022年,我国将“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这一明确信号。浙江省财政厅综合处副处长邬达贵说:“一方面,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六个到位’,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免的免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延的延到位、该退的退到位;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央授权范围内,积极用好政策空间,加大力度自主新增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房土两税’退坡减免等系列减负措施,来稳定市场预期、给市场主体减负。光是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这一政策,预计‘十四五’期间,可为企业减负9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三公”经费,保民生支出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但也会导致政府“钱袋子”减收。如何辗转腾挪出更多财力空间?又如何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不小的考验。“有压有保”是不少地方交上的“答卷”。在山东,省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已连续8年下降。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李磊告诉记者,“能不开的会就不开、能线上说明白的就不出差”,这是近年来政府过紧日子的常态。李磊说:“2021年,我们继续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省级年初预算取消到期政策166亿元,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90.6亿元,像会议、培训、办公用房维修等这几类经费压减力度都比较大。这些压减下来的钱重点用在了保民生上,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来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小到新冠病毒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到养老金的连年上调……大大小小的民生领域,都是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财政再紧,也不会在民生支出上“打折”。陕西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张宽说,截至2021年11月底,陕西省共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4.37亿元。“近期,我们又根据疫情新形势追加了一部分资金。像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接种的费用,就是由各级财政和医保基金共同负担的。2021年,光是省级财政用于疫苗购置、免费接种补助的资金预算,就达到了4.5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常态化: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在四川,退休职工王大川不久前拿到了2021年12月的养老金,到账金额是2587元,这已经是他的养老金连续第17年上涨。包括王大川在内,四川全省大约2100万名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都在2021年实现了及时足额发放,确保了“老有所养”。在这背后,离不开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撑腰”。“一竿子插到底”,从中央直达市县基层——作为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创新,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在2021年步入常态化:资金总量增加到2.8万亿元,直达范围基本覆盖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资金用于养老、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比超过7成。“直达资金”成为实打实的“惠企利民资金”。四川省财政厅国库处副处长周宇表示,四川是2021年全国直达资金规模最大的省份。2021年以来,四川全省直达资金惠及企业次数已达1.7万余次,惠及人员次数超1.2亿人次,为落实好“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保基层运转提供了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江苏省财政厅预算审核中心主任朱力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处于“神经末梢”的县级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从最新监测数据来看,2021年1到11月份,江苏省县级“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可用财力是8368亿元,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需求是3066亿元,按照国家标准计算,江苏现在总体的“三保”保障倍数是2.7,所有县级均可足额保障,相关财政供给单位人员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困难学生助学金等“三保”支出均已足额保障,完全没有问题。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支出和收入端均要发力展望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延续。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看来,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路径已非常清晰——支出端和收入端都要发力,来护航中国经济。杨志勇表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种背景下,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个必然选择。与2021年相比,202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强调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当中对政策效能提升的关注,是为了让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更好。从具体运作方式上来看,扩大支出和减税降费并举,等于支出端跟收入端都要发力。相信积极财政政策在护航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上,会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