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舆志·武昌三层楼
百年前,武昌三层楼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西靠临江处有一条新河。这是一条人工小河,形如月牙,大约有1·5公里长,上下河口都与长江相通。河外还形成了一个人工洲,名新河洲;河内沿岸筑有江堤,名新河堤。江中过往的小舟和渔舟每遇风波就往河套中逃避,这条小河有人叫“救生河”。
武昌青山一带菜农、商贩的小舟只以及沿河两岸的做活的人看到这儿有人气,就来此摆摊设点做小生意,有的在此水洼荒地伤搭棚架屋落户,所以这儿人口逐渐多了起来,成为一处集市贸易场所和衔接城乡交游的水路码头集散之地。
到了1912年,一位叫喻子善的人在这儿临新河堤内修建了一栋青砖木结构瓦屋面的三层高楼,坐北朝南,地基略呈正方形,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楼内有许多根木立柱,木质地板,有点考究。一楼东开一个侧门,二、三楼东南建有走道。一楼是喻老板至亲喻兴隆开设的棺材铺(沦亡后改为杂货铺);二、三楼设有茶馆和演艺场,厌皮影戏或平话、楼顶有一气屋供大仙牌位。
这栋高楼一建成开业,就成为交游行人休闲之处,人们喝茶、文娱、歇脚等,因此生意兴隆,家喻户晓。三层楼不只被人们用来指称茶室,也成为了指路的一个显著标志,并逐渐演变成这一带地名的代称。
不久楼东侧的一段泥土小路也随之改名为“三层楼”街,此街也是由城区出武胜门通往徐家棚、青山一带的必经小路。今后这儿又陆续建成了米厂、榨坊等职业。1917年前后,新河洲上棚户起火,火从洲上延烧到新河船舶直到河边的马家塘,死伤了不少人。这火也烧的“好”,烧出一片空位,徐荣廷、刘子敬等人出资先后在这儿建起裕华纱厂(后来的国棉4厂)和震寰纱厂(后来的国棉5厂),使得三层楼一带变得愈加热烈起来。
后来日寇侵犯武昌,这儿建立军事粮仓和宪兵队,常常强拉民为劳役。宪兵队前面是杀人场,后边是埋人坑,加上当地封建把头欺压百姓,这儿成了魔窟。抗战成功后,国民党武昌差人第八分局和警备队稽查办与当地黑社会彼此勾通,胡作非为,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解放今后,跟着城市建设的开展,“三层楼”一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路面由土路逐渐改为沥青水泥路,邻近的临江大路和平和大路今成为由城区通往青山红钢城一带两条平行穿过三层楼区域的首要干道。
现在,这儿早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房子开发商在这儿建起一栋栋巨大的商品房和美丽的住宅小区,栽树造景,寓居环境大为改观。旧日的“三层楼”早不知何处,但人们仍是忘不了这儿的地名——三层楼。
一:沥青2206股吧首要,近期的原油期货并没有大涨,世界的原油期货一直是震动的,由于现在的疫情很严重,需求削减,美国方面的油企大部分都负债,乃至关闭;需求削减了,油价想大涨只能削减供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