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涨停板 正文

归结(归结原理证明)

wx头像 wx 2023-11-04 07:40:10 6
...

  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归结,关注艺术信息!

  

  越是远古的史迹,越难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武王伐纣的事实,仍然包围在种种迷雾和争论之中。现在我们借助历史学家的工作,尝试追寻武王伐纣的历程。

  

  牧野大战要图

归结(归结原理证明)

  周武王率军从镐京出发,行军二十五天,到达盟津,渡过黄河。在这里,周武王会合前来襄助的诸侯国军队,誓师出发,经过怀、共、戚、百泉,六天后,到达了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二月甲子日清晨,周武王诰誓全军与商王纣的军队展开了决战。

  关于这场战役,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战斗非常惨烈,双方士兵血流成河,都能将木棒浮起来;另一种说法是商军前徒倒戈,引领周军攻入商都朝歌,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呢,一九七六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发现了周武王手下一个名叫利的官员所制作的一件青铜器,利簋,它的铭文也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事实。利簋的铭文明确说,武王在甲子日的早晨伐商,晚上就占有了商。战斗在一天之内就结束了。一天之内就结束的战争,大概不会太过激烈。在战争之前,民心向背,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走向。

  

  进入朝歌后,周武王举行仪式,宣布接受天命,取代商王朝的统治。归结他诰誓商人,声称是商王纣的残暴统治使上天改变了心意,他诛伐的只是纣一人,而非全体商人。他希望商人接受周人的统治,安居乐业。

  针对商王纣的暴政,周武王做出了一系列举措,释放箕子,释放被纣关押的无辜百姓,修葺比干的墓地,修缮商贤人商容居住的闾里,发放钱财,开仓放粮,赈济贫民等。回师途中,他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将战马放于华山之阳,将拉战备物资的牛放牧于桃林之墟,收拾起干戈,解散军队,向天下宣布从此不再用兵。

  天命靡常,唯德是依,小邦周打败大邑商的历史启示。后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人为祭祀祖先铸造的。商人认为天命神祇决定现实的一切,他们要做的就是诚心地进奉神灵。他们每天都在为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不厌其烦地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占卜,探寻着神灵的意思,对神灵进行丰厚的献祭。

  笃信天命,直到商王朝灭亡的那一天也没有变。

  

  利簋,西周早期青铜器

  牧野决战历时仅一天,周王朝的胜利看似摧枯拉朽、势不可当。事实上,牧野决战中,周武王率领的周师只有兵车三百乘,精锐勇士三千人和佩带盔甲的士兵四万五千人。而商王纣组织了七十万大军应战。

  荀子上说,周武王出兵伐纣时,以兵家忌讳的日子出兵,出兵的时候东面而迎太岁,军队到了汜水遇上河水上涨,到了怀地河水泛滥,到了共头山体崩摧,出现了一系列不吉利的自然现象。周武王的弟弟霍叔说,出三日而五灾至,无乃不可乎,这个记载其实是周人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是周武王、周公等人的坚持,这次出兵可能就会半途而废了。所以能在一天之内就攻进朝歌,迫使商王纣自杀,这件事对于周人来说本身就是个奇迹。

  周人一直称自己为小邦周,而称商为大邦殷,大邑商。和当时繁盛的商文化相比,克商之前的周文化乏善可陈。小邦周打败了大邑商,看似强大的商王朝轰然倒地,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周人的思考,什么是天命,号称掌握着天命的强大的商朝为什么会灭亡,天命是可靠的吗

  在名为《荡》的诗里,周人借文王的语气给出了答案,天上的上帝,是下民的领袖。天生众民,为民立君。上天看中了你们殷商的德行,降天命于你们身上。可是你们自己咆哮于中国,敛怨以为德。所以上天改变了天命,毁灭了你们的王朝。你们的灭亡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上天。

归结(归结原理证明)

  

  利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对比殷墟甲骨文中的德字,西周金文的德字加入了“心”符。古人认为心是思考和指导人行动的器官。加入了心符的德字,将人的行为和思想联系了起来。在殷墟甲骨文中,德字既不常见,也不突出。而在西周金文和文献中,这个字一次又一次地被周人提到,成为一个突出的概念。

  甲骨文德字没有心符,说明当时德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人的心灵这个层次。当时的社会思想中,对神灵的盲目崇拜占据着主导地位,德的观念还没有从天命神意的观念下解放出来,人们用天德来解释问题,认为一切都是神灵赐予的结果。西周金文的德字,加入了心旁,意味着周人的德观念带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色彩。周人还将“德”和正、明、敬连在一起,将德上升到了关系国运的高度。他们说,夏朝因为不敬德,所以早早地失去了天命;商朝因为不敬德,所以早早地失去了天命。将天命是否眷顾与人自身的德行努力联系起来。周人认为,是周文王之德,使上天降命于周,实现了以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奇迹。

  商人以天命的赐予是无条件的,周人则认为这种赐予是有条件、有选择的。文王之所以能够受天命,是在于他的德之纯。从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看,文王之德主要有惠保小民、与民同乐、勤政节俭、礼贤下士、恭祭先祖。这些内容归结到一点,就是敬奉天命。

  

  周武王

  春秋末年的孔子这样总结商人和周人的天命观的差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面对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时代巨变,周人理性地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依、敬德保民的天命观,从此凿破鸿蒙,破除了神权至上的社会氛围,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解放。

  武王灭商,到周赧王去世,周王朝历时七百九十年,传三十七王,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之害,将都城迁到洛邑,此后的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周。与此相区别,公元前七七一年以前,定都镐京的周王朝,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周。西周王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历经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十二王。

  经过成、康、昭、穆几代的努力和发展,到西周中期,西周国家的疆域已经覆盖了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大部、陕西中部、晋南、辽宁西南角、安徽北部,以及湖北汉东地区,是夏商周三代中,幅员最为广阔的国家,而其文化影响力则辐射到更为广大的地区。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411686.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