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疗股票 正文

涌安(涌安橡胶科技有限公司)

wx头像 wx 2023-10-21 21:40:46 6
...

  1 自然分蜂

  自然分蜂是指蜂群群势增长到一定阶段涌安,群内培育雄蜂,产生新蜂王,随后,蜂群内约一半的蜜蜂连同原蜂王一起飞离原巢,在新址另行筑巢而居的行为。蜜蜂以分蜂的方式,来增加种群数量。所以,分蜂是一种自然状态下蜜蜂种族繁殖的特殊方式。

  2 形成自然分蜂的因素

  形成自然分蜂是蜂巢、蜂箱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蜂和蜂种的遗传习性与蜂群内部蜂儿的组成及外界环境变化相关。蜂群繁殖到一定阶段,巢内封盖子脾的陡然增多,幼蜂大量增加,哺育力过剩,粉蜜压巢,可供产卵、贮藏饲料的巢房急剧减少,蜂王产卵力下降,卵及幼虫少,无产卵与贮存饲料的巢脾,是分蜂的根本原因。蜂群内明蜜压子,温湿度增加,天气晴朗是分蜂的食物基础和气候条件。蜂巢的大小与通风性是否良好,巢内闷热,外界蜜源良好等是引起分蜂的外部因素,是蜂种、蜂群发展结构组成和巢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综合因素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

  2.1 自然分蜂与蜂种的遗传性密切相关在蜜蜂属内西方蜜蜂中意蜂的分蜂性最弱,而中华蜜蜂强于西方蜜蜂,野生型的蜜蜂种类强于家养蜜蜂。在蜜蜂种内的不同亚种(地理种)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与蜂种的遗传性有关。在养蜂实践中选择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的蜂群选育良种,是减少自然分蜂的首选措施。

  2.2 自然分蜂与季节、蜜粉源类型有关从季节来看,春季发生分蜂最多。甘肃中蜂分蜂时间由南到北依次从春开始一直持续到夏季,一些地方甚至秋季也发生分蜂。从气候来看温暖潮闷时节容易发生分蜂。从蜜源来看,流蜜不涌,但足够育儿需要的蜜源期、辅助蜜期,也容易发生分蜂。由此可见,分蜂需要相应的食物基础和气候条件。从蜂群分蜂飞行路线来看,早春由山上飞向河川,初夏或晚秋则返回高山区,有跟随蜜源分蜂飞行的趋势。

  2.3 自然分蜂的形成与蜂群群势、蜂王的盛衰、雄蜂的产生、封盖子脾的多少以及卵虫脾的数量密切相关蜂群的强大是分蜂的基础和内因。蜂巢内聚居了较多的哺育蜂是分蜂的群势基础,巢内蜂数多,封盖子脾多,尤其是雄蜂子脾多,拥挤,是巢内热量产生的来源,是蜂群内闷热,导致分蜂的主要原因。而蜂群的强盛与蜂群的基础群势、蜂王的年龄、产卵量等密切相关 ;王好、群强是蜂群迅速增长、发展的前提,是提早分蜂的基础 , 是引起分蜂的根本原因即内因。巢脾的新旧及卵虫脾的多少,是蜂群发展的条件。天气、蜜源、巢内外环境的变化是引起分蜂的外部因素。

  2.4 自然分蜂与蜂巢的结构大小、传热性能等因素有关蜂巢和蜂箱的容积与通风条件是影响分蜂的主要因素。传统蜂巢不但选择背风向阳、干燥的位置营巢,而且借助深厚的土层、树洞、大树防暑保温,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环境,对外界气候变化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尤其是陇东的窑洞蜂巢,蜂王往往自然交替更新,很少发生分蜂,往往有“旺蜂”强群产生。而蜂箱箱壁厚度不足 2 cm,很难抵挡气候的异常变化,需要人为的加以泡沫、土坯、麦草等保温物和遮阴及通风措施进行辅助调节。

  2.5 自然分蜂与蜂王有无产卵的巢脾有关蜂巢内封盖子过多,卵虫脾过少,蜂王无产卵巢房,抑制了蜂王产卵力的发挥,哺育力过盛,消极怠工,也是分蜂的因素之一。

  2.6 外界环境因素是促成分蜂的因素蜜 蜂 与 人 类 的 适 宜 环 境 是 一 致 的, 气 温15 ~ 30℃、最佳温度 20 ~ 25℃。首先气候变暖气温达到 10℃以上时开始繁殖,15 ~ 20℃时快速发展,20℃以上时进入分蜂时期 ;这与植物的生长条件极为吻合。因此,适宜的温湿度是引起植物开花泌蜜、散发花粉,蜜蜂繁殖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天气久阴转晴,气温较高,往往会普遍发生分蜂;巢内通风不畅、闷热,最容易引起分蜂。故外界气候的变化是促成分蜂的主要原因。

  3 “春繁”与“明蜜”对分蜂的影响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转暖,经过秋冬的积累,外界花开和巢内蜜蜂积极准备,抓住适宜蜂群繁殖的有利时机,开始春繁。一是繁殖到一定时期,蜂群内蜜蜂新老交替,新蜂陆续出房试飞、承担起巢内外哺育与采集的责任,蜂群群势迅速增加,积累了较多的青壮年蜂 ;二是大量的春季花粉与花蜜经蜜蜂采集陆续进巢,挤压巢房,蜂王无处产卵,蜜蜂哺育力过盛,加上酿蜜活动的进行,巢内高温高湿、闷热,环境恶化,分蜂有一定食物准备和蜜蜂积累,也是促成分蜂的因素之一。

  4 分蜂发生的要素

  自然分蜂发生时必须具备一个完整的蜂群,多余的王台或处女王、产卵王,一定的蜜源和良好的天气情况是分蜂食物来源和气候条件。分蜂期间持续阴雨有碍分蜂,而雨过天晴分蜂明显增多。

  5 分蜂是由工蜂主导的一种迁移行为

  蜂群繁殖发展、分蜂热的形成和分蜂的发生来看,都是由工蜂主导的。蜂群的发展离不开工蜂的辛勤劳动,分蜂热的形成实质上就是工蜂工作积极性(体能)尚未充分释放,不断积累而成的一种消极怠工情绪 ;分蜂行为的发生是由工蜂发动的从采巢、吸食明蜜,到敦促蜂王离巢、散发气味、旋转飞行,集结待命的群体现象。在分蜂过程中,总有一小部分蜜蜂尖叫、扇风、散发气味、趋赶蜂王离巢,环绕蜂团滚动式盘旋飞行,好像胁迫蜂王、蜜蜂离巢分蜂。因此,分蜂实质上是由工蜂主导的一种迁移行动,而并非蜂王携带蜜蜂选择新址、另行营巢,繁殖发展。

  6 分出群和被分群的发展变化趋势

  分出群涌安:首次分蜂发生时一般是产卵王,俗称“头窝子”。由于经过充分较为长期的准备,蜂群内积累了非常充足的蜜蜂、蜂蜜、封盖子。这样分出群蜂量大,占原群的二分之一,能飞行的各龄工蜂都有,因此,分出群在筑造新巢、采集、抚育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是养蜂生产的生产群。由于造脾快、采集力强、发展迅速,有可能再度发生分蜂,出现“孙蜂”。

  分蜂群 :分出群走后被分群内蜂数明显减少,留下的大多是较为年轻的幼蜂,蜂儿状况较差,采集、抚育能力显著下降。显著特征是雄蜂在巢脾上窜来窜去,王台多,封盖子脾多,并分布着从卵至不同虫龄的幼虫和蛹。由于王台较多,可能再度分蜂,出现“二窝、三窝”,越分越弱,生产上毫无利用价值。在养蜂生产中,要抓好繁殖,培育适龄蜂,提前分蜂,培养强群,进行生产。控制分蜂次数,杜绝出现“孙蜂”“三窝蜂”。结合良种选育,逐渐淘汰弱小群,保留强群、分蜂性弱的蜂群,培育良种、强群。

  7 分蜂对养蜂生产的影响

  养中蜂难免会发生分蜂。处理得当,管理得法,提早分蜂,到大蜜源流蜜时期培养成具有适龄采集蜂较多的强群,蜜源泌蜜与蜂龄结构、群势相吻合,则蜂蜜丰收。若流蜜期发生分蜂,即使成功收捕,分出群必须经过重新安营扎寨,筑巢造脾、抚育、采集、酿蜜,分散采集力,影响生产 ;而被分群失去了一大半以上的主要采集蜂,幼年蜂较多,适龄采集蜂少,不但生产力不高,影响生产,而且往往会错过大流蜜期,有蜜而无蜂可采,蜂多时无蜜可采,劳而无收获,白白浪费蜂力,消耗饲料。控制分蜂和充分利用分蜂是养蜂取蜜的重要内容。

  8 分蜂的控制与利用

  根据蜜蜂自然分蜂形成因素与发生规律,控制分蜂应着重从良种选育与调整蜂群的工作量等方面进行。一是选择分蜂性弱、很少分蜂,又能维持强群的蜂群、蜂种,作为育种素材,定向培育优良蜂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分蜂问题的关键。二是提早用优质新王更换一年以上的老蜂王,新王产卵量高,增加哺育量,能有效地控制分蜂势的产生,消除分蜂势。更换新王也是控制分蜂的有效措施之一。三是取掉多余的“明蜜”, 多造新脾、适度扩大产卵圈,让蜂王产卵,工蜂哺育,增加哺育量和工作量,消耗蜜蜂的体力和积累,也是控制分蜂的措施之一。四是选用保温防暑通风性好的蜂箱,加强通风改善巢内外环境,并借鉴自然蜂群利用自然巢穴营巢冬暖夏凉的特点,进行传统蜂巢和蜂箱的遮阴防风等措施,选好一个良好的放蜂地点,蜜源良好的场地,也能有效地防止分蜂发生。五是人工分蜂是控制自然分蜂的有效方法。人工分蜂,蜂群一分为二,群势大减,分蜂消除,能有效控制分蜂。是活框养殖中蜂常常采取的措施。方法很多,原理是用 1 ~ 2 张带蜂的封盖子脾,1 ~ 2 张带蜂的蜜粉脾和自然王台或处女王、产卵王均可,组成分出群,另安新巢。提早组织,提前恢复壮大。虽然人工分蜂群初期蜜蜂出勤较少,但经一周之后,随着幼蜂的增长,恢复正常,发展很快。因此,人工分蜂应提早进行。六是互换外勤蜂和互调子脾,以强补弱,共同壮大,也是控制分蜂的措施。活框养蜂,巢脾可以提出调整,为互换子脾,采取积极的防范分蜂措施提供了前提和方便。七是毁坏王台、割除雄蜂蛹虽有推迟和减少分蜂时间与次数的作用,但对于分蜂热形成的蜂群,仅仅依靠这一措施无济于事,而控制和解决分蜂根本措施就是增加蜜蜂的采集、哺育工作,增加工作量,让工蜂有事可做,勤奋工作。

  

-----------------------------------------------

zhonghuamifeng.com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395613.html

标签列表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