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烁厂房内堆积的聚丙烯熔喷料。 孙秋霞 摄
中新广州4月26日电 题:订单量不降反增,东莞企业怎么完成“逆势”增加?
作者 孙秋霞
在东莞市樟木头镇,不少企业的出产车间仍在高速工作。
日前,记者走进一家出产电动牙刷等个人护理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只见工人们正墨守成规地作业,出产线上的机器声轰鸣作响。
疫情产生以来,尽管该企业国际外贸商场订单下滑了70%,但国内商场订单却增加了160%。
“逆势”增加,这是我国制造业在危机中求生存的缩影。在出口订单被很多撤销的情况下,转向国内商场和需求成为企业最直接的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尽力自救的一起,广东税务部分也给予其更大力度的支撑,不只推出减免税收、减低税率、社会保险费延缴等优惠办法,还协助处理企业原材料供给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堵点问题。
罗曼出产车间。 孙秋霞 摄
外贸企业拓宽国内商场,税务给出真金白银
被誉为“国际工厂”的东莞,从前靠来料加工和大批普工发家。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这儿聚集了一大批外贸企业。
但是,海外疫情延伸,对我国外贸工业形成冲击,东莞首战之地。一季度,东莞进出口同比下降14.3%,其间,出口下降13.3%,进口下降15.8%。
在全球经济惨淡的布景下,广东税务部分不只对社保、公积金等多项民营企业固定运营本钱进行了减免或暂缓,并且还主张外贸企业活跃开辟国内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