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正文

天天基金查询净值002001(天天基金查询净值2020)

wx头像 wx 2023-09-12 19:59:08 6
...

  3.中芯半年純利升20.3% 不派息;

  4.国家队打头阵 “中国芯”产业链初建;

  5.重庆市将新增一只3亿元的传感器与物联网基金;

  6.上海张江高新区:聚合全球资源服务中国创新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天天基金查询净值002001!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中国量子技术爆发:又一装备问世;

  

  天天基金查询净值002001我国首个基于量子技术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样机闻世

  8月16日,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升空,一时间,量子技术成为了热点话题。而在量子传感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制的基于量子技术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样机也于不久前横空出世,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之一。

  “质疑+”激发创新潜能

  “这就是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给中央领导同志看的原理样机。”33所量子技术团队负责人秦杰指着展柜里的样机向前来参观的领导、专家介绍,“核磁共振陀螺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芯片级尺寸、导航级精度的陀螺”。这让整个量子技术团队倍受鼓舞。

  量子是物质和能量的基本单元。目前,量子技术及其产业化已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竞争的焦点之一,基于量子技术研制的量子惯性导航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在此牵引下,催生了以核磁共振陀螺为先导的颠覆性创新技术。

  然而,创新的道路是孤独的,秦杰注定是这条道路上孤独的长跑者。2008年秦杰完成近一年的国家公派留学,从英国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学成归国,“当 时在英国开展的是另外一类原子陀螺的研究,归国后还有其天天基金查询净值002001他几类原子陀螺的研究方向可以选择。”经过反复论证,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与未来应用等因素,他最终 选择了新的发展方向。”

  正是在创新道路上的这种磨砺,让秦杰摸索出了带团队的核心思想——“质疑+”。

  技术创新 是高科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与源泉,是集团“三创新”发展战略之一,然而,预先研究作为支撑未来发展后劲的技术创新,难度大和风险高的特点导致它必 然会面临质疑。因此,他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坚持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敢于质疑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也要勇于接受业内专家的质疑。

  此外,他还要求在团队成员技术方案上,要敢于相互质疑,在不断的否定和批判中成长,在反复论证和持续改进中激发潜能,这是量子技术团队最宝贵的经验。

  团队建设@未来

  “说起核磁共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医学上的检测手段,而核磁共振陀螺的原理与之有很大不同,其操控手段更加丰富、可靠。”33所专家表示。核磁共 振陀螺是基于核自旋磁共振频率在惯性空间的不变性原理,测量角动量获得方位信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精密操控原子实现导航定位。陀螺是导航系统的核心部 件,而导航系统是武器装备的眼睛和中枢神经,核磁共振陀螺让这双千里眼的视力更加清晰,身姿更为灵活,无论空天、陆地或是海洋,都可以精准提供方位和姿态 信息。

  相对于普通惯性导航产品,核磁共振陀螺在精度、体积、重量、成本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以它为核心部件构建的微小型量子导航系 统可实现米级定位精度,也就是在微机电陀螺尺寸下实现光学陀螺的精度,在无人驾驶车、无人飞行器、微纳卫星和个人导航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也 许有一天,拥有属于自己的微纳卫星,坐在无人驾驶车上随时操控卫星,实况收看奥运会的任何一个喜爱的比赛项目,对普通公众来说,将不再是梦想。

  在人们看来,这支平均年龄30出头的年轻团队里,姑娘都是外柔内刚的女汉子,爷们都是刀枪不入的钢铁侠。”是的,“有韧性不任性”是这支平均年龄30出头的年轻团队的真实写照,哭过鼻子,抹过眼泪,但从没有人掉过队。

  “我们团队也有着自己的‘核磁共振’精神,通过团队建设的‘外力’激发成员的思想‘共振’,释放‘双创’潜能,最终实现团队创新发展的‘自主导航’”,秦杰如是说。

  王同雷是量子技术团队的新成员,周全严谨是这个小伙子出了名的特点,每次团队讨论技术问题,最容易争执不下的就是他,这种成员也是团队必不可少的。

  “虽然在实验室千百次的联调组装,有一种被虐千百次的感受,但每次完成一个技术突破,我仍待它如初恋。”负责总体设计的万双爱笑着说到。

  为激发“双创”的内生动力,33所加大对前沿技术的支持和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选任力度,锻造了一批技术新、年纪轻、创新力强的年轻力量。由33所本部牵 头组建的这支党员占比76%,青年占比75%的量子技术团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集团公司量子技术研发中心的主依托单位。

  据统计,团队每人平均一年累计加班时长4-5个月。两年的时间内,他们让核磁共振陀螺由多个装备组合而成的庞然大物变成能与公交卡比大小的样机。

  团队成员表示,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把握在手上,突破制约未来系统发展、卡脖子且难以模仿的单项技术。

  量子技术团队按专业技术进行分工,成员之间专业是互补的,博采众长,这样,每一个人在团队中都必不可少,每一个专业技术的突破都是大家的突破。这个管理思路极大地调动了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个铺垫。

  在集团公司全面释放“双创”能量,大力推动“三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三院、33所转型升级政策掷地有声,专业化的分工更便于资源的整合,缩短了新品的研发周期。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作为创新发展的先驱,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量子技术团队已论证完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技术途径,相关内容被国家部委采纳,获各界专家好评,为中国量子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团队的“双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国画之美不在于落笔,而在留白。远方,有秦杰和他团队的梦想。从微观量子到国之重器,从苍茫大海到浩渺宇宙,他们的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行永不停息……

  来源:国防科工局网站

  2.赵伟国出掌国家队:该紧张的是韩国;

  

  因宣布入股台湾多家半导体公司,而闹得满城风雨的中国清华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销声匿迹一段时间,现在又重现江湖。

  这回,他将掌管整合后的中国记忆体最新国家队──资本额一八九亿人民币(约八七七亿台币)、于七月二十六日宣布成立的长江存储。

  经营房地产致富的赵伟国,过去接受《天下》专访时,一再强调他一系列遍布美国、台湾的半导体业投资,纯粹出于商业考量,并非中国政府授意。

  然而,“长江存储董事长”这个新身分,代表他已是中国国家半导体政策的主导者之一。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湖北省政府设立的记忆体国企──投资总额将达两百四十亿美元的武汉新芯,也将整合进入长江存储,“中国决策者认为,记忆体事业由紫光主导,将更具竞争力。”

  “中国制造二○二五”规划半导体自主率要在二○二○年达到四○%。这个政策目标的主导者,原本是俗称“大基金”的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是前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长丁文武。

  孰料,中途竟然杀出一个赵伟国。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年之间,在美国、台湾谈出多笔半导体投资。紫光集团的声势因此隐隐压过正统的国家队──大基金。业界观察,丁文武因此与赵伟国有了“瑜亮情结”。

  丁赵联手,为的是团结?

  转捩点是今年四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的身分,登高一呼,在工作会议上强调半导体产业“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结合起来。”

  原来互抢地盘、激烈竞争的大基金与紫光集团,只得乖乖携手合作,合资成立长江存储。丁文武并将他下指导棋成立的武汉新芯,并入由赵伟国主导的新公司,他则出任副董事长。

  高官出身的丁文武,竟屈居一个民营企业家之下,这结果颇令不少业者吃惊。

  “我刚看到消息也挺惊讶的,”一位与双方均认识的台湾科技创投负责人说。

  一位半导体台厂高阶主管解释,这其实是丁文武的老谋深算,“丁文武压力一直很大,他自己管的武汉新芯,很难收场。”

  今年三月底,武汉新芯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新厂举行动土典礼。该厂规划采用美国飞索半导体(现已并入新加坡赛普拉斯半导体)合作开发的3D-NAND Flash技术,规划在二○二○年达到月产能三十万片,与台湾的华亚科技规模相当。

  但飞索的技术能力备受质疑。该公司在○九年一度宣告破产,后来才靠着私募注资重新站起。而且,该公司擅长的领域在于利基型的NOR Flash记忆体,在主流、广泛用于手机、硬碟的NAND Flash领域,技术从未经过市场考验。

  前巴克莱证券分析师陆行之便指出,飞索在NAND Flash晶片设计、制程、良率与单位成本,“都无法与国际大厂三星、海力士、东芝、美光相提并论。”

  一座千亿台币投资的十二寸晶圆厂,一旦产品不具竞争力,亏损金额可会是天文数字。丁文武打着“团结”旗号,将烫手山芋丢给紫光,的确是高招。

  然而,赵伟国为何敢接?因为紫光有望取得世界第三大记忆体厂美光的技术授权。

  业界都还记忆犹新,一年前,赵伟国宣布将以两百三十亿美元(约七二○四亿台币)收购美光科技,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但换成“华亚科模式”的技术授权,阻力就大幅降低。“两方都有意,就看条件谈得如何,”陆行之说。

  但中间还有个变数,那就是近来传出有意并购美光的英特尔。英特尔拥有革命性的3D Xpoint记忆体技术,一旦在这个敏感时刻并购美光,可能被中国政府要求,连带这个独家技术一起技转给长江存储。

  “所以是否买美光,英特尔现在陷入长考,”陆行之说。

  如果中国最新的记忆体旗舰──长江存储,能顺利与美光、甚至英特尔联手,中国资金加上美国技术一发威,最该担心的,就是韩国的记忆体双雄:三星与海力士。这对台湾电子业而言,不是坏事!《天下》

  3.中芯半年純利升20.3% 不派息;

  集微网消息,中芯国际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业绩,纯利1.59亿美元(下同),按年升20.34%;不派中期息。

  期内,营业额 13.25亿元,按年升25.38%,主要因为期内付运晶圆增加,8寸等值晶圆付运量按年增加26.6%至180.32万片;毛利3.72亿元,按年升 13.86%,毛利率由上年同期30.9%降至28.1%,主因于北京拥有大部份权益之晶圆厂于去年12月开始大量生产导致制造成本增加。

  6月止,净债务对股本比率维持于低位,为12.9%。

  4.国家队打头阵 “中国芯”产业链初建;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中,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是,我国仅这一类产品的进口额就超过铁矿石、钢、铜和粮食这四大战略物资之和。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面对无“芯”之痛,近年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不断,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电科”)在内的国家队更是 “打头阵”,抢占科技制高点。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构建初步完成,但还存在规模小、制造短板等劣势,国产化面临技术、市场等壁垒。业内人士认为,新阶 段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新路径,行业内部的整合速度正在加快,将面临一轮大洗牌。

  “美国曾以违反出口限制法为由,对中兴通讯采取出口限制,核心硬伤就是中国的无‘芯’之痛。今天是中兴,明天又是谁?”中国电科14所国睿集团旗下国睿中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感慨道。

  “受制于人”的忧虑远不止于此,还有信息安全、交货风险、变更停产、利润流失等一系列风险。从我国海关进口数据来看,中国芯片进口额从2007年的 955亿美元,一路上升至2015年的2307亿美元,是原油进口总额的1.7倍,甚至超过铁矿石、钢、铜和粮食这四大战略物资之和,计算机处理器、汽车 内嵌式芯片等高价值产品更是完全依赖进口。

  市场和国家安全的双重需要,让“中国芯”的发展日益迫切。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将新一 代信息技术列入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2014年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目标是到2020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逐步缩小,全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30年,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发展。

  保障措施之一,便是设立总规模近14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并鼓励地方基金参与。这样的雄心和投入前所未有,据摩根士丹利估计,1990年代后半期中国在该领域的投入不足10亿美元。

  作为国家掌握的战略性队伍,中央企业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2002年组建的中国电科便是先行者之一。这家军工集团围绕安全和智慧两大领域,着力 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核心技术,其下属的14所被誉为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在需求牵引之下,国睿集团成立了两家芯片设计公司,研发范围涉及 DSP处理器、SOC设计、微控制器等数字芯片和无线通信、光通信、高性能ASIC等模拟芯片。

  我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 片—“华睿1号”正是在此诞生。2011年,其率先通过了“核高基”重大专项验收,代表了当时我国自主可控嵌入式高端DPS的最高水平,其处理性能与当时 国外同类DSP处理器相当,打破了国外垄断,成功实现了国防核心装备信号处理自主安全高效可控,目前已在大量装备中实现规模应用。

  “从2012年开始,我们继续承担了‘华睿’2号DSP芯片的研制工作,目前完成了所内的测试,预计今年完成并推向市场。”刘刚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 露,“华睿2号”在继承已成功研制的“华睿1号”芯片技术基础之上,采用了异构、8核、可重构处理核、超低功耗设计等先进技术,并大幅提高了芯片高速IO 性能,集成度和综合处理能力。

  中国电科在模拟芯片领域的发展也是势头强劲。据了解,2014年应用于光通讯的MG2000完成设计研 发并批量生产,近几年此芯片销售额增长迅速,主要客户是华为,预计2016年能占领50%的市场份额。发布于2015年的MG1015+MG1021则主 要应用于通信基站,目前已经在中兴通讯测试通过,后续将为中兴、华为批量供货。

  “中国已初步完成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构建,一批企业开始 脱颖而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介绍说,目前封装技术从低端走向高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部分产品进入14nm研 发,制造工艺更是取得长足发展,28nm进入量产,14nm研发获得突破;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

  但不容忽视的是,要达到工信部《2015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新目标:10年内力争实现70%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在刘刚看来,与国防军事领域的全面替代国外产品不同,当前我国芯片技术在民用市场上受到故意打压,其实从技术上来讲可以一争高下,但知名度不够,很多企 业不知道性能和后续发展如何不敢用,这样导致销量起不来、成本难降低。而且当前集成电路产业链里,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此外,与国外集成电 路产业相比,我国还存在规模小、力量分散等劣势。

  叶甜春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一个由追赶到原创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应更注重 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中国电科的做法或许有借鉴意义,即借助社会资源,加入一个行业的整机,成为合作方,做出成功的范例,再往外推芯片。“ ‘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研制‘华睿3号’,使其形成系列。”刘刚称,下一步研发应用重点方向是通信基础设施、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交 通、医疗电子等领域。

  据了解,工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今年内有望推出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集成电 路产品和技术的发展行动计划。北京、天津、厦门等地也纷纷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成立相关产业基金。此外,近日由27家企业组成的中国高端芯片联 盟正式成立,谋求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打造“架构-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

  “各方集中火力,未来三到五年,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水平有望和国外走平。”刘刚预计,芯片行业内部的整合速度正在加快,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芯片业将会面临大洗牌。

  渤海证券最新研究报告也认为,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产业布局,既要避免像过去光伏LED产业所面临的产能和投资过剩,也要加速促进产业层次融合,促进产业发展,这将是下一阶段的投资核心。经济参考报

  5.重庆市将新增一只3亿元的传感器与物联网基金;

  年内,重庆市将新增一只3亿元的传感器与物联网基金。昨天,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重庆临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渝北区传感器与物联网创新产业链协同体系,后期双方还将组建类似基金,总规模会突破百亿。

  根据协议,渝北区传感器与物联网创新产业链协同体系具体为: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渝北区和上海新微科技集团联合打造集传感器与芯片研发、传感器模 组、系统产品生产、物联网应用于一体的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创新平台——感知科技产业园,双方共同引进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微创新企业入驻 园区,依托上海微系统所的科研实力,以筹建中的重庆传感器与物联网基金为纽带,为企业提供资金发展支持和研发创新支持,推动本地传感器、物联网产业高速发 展。

  筹建中的重庆传感器与物联网基金资金规模约为3亿元。“主要为产业基地的企业提供早中期资金支持。”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比如可以通过投资将企业招到感知产业园,也可以投资和感知产业园有合作的企业。”

  除了资金支持,还将成立一家传感器、物联网与无线通讯领域的企业化运作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研发与测试等关键仪器设备、承担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任务, 联合仙桃数据谷已有的各类创新服务平台、样机生产平台等共同提供面向传感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为在仙桃数据谷聚集一批传感器与物联网创新研发企业,打造感 知产业研发基地提供重要支持。

  与此同时,还将依托上海微系统所和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等中科院体系的科研技术资源,整合行业资源,与重庆科技风 险投资有限公司、临空投资及渝北区科委等在仙桃数据谷等地共同打造以先进传感器和物联网为核心的高端专业孵化器,通过技术、人才和资本的融合,形成传感产 业集聚。并在临空创新经济走廊规划建设传感器生产基地,重点引进MEMS传感器封装、模块制造、系统产品制造等企业,与仙桃数据谷传感器研发基地相结合, 形成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配套。 重庆晨报

  6.上海张江高新区:聚合全球资源服务中国创新

  新华社上海8月31日电(记者何欣荣)万里之外的美国大波士顿地区马尔伯勒小镇,上海张江—波士顿企业园将迎来首批科技创业团队入驻;位于上海张江的“中以上海创新中心”,已收集7000多个技术项目,经常一天要接待四五拨企业考察……

  走出去,引进来。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全球创新资源的碰撞融合,已成为常态。日益浓厚的“国际范”,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添了底气。

  “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张江要抓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双自联动’的机遇,在开放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上海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表示。

  张江—波士顿企业园,就是这样一个标本。作为中美间合作共建高新技术园区的首例,张江—波士顿企业园计划打造中美创新人才培养和交换平台、中美创新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中美创新资本服务平台等7个平台,推动中国企业与世界创新资源对接。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波士顿园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宝藤已经引进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计划在基因测序、数据挖掘和精准医学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

  宝藤生物董事长楼敬伟告诉记者,波士顿是世界生物医药领域的领跑者,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在此建研发中心。“以往我们把海外人才引进国内,但因为外部环境 不配套,创新结果容易打折扣。如今在海外直接成立创新中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创新成果也可以为国内所用。”

  同样是创新,一方面把基地建到国外,另一方面也把技术引到国内。成立不到一年的“中以上海创新中心”,走的就是“双边孵化”的新模式。

  “以色列是众所周知的创新国度,在新材料、智能硬件和金融算法方面的实力非常强劲,我们的项目储备也集中于此。”中以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顾倬涛表示。

  据了解,由于本国市场有限,以色列很多先进技术需要寻求合作以拓展产业化空间,这是他们乐于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原因之一。国内一家汽车科技公司正计划与以色列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摄像头辅助驾驶技术的产业化。

  张江高新区之所以能在对外开放中聚合全球资源,靠的是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曹振全告诉记者,张江高新区与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在国内率先推出一系列海外人才出入境新政。

  以留学生办证为例,在上海地区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到张江就业的外国留学生,经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出具证明,可直接申办外国人就业手续和工作类居留许可。统计显示,目前到张江高新区专窗办证的外籍人士达1300多人。

  得益于持续的制度创新,在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多股创新力量竞相迸发: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光源等科研“国家队”不断强化了张江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由 诺华、GE等138家外资研发机构组成的“国际队”,使张江快速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而展讯通信、微创医疗等一批自主创新“本土队”,在手机芯片、医疗器械 等领域,从填补空白向引领创新迈进。

  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江高新区将构建核心园加浦东创新带、沪北创新带、沪西南创新带“一核三带”的功能布局,建成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双自联动的国家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建成一批海外孵化基地和科技园区,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359569.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