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丹东港”)发布公告称,2014年度第一期中期收据(债券简称:14丹东港MTN001,债券代码:101473011)已构成实质性违约。就在债券违约的背面,丹东港“借新债还宿债”的资金链运营形式让人大开眼界。而其银行贷款存在违约的可能性,也让人质疑银行风控安在?(》》》丹东港债券违约震慑商场 引爆“东北惊魂案”)
10月30日,丹东港在公告中这样说道,因为公司有息债款负担重,短期付出压力较大,到2017年10月30日日终,公司已向保管组织划付敷衍利息5,860万元,尚未能依照约定将“14丹东港MTN001”的回售部分本金准时足额划至保管组织。该事情严峻危害了债券持有人利益,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鉴于此次违约事情,联合资信确定将丹东港主体长时间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C,将“14丹东港MTN001”、“15丹东港MTN001”和“13丹东港MTN1”的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C。评级“C”等级意味着不能归还债款,会严峻影响丹东港其它融资需求。 丹东港的债款翻滚首要依托银行贷款以及债券发行。从近年来的财报与运营状况来看,丹东港的确是在“拆东墙补西墙”。丹东港在2015年净赢利到达近期极点,2016年该集团运营收入添加,但赢利却有所跌落。2016年年报的信息显现,丹东港近几年的债券融资的意图均为调整债款结构。特别是从2016年起,该公司的债券征集资金用处状况均清晰为用于归还公司债款。 到本年6月末,丹东港负债总额为426.52亿,负债率高达75.96%;其间有息债款为371.12亿,一年内到期有息债款为170.9亿。对此丹东港也表明“短期有息债款规划较2016年底有所上升,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中债资信剖析以为,从丹东港财物状况剖析,整体财物质量较差、变现难度较大。中金固收也剖析表明,现金流方面,丹东港运营现金流长时间无法掩盖巨大的出资开销,存在较大自在现金流缺口。 商场忧虑,丹东港后续巨额债券、银行贷款都存在违约的可能性。 2017年半年报显现,到6月30日,丹东港共取得包含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政策性银行在内的15家银行授信346亿元,已运用210亿元。其间交行34.8亿元,剩下14.1亿元;农行3.29亿已用完;民生银行11亿元,剩下6亿元;中国银行105亿元,剩下83.5亿元;工商银行40亿元,剩下5亿元,5255万元展期;建设银行24.7亿元,剩下7700万;进出口银行58亿元,剩下19.1亿元;安全银行20亿元,剩下17亿元;丹东银行10.7亿元,剩下2亿元。此外,光大银行、营口银行、辽宁银行、广发银行、农商银行、华夏银行分别为2.45亿元、6亿元、2亿元、2亿元、6000万、8000万授信,均已用完。 从上述数据能够看出,中国银行授信额度最高。丹东港偿债压力巨大、财务状况恶化,为何相关银行在授信时“视若无睹”,而是“蒙眼”狂奔?相关银行授信百亿,风控安在? 有剖析指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运营信条,让银行痴心不改。另一方面,依据银行的查核压力,只需企业规划足够大,肯承受利率高定价,能满意“造”存款的基本要求,银行就有放贷的内涵动力。 而笔者发现,中国银行“踩雷”不止丹东港一家。ST吉恩、东北特钢也在其间。 愈陷愈深的债款危机,以及难以扭亏的成绩,正成为ST吉恩将被停止上市的最大推手。11月28日,ST吉恩发布最新金融组织债款逾期公告称,经过财务部门计算,到当天,公司本金累计逾期金额达69.90亿元,欠息累计金额11.22亿元,算计债款逾期额度高达81.12亿元。 而依据ST吉恩上一年9月30日发布的一份逾期告贷及欠息明细表相关数据显现,中信银行一家的告贷总额就达22.85亿元,高居头号借主。此外,包含中国银行(12亿元)、进出口银行(10.2亿元)、吉林银行(5.3亿元)、农业银行(4.75亿元)、渤海银行(4.6亿元)在内的银行告贷金额也跻身借主第二至六位。 此前,东北特钢曝出接连债款违约,财务状况日益恶化,终究发动破产重整程序。2017年8月11日,大连中级人民法院裁决,东北特钢破产重整计划取得经过。据悉,在东北特钢集团层面的债务申报中,中国银行以近56亿元债务居首,中国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被指定为债务人会议主席。(钟静平) 丹东港债券违约借新还旧 中国银行授信百亿风控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