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机构推荐股票,早盘多家一季报预增股大涨机构推荐股票,截至发稿,中集车辆涨超14%,大洋生物涨停,北方华创涨近6%,双良节能、燕京啤酒、金钼股份、科伦药业等纷纷跟涨。
消息面,昨日,A股共1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14家预增,2家略增,1家扭亏,合计报喜公司数量达17家,占比89.47%。而总机构推荐股票的来看,截至4月13日,已有超200家上市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超160家公司报喜,占比超过八成,表明目前业绩预喜公司为主流。
随着一季报的密集披露,一季报行情也逐步开启。上市公司业绩时刻牵动着投资者的敏感神经。那么,一季报为何值得重点关注,会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机构推荐股票?
业绩最高暴涨75倍!
近期,随着部分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或正式的一季报,相关公司的2023年一季度业绩也浮出水面。
4月13日晚间,燕京啤酒公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最高增超75倍。除此外,一季度业绩“炸裂”的公司不少:
朗姿股份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377倍;
佳都科技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34倍;
英威腾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26倍;
ST林重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14倍;
众兴菌业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12倍;
播恩集团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长超10倍;
北方华创预计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171%-200%
......
4月决断,一季报成“分水岭”
首先,A股存在明显的“一季报效应”,即在4月份,业绩对于市场的主导力量将会增强,相较于一季度“炒预期”阶段的风格混乱,此时景气投资的有效性显著回升。
通过2010年至今的数据后发现,A股在财报、业绩预告密集公布月份(1月、4月、7月以及10月),个股超额收益与盈利的正相关性显著提升,成为“分水岭”。
其中,一季报作为全年第一份盈利线索,对于4月个股的超额收益有着最强的指示意义,从相关性来看:4月>1月>7月>10月,四月个股涨跌幅与一季报业绩增速相关性最强。在此阶段,“看业绩”可以有效提升投资胜率。
其次, A股向来有“四月决断”一说,即4月前后的市场表现和风格特征时常决定了全年的市场走向。
从历史数据来看,2009年以来,有8次全年的市场主线都出现在3-4月,比如2009年的煤炭,2016-2017年的白酒、2020年的新能源和白酒、2021年的新能源和煤炭,都是在4月前后突围并且领涨全年。
原因在于,随着上市公司的年报与一季报开始逐步披露,可以开始基于基本面与政策研判作出更明确的方向性选择。由此可见,对于接下来的A股,业绩将成为市场的核心主导因素,板块和个股将围绕业绩出现明显分化。业绩符合预期或者超预期的有望强者恒强,而低于预期的也不排除杀业绩、杀估值,甚至股价“打回原形”的可能。
因此,投资者下一阶段应重视一季报盈利线索,在传统行业中寻找业绩有望超预期、且筹码结构较优的成长扩散新方向。
机构看市
进入一季报披露期,市场行情接下来将如何演绎呢?
中信证券认为,A股料将在4月打开全年第二个关键做多窗口;财报业绩驱动将取代主题炒作,成为阶段性主线,建议关注制造中的新能源、基建、一带一路出口中的细分领域;年度主线方面,受益于全球流动性拐点的创新药、医疗基建以及科创类企业将在二季度轮动,数字经济产业分化下,上游芯片、云计算基础设施等业绩有支撑的细分领域更加受益;年度主线和阶段性主线将接力并轮动。
财信证券指出,2023年一季度A股市场主题投资行情明显,人工智能和低估值央企取得明显超额回报。从历史规律来看,1-3月份主题投资行情明显,但随着全国两会召开以及一季报披露,4月份A股市场往往更侧重业绩。目前TMT板块和中字头央企板块出现明显的交易拥挤、微观筹码结构恶化,短期需警惕回撤风险。在存量资金博弈下,预计二季度市场风格将从分化走向收敛。
中金公司认为,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以经济复苏为主线,未来3至6个月关注三条主线:
一是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大,且政策继续支持的领域,如泛消费行业和地产链等;
二是产业链安全、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的成长领域,如高端制造、科技软硬件等;
三是国企改革等主题机会。此外,一季报将逐步披露,可关注业绩超预期的机会。
海通证券认为,具体到行业,借鉴历史经验,市场有望在调整后明确主线行情。近期阶段性热度过高的数字经济或遭遇波折,但当前仍处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周期中,短期波折或正孕育着布局良机,需关注以政策为主导的数字基建、数据安全领域,和技术驱动下企业或加大资本开支的人工智能领域。
此外,近期 “中特估”整体股价表现较为亮眼,背后更多源于概念炒作带来低估值的国央企估值修复,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冷静后,未来行情可能出现分化,调整后应关注真正具备中国特色的持续性机会,如盈利韧性强、成长确定性高、现金分红优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