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鲁丰股份(鲁丰集团董事长于荣强)

wx头像 wx 2021-11-14 16:34:21 6
...

原托兒所老建築南側立面。

什麼債券基金好,什麼債券基金好

原變電所老建築南側立面。

中信產業基金幕後老板?中信產業基金幕後老板

1919年建的魯豐紗廠實驗室,即現存的老變電所。(資料片,上世紀五六十时代拍)

002628股票,002628股票

原廠區的老禮堂。

在濟南市天橋區鳳凰山路1號,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園區——原濟南國棉一廠的生產作业廠區。這裡至今還保存著當年工廠运用過的大禮堂、托兒所、部分廠房和配套建築。其间,一座老變電所特别具有民國范兒。據瞭解,它的原始身份竟是民國時期濟南首傢紡紗企業——魯豐紗廠的實驗室,建成時間距今已足足100年。

托兒所老建築頗有民國小洋樓風格

日前,記者走進這傢在濟南紡織工業發展史上具有光榮歷史的老國棉廠廠區。從南門走進去往西一轉彎,就可瞥見幾十米開外的原濟南國棉一廠禮堂。它位於整個廠區的西南側,為單層建築,坡屋面,上覆機制紅磚瓦,外墻為水刷石墻面,東立面簡潔挺立,北立面有三座圓形進出口,現被租借作為小商品倉庫运用。在禮堂南側場地,停滿瞭商戶的機動車輛。

禮堂東南十幾米遠,還有一棟磚石結構建築,這便是國棉一廠的原托兒所。它位於廠區南門西側,為單層建築,東側墻體為水刷石,墻體下部為毛石,上部為紅磚,坡屋面。東立面上部有紅色五角星一個,下面仍保存著“托兒所”三個字。

由於“托兒所”大門緊閉,透過縫隙看進去,該建築內部已經被改造运用。再看南側墻體,其整體立面為幾何形態。兩端上部房頂呈梯形,中間各開有一個六邊形的窗戶,很有特點,帶有一些民國時期小洋樓的滋味。在南立面東端墻面上,掛有“濟南社區衛生服務”的牌子。原來,這裡已經變身一棉社區的衛生服務站。

據一位不願泄漏名字的濟南工業史研讨專傢稱,原濟南國棉一廠的托兒所最早在廠區東北角,隻有兩間平房,當時收托嬰兒隻有22名。1953年在原煤場處新建瞭一處托兒所,分前後南北兩個宅院,有房子21間,建築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這裡建成後,東北角的托兒所就不再运用瞭。

現存的托兒所是在1963年拆瞭北院後剩余的南院,面積大約700平米。如此說來,現存“托兒所”建築,是新中國建立初期建設的,已經有60多年歷史,難怪建築風格還有些民國小洋樓的痕跡。

青磚砌築的老變電所,已有百年歷史

從“托兒所”徑直走向廠子東部,左轉一個彎,就可看到老變電所。讓記者詫異的是,它竟是一座青磚壘起的兩層建築,頗有民國建築形制的遺風。現建築被一玻璃加工廠运用,盡管有些当地已經破損,但整體保存狀況還算能够。

整個建築是由青磚砌築的坡屋面,層高較高。南側墻面相連有一外置青磚樓梯,從外面可上二樓。二樓立面中間開有一門,兩側各有一扇長條形大窗戶,門洞上面有一圓形窗戶。北側立面和南側大致輪廓相同,東側墻面殘留著一些當年外掛設備的金屬構件。再看西立面,青磚砌築的幾條承重墻成線條狀豎立,使整個建築顯得高聳挺立。在建築的屋頂,裝有一根避雷針設備,把整個建築的視線引向高空,使得這座老變電所頓生一種時空跨过之感,頗有幾分老教堂建築的滋味。

據上述工業史專傢介紹,原濟南國棉一廠的前身是1915年創建、1919年建成的魯豐紗廠(1936年改稱成大紗廠),現存的老變電所最早是魯豐紗廠的實驗室,至今已經整整100年。1955年7月才始稱國營濟南第一棉紡織廠。原來建築的一頭,還有一個高聳的樓子,心中有数上世紀80时代拆瞭。

除瞭這幾處首要建築,記者註意到,在老廠區南側,還有紅磚砌築的單坡頂聯排建築,現被租借作倉庫运用。其间,一處紅磚建築內部空間寬大,西側立面還有一座紅磚壘起的煙囪,保存比較无缺。據邻近租戶介紹,這座帶有煙囪的建築應該是當時的食堂,因為當年國棉一廠工人许多,需求一個大面積的食堂。

南門外曾经還有小清河支流貨運碼頭

這位濟南工業史研讨專傢告訴記者,對於國棉一廠來說,不僅是解放前的建築,上世紀五六十时代的建築乃至70时代的建築,都應列入工業遺產。心中有数,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城市規劃進程逐渐加速的過程中,工業遺產保護沒有得到充沛重視,許多有價值的老廠區已被夷為平地。比方,托兒所南側的大門外,東西方向曾經是小清河的一條分支河道,旁邊曾經是棉紡廠的裝卸貨碼頭,運送貨物進廠出廠,從大門口就能通達四方,可現在老河道淤積被填平瞭。

可喜的是,近幾年隨著社會對触类旁通遺產的重視,工業遺產的触类旁通價值再次被人想起,工業遺產保護也越來越受關註。特别是2006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其主題便是“聚集工業遺產”,成為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的誕生日。

在這位濟南文史研讨專傢看來,工業遺產的概念其實许多,比方老廠的廠志、檔案、商標、老照片等各種資料,過去的老設備、老產品,老廠周邊的碼頭、車站等交通設施,乃至老工人對老廠故事的口述等,都是珍貴的工業遺產。它們能幫後人更明晰地感触老工業企業曾經的盛景,理清老企業的發展脈絡,同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實地调查過原國棉一廠廠區的濟南市考古研讨所作业人員艾楠介紹說,這裡的老禮堂、老變電室、老托兒所等三處歷史建築保存得比較好,是濟南現存的很不錯的工業遺產,建議有關單位積極申報文物保護單位,其他的工業遺存能够作為工業遺產加以開發使用,發揮其社會效果。

國棉一廠歷史

工廠开始由山東巡撫使,聯合北洋軍閥創設

濟南第一棉紡織廠位於天橋區林傢橋津浦鐵路東(鳳凰山路1號),該廠前身是濟南魯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15年山東實業司長潘復倡議,由山東巡撫使蔡儒楷、軍閥靳雲鵬聯合官僚莊樂峰、田中玉、黎元洪、曹琨等人,籌資120萬在濟南北郊林傢橋東購地建廠,當時稱為魯豐紗廠,1919年9月投產。

1935年末,因業不抵債而倒閉。1936年民生銀行將魯豐租給成通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分廠經營,因繼續虧損,引起成通董事會的非議。同年8月又告停產。後由民族企業傢苗杏村等籌資承租,於1936年11月復工,改名成大紡紗廠。1948年濟南解放,該廠由華東財辦生產部接收。1949年9月改為濟南成大紡織廠。1955年7月改為濟南第一棉紡織廠。1996年11月被濟南齊魯化纖集團兼並,改稱中國濟南化纖總公司第一棉紡織廠,1998年改為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濟南第一棉紡織廠。

(日子日報記者 郭學軍)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3260.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