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证券 正文

二手交易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交易纠纷过多成为行业制约因和讯股票滚动素

wx头像 wx 2023-07-15 21:23:23 6
...

关于自己是鸡肋的东西,关于他人或许便是瑰宝。根据这样的主意,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到线上二手物品买卖途径。在疫情期间,线上二手途径买卖额呈现了大幅增加。可是,第八届电子商务法治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由于相关规范尚待完善,现在关于二手买卖胶葛的处理依然存在争议。

疫情催热二手买卖市场

“疫情发生后,宅在家里的时刻多了起来,拾掇出许多在家“吃灰”的物件,就都给挂在闲鱼上了。”北京顾客魏女士对《我国顾客报》记者表明,她曾经偶然会在二手途径上淘一些自己喜爱的宝物,有时也会卖一些自己的搁置物品。“既能够给家腾出一些当地,也以免糟蹋。”魏女士说。

在广州上大学的小王同学则告知《我国顾客报》记者,在大学生中,相互之间交流、生意搁置物品是很往常的工作。“我的自行车便是从一位结业的学姐手里买的。咱们往常也会在二手电商途径上淘自己需求的东西,有的同学手机电脑都是二手的。”小王同学说,每年结业季是二手物品交流的高峰期,可是2020年结业季,受疫情影响,跳蚤市场搬运到了线上,不过依然没有阻挡住我们交流物品的热心。“大多数学生都不宽余,所以淘到质量好、价格低的东西都会快乐半响。”

疫情成为了二手买卖的催化剂。疫情期间,知乎有个热帖:怎么看待疫情期间身边许多人开端生意二手产品?发问者查询到“身边不少朋友都在淘二手,微博上扫了眼,发现淘二手用品和卖二手‘回血’的人都许多”。

百度查找指数显现,疫情期间,闲鱼、转转、爱收回等途径重视度敏捷攀升,在2020年3月20日前后和“6·18”前后阅历两次波峰;阿里巴巴2020年财报显现,2020财年(天然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闲鱼的GMV超越2000亿元,同比2019财年增加超越100%,日活到达2000万元;艾瑞数据2020年2月份移动APP指数显现,二手时髦生意途径“只二”的月度独立设备数增加了82.4%,高端搁置买卖途径红布林的月度独立设备数增加了40.4%。而疫情发生前,这两家途径的月度独立设备数均有所下滑。

36氪研讨院发布的《二手经济下的用户查询陈述》显现,国人对二手买卖的承受程度近两年显着提高,超七成受访用户每周进行1-2次二手买卖,九成用户表明会在未来一年内买卖二手物品,其间售出品类较高的是手机、服饰鞋帽、图书和数码产品等。现在线上二手生意途径用户主要为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其间31.0%是独身人士,男女比例分别为4∶6,年轻化和潮流化趋势显着。

二手交易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交易纠纷过多成为行业制约因和讯股票滚动素

卖家身份确定成胶葛处理焦点

一般情况下,顾客假如在电商途径上购买到没有中文标识的食物,能够根据《食物安全法》等法令法规向卖家提出补偿要求。可是2020年末,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人民法院却在一同网购鱼油胶葛案中驳回了买家的索赔要求。

据了解,江苏顾客小陈在闲鱼途径上购买了两瓶鱼油,下单前卖家刘女士告知小陈,两瓶高度浓缩鱼油都是其在日本旅行期间购买的,由于购入数量较多,超出了本身需求量,所以放在网上进行出售。两瓶鱼油价格1910元。小陈收到货后发现鱼油上没有任何中文阐明,所以置疑产品来历不正规,遂向刘女士提出退货退款要求。被刘女士拒绝后,小陈于2020年3月将刘女士告上法庭,要求刘女士交还货款,并提出了10倍补偿要求。

邗江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网络购物合同胶葛案。法院根据我国《食物安全法》《反垄断法》等相关规矩,并结合原、被告的买卖快照等根据,确定被告的本次买卖系转让二手搁置物品,不该确定为运营者,故案子不适用《食物安全法》中“顾客能够向生产者或许运营者要求付出价款十倍或许丢失三倍的补偿金”的相关规矩。终究,法院没有支撑原告小陈的诉讼恳求。

无独有偶,2020年7月,在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同案子中,被告许某在法庭争辩中表明自己不是运营者,仅仅个人转让搁置物品。据了解,2019年5月,原告王先生在一个直播间中看到主播许某说自己有一部搁置iphoneXs Max手机,是粉丝送的,就暗里经过微信交流详细细节并转账买卖,收货后却发现这款手机是仿冒的产品。由于退货退款无法达到一致意见,王先生遂将许某及相关途径申述到北京互联网法院,恳求法院判令被告补偿合计18000多元,其间包含手机款三倍补偿以及寻觅被告的交通费、误工费等。原告称,由于途径方未能对相关行为人采纳必要措施,应该依法对自己的丢失承当连带责任。许某表明乐意退给原告5000元,并承受调停,但自己不是运营者,所以不适用《顾客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矩的三倍补偿,因而要求驳回原告知讼恳求。

记者查询发现,在二手买卖途径上,并非仅仅是一般搁置物品的买卖,而是存在不少专业卖家。比方记者在闲鱼途径阅读看到,有出售新款控根加仑花盆的卖家,其商铺描绘“先咨询库存和规范,有多种规范。”另一位出售大口径水培花盆的卖家,在产品介绍中显现“来闲鱼900天了,卖出过4575件宝物。”这些卖家的存在,使二手买卖中买卖主体的身份变得复杂。

判别根据仍存在争议

“现在关于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的规范已经有了比较老练的结构。可是搁置二手物品买卖规范依然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阿里巴巴集团高档法务专家吴泽艾表明,最让人们感到困惑的便是运营者和非运营者身份的区别问题。“假如是非运营性行为,就应依照《民法典》中有关生意合同的规范去规制。”

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也以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这决议了是否适用惩罚性补偿。”张韬对《我国顾客报》记者说。

吴泽艾以为,二手买卖中评论卖家的运营者和非运营者身份的区别规范有三点,即是否为买卖获取运营资质、相较于新品的价格(奢侈品在外),以及在特定时期内的买卖的数量、频次和规划比重。

张韬指出,关于卖家身份断定的规范,特别是有偿性规范上还存在争议。“比方有人购买了某奢侈品品牌包,原价8000元,但由于这款包是限量版的,两年之后市场价是8500元。在这种情况下,出售本钱应以售卖时的市场价为主还是以购买价格为主?”张韬说。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袁鹏表明,能够参照以下几方面的根据进行卖家身份的断定:一是《网络买卖监督管理办法》中挂号豁免的运营额,二是途径内专业卖家与一般卖家的区别,三是运营行为的辨认应当考虑产品买卖价格、买卖频率与买卖数量,一起结合生意双方的聊天记录、卖家的出售信息、产品买卖数量、点评数量、出售动态等信息归纳断定是否显着超出处置搁置物品的程度和合理规模。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法令研讨中心主任崔聪聪以为,是否自用能够作为是否是运营者的判别规范之一。假如所售物品为卖家自用产品,卖家就能够被判别为非运营者,不然就应该依照运营者身份处理。

此外,现在许多二手买卖途径的途径规矩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矩,可是张韬以为,关于专业卖家的运营性行为,以及一般卖家直接售卖的新品,是否应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不该用单一的形式来考虑。

本文地址:https://www.changhecl.com/318844.html

退出请按Esc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