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买农行的理财是基金了银行理财一款号称收益率10.5%的理财产品,一次性投入了100万血汗钱, 没想到,3年到期后,只拿回25%本金,且利息也不是合同上的10.5%,只按3.25%计算(PS,银行两年期整存整取年利息为2.25%)因为太过相信银行经理,所以出了大错。以为买的是保本保息的银行理财,却是买了由银行经理私自代销的私募基金。
究竟由银行代销的理财出现问题,谁该担责?投资者怎么避免这类大坑呢?
关于事件追踪报道看下方 ↓ ↓ ↓
在复利姐看来,老太太是过分相信银行经理推介,所谓买的百万“银行理财”,不过是代销的第三方私募理财产品。
之前,网传中国中产破产的几条路农行的理财是基金:创业、炒股、期货、放高利贷、赌博、吸毒、生病……恐怕要加多一条:买了假的银行理财!
别方,银行理财的监管杀器来了
复利姐在旧文《10月起,买银行理财、保险的人小心了!》说过,银行理财已经迎来监管新规也来了。
从今年10月起,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必须“双录”。
—— 银监会规定,自2017年10月20日起,所有银行在售卖自营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都必须进行录音录像。代销国债和实物贵金属外。
这就说,农行的理财是基金你到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银行自有及代销的产品,像基金啊,保险、信托和其农行的理财是基金他理财,全部都要录音录像才能够买。
但这样是否就能代表你买到的理财产品安全了?
不一定。但至少说明安全系数更高了。至少,存款变保险、理财飞单、或者银行员工勾结外部人员售卖虚假理财产品这些现象会杜绝一些,追究起来也有据可循了。
除了国债,并没有100%安全保本的理财产品。
给投资人的小建议
不管买什么理财,都不要偏信任何一个人,必须保持独立的判断。
投资理财,慎防“熟人关系”,相信“国企兜底”之类的承诺。特别是P2P之类的。
对父母做好“投资教育”很重要,一辈子的继续呐,亏光了岂不是要哭死。
犹如本文开篇的案例,老太太把一辈子积蓄购买银行理财,都是源于“信任”。
银行经理找到了老太家里,反复推销这款所谓“银行兜底”的理财产品。正是由于老太过去不时在这家银行网点买理财产品,所以在她看来,只要是该银行的经理都应该是靠谱的。
最后补充一点:
如果你坚定的踏上理财投资路,有很多渠道,包括余额宝、P2P、美股、银行理财、国债等,鸡蛋别放在一个篮子里,更别拿父母的养老钱、准备结婚用的首付去赌运气。
特别是放到股市里的钱,要有输光的心理准备,亏了就当支援国家建设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巴菲特。
更多资讯请关注:http://www.peizishijie.com/?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