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astland
头图|电影《大话西游》截图
2022年1月5日,我国移动(600941.SH)上市首日收盘仅比发行价高0.52%,简直“破发”。我国移动A股发行价对应市值1.2万亿,约为净赢利的11倍(2020财年)、净资产的1倍(2021年6月末)。这么低的发行价,却还要苦苦护盘、祈求“不要破发”,可谓“血泪上市”。#流血又流泪#
我国移动(941.HK)曾是香港本钱市场的宠儿,2011年中移动以1.55万亿港元市值“登顶”时,腾讯市值不到它的20%。2016年,腾讯市值打破2万亿港元,成为亚洲本钱市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时至2022年,腾讯市值大幅回落后仍达4.1万亿港元,为我国移动的4倍。
语音、短/彩信——传统事务
中移动将营收分为三个部分:语音(话费)、数据(流量费)、产品出售。数据事务包含流量、短/彩信、运用及信息服务(即增值事务)。
十几年来,语音事务收入继续下滑,数据事务不断攀升。
2011年,数据事务收入1393亿,占总营收的26.4%;语音事务收入3642亿,占总营收的69%。
2020年,数据事务收入增至5970亿,占总营收的77.7%;语音事务收入788亿,占总营收的10.3%。
2020年,中移动总营收7681亿,为2011年1.45倍,年均复合添加率为4.2%。虽然添加缓慢,但“堤外丢失堤内补”,话费减、流量费增,总收入坚持添加。
但短/彩信是传统事务、增值事务,未取得料想成效,将这两项事务与添加的流量事务合并为“数据事务”,在必定程度上掩盖了传统事务的式微及立异事务的不成功。
语音、短/彩信都是移动运营商的传统事务,都受到微信、QQ等即时通讯东西的冲击,出现不可逆的下滑。
1)传统事务营收下滑
2010年,中移动从5.84亿用户(其间3G用户仅2070万)取得营收4853亿。其间,语音3338亿,占营收的68.8%;增值服务1514亿,占营收的31.2%(包含短信、手机游戏、手机付出、手机阅览、手机视频及数据流量事务)。传统事务(语音、短/彩信)营收3864亿,占营收的79.6%;
2012年,传统事务营收到达峰值4122亿,但占比降至70.8%;
2013年,传统事务营收下降3.7%至3970亿,占比降至63%;
2014年开端,传统事务营收呈两位数下降,其间2017年、2018年同比降幅分别为22.4%、26.1%;
2020年,传统事务营收降幅收窄至7.6%,算计金额1083亿,占营收的14.1%。
在营收下滑的一起,语音、短/彩信服务对用户的价值产生了根本变化——从刚需变为打扰。
2)传统事务对用户价值的蜕变
2010年,我国移动客户净增6173万,到达5.84亿,增幅11.9%(注:当年3G客户仅2070万户)。
2011年~2014年,客户添加速度从每年6600万逐步下滑到4000万以下。
2015年净增用户2000万、增速2.4%,绝对速度、相对速度都降至“冰点”,但4G用户到达3.12亿,占用户总数的37.8%,其间2.22亿在2015年取得。
2018年新增用户数到达3800万,增速“反弹”至4.3%;2019年再度降至3%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移动用户净削减836万,降幅挨近1%。当出行受阻,作业、日子、文娱愈加离不开手机,将用户数下降归咎于疫情不合逻辑。换言之,中移动用户添加趋势“拐了”。
用户规划见顶,用户职业更值得玩味:
2010年,用户月均通话时长(MOU)达521分钟,每天大约17分钟,与咱们的切身感触比较挨近;
2011年、2012年,用户月均通话时长分别为525分钟、512分钟,看起来涨不动了;
2016年,月均通话时长跌到408分钟,不到2010年的80%;
2020年,月均通话时长267分钟,相当于2010年的51.2%。
2020年的MOU,均匀到每天是8.9分钟,虽已大幅削减但与普通用户的感触仍有误差。翻翻通话记录,“已接”多仍是“未接”多。有多少“已接”只继续数秒:“喂?不需要!”
2010年5.84亿用户发了7110亿条短信、531亿条彩信,均匀每人每天3.3条短信、0.25条彩信。根本反映了普通用户的运用情况。
微信成为国民运用后,短/彩信被点对点代替。普通用户收到的短信却是不少,没有一条是朋友发的,除了验证码、快递便是客服、营销内容。短/彩信蜕变为营销及客户管理东西,在某些场合对用户形成打扰。
语音、短/彩信服务,对用户的价值已产生根本变化,用户根本不会自动运用。接到“套餐”推销电话时,传闻“每月1000分钟”通话时长,感觉“太糟蹋”,不由得想问“有没有每月通话10分钟通话的套餐”。
流量——从前的新式事务
1)营收规划“见顶”
中移动流量事务分为无线、有线两类。无线收入来自手机“流量套餐”,有线事务收入来自“家庭宽带”服务。
2010年,无线收入305亿,占营收的6.3%,仅为话费收入的9.1%;
2015年,4G用户占比挨近四成,无线收入打破2000亿,有线收入录得183亿收入,流量事务算计收入2192亿,占总营收的32.8%,成为营收添加的主引擎;
2018~2020年,流量事务增速趋缓。2020年无线、有线事务算计收入4665亿,仅比2018年高6.6%,流量事务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也“卡”在60%一线。
传统的语音、短/彩信事务靠“toB”苦苦支撑,从前的明星——流量事务“见顶”,虽然中移动盈余才干很强,但添加动力显着缺少。
2)提速降费值得表彰
2012年,均匀每月每户手机上网流量(DOU)为36MB;2013年翻倍至72MB;2016年达697MB,相当于2013年的968%;2019年达6.7GB,相当于2016年的961%。
我国移动DOU每36个月进步一个数量级,摩尔定律36个月才干翻两番。
到2020年,我国移动DOU达9.4GB,较2012年进步251倍!
2020年,移动用户月均收入(ARPU)为47.5元(含话费、流量费、短/彩信费),而2012年ARPU为68元(2010年更是高达73元)。
2012年~2020年间,手机用户月均流量添加251倍,开销下降29.3%。中移动“提速降费”这件事做得美丽。
当月均流量打破1GB,微信、天猫、京东、美团大行其道;当月均流量超越5GB,王者荣耀、抖音、直播百家争鸣……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成果了一批市值不计其数亿的互联网巨子。
根底电信网络是国家的信息命脉,不要说每年赚1000亿,就算亏本1000亿也要做。但腾讯、阿里市值一度超越5万亿港元,市值仅1万多亿港元的中移动能甘愿做“管道”吗?
不想做管道怎么办?
1)“封面故事”不好讲
2003年,“彩铃”“炫铃”火爆一时,让中移动初尝增值服务的甜头;
2006年,中移动打造音乐基地,两年后的2008年营收超越40亿元;
2010年,中移动增值服务取得长足进步——手机报注册用户7279万(收入近20亿);飞信活泼用户7842万(收入6.4亿);校讯通用户4400万,银信通用户1500万……
为应对行将到来的智能手机年代,中移动在2010年推出了运用商铺,上线当年就有了3500万注册用户,累计下载1.1亿次;次年注册用户、累计运用下载数分别为1.58亿和6.3亿。
在《我国移动2010年年报》中,增值服务被当作“封面故事”讲给出资者。
2011年,中移动一口气建立了十大基地:上海手机视频基地、四川无线音乐基地、浙江杭州阅览基地、辽宁手机方位基地、江苏手机游戏基地、福建手机动漫基地、湖南电子商务基地和广东广州南边基地、重庆的物联网基地、安徽的浏览器基地。
《2011年年报》发表了几项“拿得出手”的增值服务:无线音乐221亿元、手机邮箱15亿元、手机阅览6.3亿元、手机视频5.7亿元。
十大基地各自为战的坏处逐步暴露,2014年中移动将音乐、阅览、动漫、游戏、视频五大基地整合为一家“新媒体”公司、取名“咪咕文明”,2015年1月开端专业化运营。
咪咕与专线、物联网等立异事务组成“运用及信息服务”板块,中移动要脱节“管道命运”全赖它了。
承载期望的“运用及信息服务”板块是个“筐”,内容不断演进——咪咕被逐步边缘化,DICT、物联网及“魔百和”(电视机顶盒)事务位置增强。
2020年该板块收入打破1000亿,占营收的13.1%。
收入打破千亿可喜可贺,但“运用及信息服务”板块事务杂乱,缺少“拳头产品”,在各相关范畴的境况有些为难。
比方“魔百和”既无新意又无先发优势,要与歌华等有线电视运营商“抢地盘”,与小米、华为、百度等智能电视玩家抢用户,与很多互联网公司拼服务、拼运营。
2)卖硬件、“交朋友”
2012年起,中移动开端大力推进终端出售,要点是TD智能手机,期望像苹果那样立于“食物链”顶端。
但自2012年开端发表,中移动产品出售收入一直低于产品本钱。雷军说卖手机不为挣钱,而是“交朋友”“获客”,但小米手机事务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毛赢利,中移动直接“贴钱”交朋友。
中移动的“交朋友”战略是有效果的。2015年售出3.2亿部4G终端,带来2.22亿新用户,一跃而成全球最大的4G运营商。
2015年,3.1亿4G用户月均上网流量(DOU)达748MB,是8.26亿用户(含3亿4G用户)总均匀值的2.2倍。2015年卖硬件赔了50亿,但流量收入较2014年添加469亿。#合算#
近年,终端出售对C端获客及流量事务的推进效果削弱,要点转为toC的、与ICT服务配套的设备出售(ICT是“通讯+信息化运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语音、数据、互联网等交融通讯服务及IT服务)。
2020年,中移动硬件出售收入724亿、出售本钱731亿,“交朋友”本钱收窄至7个亿。
3)“管道”的宿命是被“过顶”
所谓“管道”便是运营方不能插手“管子”里跑的内容。给朋友发短信说“请你吃饭”,电信运营商不能发短信问“吃什么?叫个车吗?”#微信也不能#
广义来讲,许多职业都具有“管道”特性:出租车司机不能干预乘客去见什么人、高速公路不知道物流公司卡车里的货要发给谁……抢了电信运营商语音、短/彩信生意的微信也是“管道”,供十几亿人免费运用,具有公益性。
“管道”的宿命是被“过顶”,简称OTT(OverTheTop)。OTT便是以别家供给的产品和服务为根底,跳过服务供给者直达用户。
通常被过顶者在估值方面会吃很大的亏。中移动花费上万亿打造根底电信网络,每年净赢利超越1000亿,拿出一半赢利分给股东,市值仅为腾讯的四分之一。
但微信也是“管道”,只不过出资者没认识到。社会默许朋友圈广告、九宫格、微粒贷、小程序赚些“小钱”,不改动微信的管道赋性。但同为“管道”,微信的估值简直占了腾讯的一半。#微信的价值被高估#
报答股东的方法——现金分红
我国移动每年本钱开支终年坚持在一两千亿的规划,首要用于根底网络、传输体系、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建造。
2010年本钱开支为1243亿,其间44%用于根底网络建造;2013年攀升到1850亿;2014年“达峰”后缓慢回落;2020年开支1810亿。
巨额本钱开支,固定资产(首要是物业/厂房/设备等)原值越积越多,折旧担负也越加沉重。2010年计提折旧860亿、2014年计提1160亿、2020年计提折旧1720亿。
2010年~2020年,中移动本钱开支合计1.86万亿。11年间计提折旧合计1.44万亿,“物业/厂房/设备”账面值添加3200亿,2020年底账面值超越7000亿。
十余年来,中移动净赢利徘徊不前,2010年净赢利1200亿,2020年净赢利1078亿。
中移动报答出资者的方法是现金分红:
2010年开销股息502亿,占净赢利的41.8%;
2011年~2014年,每年股息开销在500亿以上;
2015年、2016年略细小分了几十亿;2017年额定派发“上市二十周年特别股息”3.2元,股息开销达1060亿,相当于净赢利的92.8%!
2020年股息开销597亿,相当于净赢利的55.4%。
2007年~2020年间,中移动股息总额就达7920亿,占同期赢利的47.7%。
中行、工行、建行、中石油……简直一切在港上市央企都是现金分红标兵。早年大陆本钱市场无法为央企巨子供给足够本钱,香港IPO——能够招引世界本钱(更切当地说是美元本钱)——从前是必经之路。
今日央企在片面上依然期望用好香港这个“融资窗口”,但美国主导的世界本钱未必乐意给我国的央企“抬轿子”,杀估值未必是无心之举。比方中远海控(01919.HK),估计2021年净赢利将达1000亿,但H股价格对应的市值也就1000多亿,1倍PE还遭张狂做空,让人无语。2021年12月29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中远海控董事会取得回购授权,上限为已发行股票的10%。
时至今日,在香港上市有些因小失大。分红远大于征集资金,央企H股超轻视值对A股的连累越来越显着。
中移动在A股上市前夕,宣告回购不超越20.48亿H股,相当于已发行H股的10%,显然是为A股发行保驾护航。
*以上剖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出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