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依据对估值合理性的判别或本身资金的需求增持或减持股份,本无可厚非。但有组织计算,近7年来A股商场累计减持近7000亿元,累计增持略超2000亿元,前者数倍于后者。 2015年A股商场从狂飙突进到断崖式跌落。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
关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依据对估值合理性的判别或本身资金的需求增持或减持股份,本无可厚非。但有组织计算,近7年来A股商场累计减持近7000亿元,累计增持略超2000亿元,前者数倍于后者。
2015年A股商场从狂飙突进到断崖式跌落。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规划高达5000亿元。即便在商场亟须安居乐业的2016年,减持规划仍约3600亿元。在这一过程中,无视证监会千叮万嘱的违规减持,罔顾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清仓式”减持,以及“调配”高送转和概念炒作的张狂套现层出不穷。
从子女上学到移民久居,从置业到理财,形形色色的“奇葩”减持理由背面,一个现象令人忧心:IPO上市令很多低成本持股的大股东一夜暴富,但大股东经过减持取得的现金并未用于再出资或创业。资本商场和实体经济因而双双面对“失血”。
在商场仍处于弱势调整,沪指一度跌破年线的布景下,监管层出手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进行标准,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遏止非理性减持激动,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另一方面,提振出资者心情,为商场重塑决心。
天量定增和粗野减持,被视为A股身上的两大“出血点”。继本年2月发布《关于引导标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非公开发行股票定价、频率和股份数量作出限制之后,监管部门出手对重要股东减持行为进行束缚。关于被恶疾困扰的A股商场而言,这无疑是对症下药的“看病疗伤”之举。
不过,只是依托堵住“出血点”,明显不足以让A股商场彻底脱节“贫血”之困。加速具有长时间出资理念的大资金入市脚步,经过鼓励性和束缚性行动引导上市公司集体构成长时间安稳报答,构建公正商场环境让出资者乐于据守,方能让A股商场有用发挥为实体经济装备资源的功用,成为民众共享中国经济增加的渠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