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幕阜山脉北麓的通山县,境内有富水、石门等5座大中型水库,是全省第四大库区移民县,水库移民安顿触及全县12个城镇,183个行政村和社区,人数超越9.6万。
凭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针,通山县有序展开避险解困项目,量体裁衣开展柑橘、枇杷、油茶等工业,并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库区根底设备建造,移民日子日益兴旺。
房子越换越好,日子跳过越美
11月5日,散步在通山县通羊镇港口村北岸移民安顿点,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别墅映入眼帘,银杏、杨梅等景象树盘绕村庄,远处景象池小桥流水,一副江南水乡容貌。
“在武汉作业的儿子直夸新家好!”50岁的徐会明说,上一年12月搬进新家后,他的美好指数直线上升。
60多年前,徐会明的父辈支撑富水水库建造移居至此,其时村里只要一条人行小道,村庄四面环水、出行不方便。
翻出土坏房相片,徐会明感叹“大相径庭”。他告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新家路途通了、环境美了,每到周末,不少游客会景仰前来打卡。
与通羊镇港口村一条马路之隔,是大畈镇下杨村,这儿的移民安顿点,选用徽派风格,白墙黛瓦,与屋前的青山天衣无缝。
“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62岁的杨守晚说,新家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生活条件比曾经强多了。
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孔祥初介绍,考虑到移民需求及往后的开展,2015年整合库区避险解困和渔民上岸方针资金,发动安顿房建造项目,并延聘专业规划团队对村庄进行规划,一致建造新房,一起配套建造休闲广场、公路等根底设备。到现在,已完结两批避险解困项目,共有3800余户移民搬家新居。
生果带动致富,构建全工业链
行进在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放眼望去,山上坡地枇杷树连片成荫。
袁昌生家的枇杷园也在绵绵大山上,从2008年返乡栽培枇杷至今,栽培面积已从20亩扩展至近200亩,“种了5个种类,枇杷成熟期拉长至1个半月。”
作为县枇杷协会副会长,说起枇杷,袁昌生坦言:“工业开展,离不开移民方针扶持。”
他告知记者,枇杷种类换代以及林间采摘步道、节水灌溉设备等根底设备,都离不开移民资金支撑。现在,大畈镇枇杷栽培面积2.3万亩,约占全县8成左右,成为咸宁市枇杷特征小镇。
金灿灿的枇杷,成了当之无愧的“致富果”。除了招引游客入园采摘,当地还活跃推进枇杷深加工,进步枇杷附加值。
2019年,当地招商引资在大畈镇建成八福康枇杷工业园,在工业园内,枇杷酒、枇杷膏、枇杷花茶、枇杷陈皮茶等精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
“推进三产交融开展,构建枇杷全工业链条。”通山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石裕刚介绍,每年的移民后扶资金约40%用于工业开展,本年仅用于枇杷工业的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推进构成以枇杷工业为根底的休闲旅行、农家乐等项目。
到现在,库区和移民安顿区建成5.3万亩柑橘基地、8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枇杷基地,开展种养规划板块基地超300处,带动3万多移民在农业链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