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是我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讨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取得者。60多年来,她从未中止中医药研讨实践。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告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屠呦呦以及别的两名科学家,以赞誉他们在寄生虫疾病医治研讨方面取得的效果。
这是我国医学界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效果取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降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我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尝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在中医研讨院中药研讨所任研讨实习员的屠呦呦于1969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讨使命。屠呦呦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从此与中药抗疟结下了不解之缘。
因为其时的科研设备比较陈腐,科研水平也无法到达世界一流水平,不少人以为这个使命难以完成。只要屠呦呦坚定地说:“没有行不行,只要肯不肯坚持。”
收拾中医药典籍、造访名老中医,她汇集了640余种医治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
在青蒿提取物试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创意。
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办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屠呦呦团队最总算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安排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抢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医治患者数亿人。
在发现青蒿素后,屠呦呦持续深入研讨以青蒿素为中心的抗疟药物,2019年6月,屠呦呦研讨团队通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疟机理研讨”“抗药性成因”“调整医治手法”等方面取得新打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医治计划,并在“青蒿素医治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取得世界卫生安排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