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苏宁金融研究院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档研究员杜娟
互联经济的兴起让“流量”一词火爆线上,无论是电商零售仍是生活服务,亦或是出行住宿、文娱资讯,即便互联渠道特点千差万别,获取流量却是他们共通的成功暗码。
跟着线上流量本钱继续走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移到线下。即便是现已成功的互联巨子也纷繁敞开寻觅线下流量的脚步。打造第二增加曲线、线上线下事务协同,成为互联巨子们的下一站要点。而愈加涣散的线下流量,不似线上般大规模集合在某几大渠道,也为更多创业者供给时机。
一、百亿地铁流量,催生多样化线下业态
在线下许多的流量高地中,“地铁”场景不行忽视。全年上百亿人次的客运量,让地铁站上“流量”金字塔顶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现,2019年全国37个首要城市共有地铁线路150条,地铁线路总长度5179.6公里,全年地铁客运总量227.76亿人次(未去重)。其间北京、上海、广州别离以全年客运量39.43亿人次、38.69亿人次、32.88亿人次成为前三甲。深圳、成都、武汉、南京的全年客运量也均超过了10亿人次。
如此大规模的客流量,绝大部分是中青年,这一集体正是我国消费市场的肯定主力,也成为商家竞相发掘的流量宝库,为此也催生出了多样化的线下业态。
地铁广告是最常见的一种,无论是地铁站内的灯箱广告,仍是地铁车厢中的贴片广告,亦或是地铁跋涉过程中能展现出动效的地道接连广告。由于地铁相对密闭的环境、客群在等候地铁或车厢逗留时相对安稳的重视度,使得地铁广告的触达、传达作用可观。
主动贩卖机也是地铁站标配,其在地铁广告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除了经过贩卖机橱窗展现产品,还可直接付出完结转化。产品既包含口罩、水饮等必需品,也有零食、玩具、乃至美妆等非必需品。这儿必需品与非必需品之间的转化逻辑彻底不同。前者满意地铁人群的应急需求,后者则经过瞬时招引的方法,经过让人眼前一亮来完成转化。
地铁商业街也很常见,既包含依托地铁出站通道所建的小型商业街,也包含地铁直连周边商场而成的归纳商业街,实质上归于周边商圈的一部分。地铁商业街根据方位便当,在地铁客群过道的一起,为其供给饮食、购物、服务,节约客群时刻及精力。尤其是在酷热、下雨等不良气候下,减去上到地上的费事,成为其招引客群的共同优势。
还有方便照相、地铁口餐饮车等也是常见的地铁业态,归纳起来也都是根据地铁流量的生意。
二、坐拥地铁流量,为何有人火爆有人愁
但同样是大流量的地铁场景,有些商家生意火爆,有些则差强人意。以商业街为例,成功者如深圳“连城新天地”,得益于深圳地铁1、4号线,日均客流20余万人次,长约1.5公里的商业街已集合了便当店、餐饮连锁、数码百货、文娱休闲等多种业态。而差强人意者,如媒体报道集合四条地铁线及华强北中心商圈的“华强北地铁商业街”,2018年7月以100%的招商率开业,首日客流打破30万人次,但至2019年8月记者实地看望时,空置率已达40%。
影响地铁线下业态成功与否的内外部要素许多,从已有的典型事例看,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榜首,产品结构及定价战略需符合周边环境,由于周边环境决议了客流特点。如办公楼周边地铁客流以上班族为主,行色匆匆,产品以满意刚需为上;大型商超周边客流以逛街文娱为主,时髦潮流、高颜值、别致、红产品更具招引力;高校周边首要面向学生、教职工及其家族,合适年轻化、偏贱价的服装零售产品等等。
第二,地铁商业要投合客流的消费心思。与购物中心、电商渠道的客群不同,地铁客流没有清晰的购物认识,其到地铁场景的首要意图是交通出行,因此带有必定的盲目性,缺少购物方针也就缺少定向指引及片面驱动性,需求商家合理运用产品摆设、店肆装潢、宣扬标志、促销活动等强势引导来促进转化。
第三,用户触点要符合地铁动线,并考虑用户逗留时刻。地铁空间大但客流集合地段有限,客流从进站到乘坐地铁的途径较为共同,在客流高、低峰期间也会有固定调整。不大会有大规模客流脱离动线寻求消费的景象,故用户触点需靠近客活动线才干确保触达率。一起在产品摆设、优惠活动参加、消费结算等方面考虑用户有限的逗留时刻。
此外,地铁线下业态还受空间面积、宽阔度、全体装潢、与周边商圈的联接晓畅度等等影响,短期还或许遭到气候、假日等影响。种种要素中,有些是本身可控,有些则彻底是外部要素,只能习惯调理。这使得许多运营惨白的商家即便知道问题所在,但受限于外部要素而无力改动,只能黯然退出。
三、互联打法改造地铁流量转化方法
自互联渠道重视线下流量,在流量获取与转化方面引入了许多新打法,地铁场景是典型代表之一。
互联打法绕过了原有地铁线下业态受限于外部环境、空间规划、客群动线等要素的缺乏,凭借线上东西脱离了线下物理设备的捆绑,更多采纳直面地铁客群的方法。在产品与服务品类方面,也更多对准地铁客群的刚需,而非衍生消费需求,然后完成更高转化。
典型的流量获取如同享单车,美团单车、青桔、哈罗等依托地铁口大规模客群,经过线上APP+线下单车铺设的方法,批量获取用户,其为用户供给的最终一公里骑行服务也符合客群刚需,而不时推出的“折扣价”、“免费骑”等活动也对客群发生招引。
还有地铁付出服务,付出宝、微信、银联、苏宁金融等付出APP纷繁推出地铁扫码入站服务,用户乘坐地铁无需事前处理地铁卡,也不需排队购买单程票,更不需求预付费。只需在APP中申领地铁电子卡即可按次获取收支站二维码。这关于初乘地铁、跨城市出差、习惯性丢东西等客群尤为友爱。但这类服务的推出往往需求与各地交通部门协作,因此仅能在部分城市连续上线。
除了立异业态,互联渠道的参加也对传统地铁线下业态进行改造,如地铁广告,经过在广告界面增加二维码、扫码送优惠等方法招引地铁客流扫码然后转化为线上私域流量,再经过线上运营活动调配,推进用户下一步消费。
在线上流量见顶,线下流量涣散的当下,地铁流量的招引力益发凸显,互联渠道及传统线下玩家的争相比赛正在激宣布地铁流量的更多生机。地铁作为刚需场景,流量就在那里,不同商业方法下,总是有人欢欣有人愁,怎么合理高效地运用就要看商家的才智。获取这些流量的中心并不是徒有其表的短期热烈,真实可以满意用户需求、削减用户痛点的服务才干发生长时间安稳的招引力,且确保用户留存,即所谓“双赢”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