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有焚烧,包含约翰-纳什、罗伯特-席勒(行为金融学代表人物)、丹尼尔-卡尼曼等多人都先后被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er),其专业也是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范畴。
关于理查德-塞勒有个风趣的故事。
听说,塞勒在芝加哥大学教育的时分,对学生要求比较高,100分的试卷,班上同学的平均分只能到达70分左右。
可想而知,寻求高分的大多数同学都很不高兴,会投诉塞勒。
为了让学生们心理上感觉到舒畅,塞勒所以把试卷总分改为137分,这样学生们的平均分就能够到达96分左右。
成果,心理上习惯了百分制的学生们,看到96分很高兴,不再找教师的茬。
看到这个故事,我立马想到:
今世政府和央行操作钱银,和塞勒教授操作分数何其相似!
不过,今日的文章,我并不想讲塞勒对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奉献,而是凭借他取得诺贝尔奖,想起来曾经曾根据一个博弈论的小故事,写过一篇有关金融商场究竟是怎么样的商场的文章,今日将其略加修正再次发出来。
耶鲁大学有一门课程,姓名叫做“博弈论”(现在现已放到上供咱们免费学习,详细请查找“耶鲁公开课”),在2010年大学开堂的第一节课上,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相互博弈的杂乱成果,教师在班上宣告了一个小游戏,一同教师还拿出了5美元的“巨额现金”,作为对这个游戏胜利者的“奖金”。
游戏规矩并不杂乱。
教师让每一个同学都在纸上写下一个1-100以内的数字,然后助教会对这些数字进行核算,算出来这些数字的平均值。
所谓的“胜利者”,便是写下的数字最挨近咱们平均数2/3的那位同学,假如是多位同学写下的数字都挨近这个平均数,那么咱们平分奖金。
好了,现在咱们脑子里先想一下,哪个数字最有或许挨近平均数的2/3,这样你就能够得到这5美元的真金白银。
咱们选一下你预备填写的数字地点的区间,算是参加游戏:
你肯定会问,为什么选项里我没有给出大于67的数字?
你这么问询,阐明你不行理性或许没有仔细读题。
要知道,即使是全班一切人都写下100这个数字,全班同学的平均数才会是100,而100的2/3是67,假如你挑选的是68-100之间的数字,主张你仍是不要做风险投资了。
Ok,现在咱们假定没有人捣乱,也没有人傻到挑选67以上的数字。
……
第二堂课上,教师开端揭晓答案和谜底了,先问同学们都填写的什么数字,有一批学生站起来说,他们填写的数字是33-34。
为什么是33-34呢?
很简单,假如咱们都在1-100之间随机填写数字的话(这个是能够幻想的嘛),那么全班同学的平均数将会是50-51,50的2/3是33,而51的2/3是34。
哎哟喂,这部分同学好好聪明哦!
当这些同学振振有词地告知他人他们为什么挑选33或34的时分,我当即想起来金融商场上很多总是自以为正确、总是想要猜测未来、总是觉得猜测必定正确的那些人……
可问题是——咱们的方针都是赢取奖金,哪里有什么随机的挑选?
不论是这个小游戏仍是实在的金融商场,为了赢取奖金(挣钱),在博弈的时分,除了极少数白痴(比方说本游戏中挑选67以上数字的人)之外,其他人的挑选都不或许是随机做出的,他们必定是有目的地奔着挣钱而来。
考虑更深一层的一批同学呈现了。
一部分同学告知教师,他们挑选的是22这个数字——
为什么呢?
由于,他们估量到他人或许会挑选33-34,假如一切人都选33这样的数字的话,他们挑选22这样的数字是最为挨近平均数的2/3。
……
他们的思想正确么?
当然不正确!
由于,已然一开端假定他人是随机数字生成器的人是过错的,那么在此基础上去考虑的逻辑,当然也毫无疑问是错的!
……
精彩的部分,才刚刚开端!
先不论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这可都是全球尖端聪明的学生)挑选的是什么数字,咱们开端选用理性逻辑推理,假定一切人都是彻底理性人的情况下,假如一切的同学都不挑选67以上的数字,那意味着什么呢?
那意味着:挑选大于45的数字的同学也十分傻!
由于——即使是一切人都挑选了67,67的2/3不过是45,挑选45-67之间数字的人,就和方才挑选68-100之间数字的人一个水平……
接下来,很简单揣度,挑选30-45之间数字的人也很傻。
第四轮的数字是20,……
第五轮,第六轮,……,接下来你都能够自己推演了
假如说全班同学都是理性人的话,一轮又一轮逻辑推理下来的成果,这个游戏中最适宜的数字选项,其实应该是:
没错,这一个博弈游戏里,最理性的挑选,便是1。
……
当教师发问,有哪位同学写下的是“1”这个数字的时分,全班有不少同学举手——假如没有听说过这个游戏的原理,那么不得不说,这些同学真的是聪明而又理性的同学。
问题是,真实的理性,就必定有用么?
咱们都知道:
纯理性推理的国际,往往经不起实际的查验。
假如你看过耶鲁公开课的视频,那你应该知道,在助教的勤劳核算之下,终究算出来的全班同学填写数字的平均数是13.3。
最挨近13.3的2/3的数字是9!
我不太记住终究是6位仍是5位同学写下的数字是9,共享了这5美元的奖金。
可是:
其间,有4位同学挑选的数字在67以上。
其间,还有4位同学挑选的数字在45-67之间。
在发布答案的这堂课完毕后,教师再度让咱们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一切的同学开端捧腹大笑。
教师问他们,你们的意思是:
教师不能把相同的游戏再来一轮么?
当然能够再来一轮——无论是金融商场仍是这个小游戏,即使你知道绝大部分人是怎么想的,只需你不知道悉数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博弈出来的成果就不是你所幻想的那样!
教师还着重说,这个猜最挨近平均数2/3的博弈游戏,在耶鲁大学课堂上现已做了好几年:
第一次做这个游戏的时分,全班的平均数是28左右;
第2次做的时分,平均数是23左右;
上一年做的时分,平均数是17左右;
本年做的成果,是13.3……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不必再多讲,咱们也应该了解,金融商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商场了。
不论是美国仍是我国的金融商场,本质上都是一群混合着理性和理性两种要素的人在相互博弈,他们都在假定商场怎么怎么的情况下,做出自己买或许是卖的决议,然后力求赢取他人口袋里的金钱——仅此而已。
所谓的“商场”,便是他人会怎么想的问题。
那么,究竟哪些人能够赢得金融商场这个大游戏的“奖金”呢?
答案是:
自己自身是理性的,但能够考虑到他人不理性程度的人!
换句话说,金融商场中确实是有一些人是白痴,但绝大多数人并不比你更笨,你要在考虑到绝大多数人并不比你更笨的基础上,然后再考虑确实有一些人比较笨,但还有一些人确实比你还聪明,并且要预算这种程度,然后你才干赢钱!
在耶鲁大学这个小游戏中,扫除67以上的数字,绝大多数人是能够想到的;
能够考虑到45以上的数字应该被扫除便是第二个层次;
30以上的数字应该被扫除是第三个层次;
……
真实的金融商场中,能够到达两轮以上考虑的人现已少之又少。
与金融商场比较,这个小游戏中一轮又一轮的逻辑推理都是同一个原理,而金融商场中一轮又一轮的深度考虑,大多数时分并不是同一个原理,这就更能测试出一个人考虑商场的深度。
能够幻想,假如每一轮游戏都是玩过游戏的人和新参加的人一同玩这个游戏,由于越来越多人自己领会出来或许在他人教训之下了解这个道理,那么整体而言这个数字会越来越挨近最理性的那个答案“1”。
确实,咱们要供认,玩相同的一个游戏,假如不断地玩下去,总有一部分人仍是会变得相对更理性、更会玩。
正如金融商场在一场大泡沫决裂之后短时期内常常很难再来一个大泡沫,便是由于参加过游戏的各方现已变得更聪明、更理性,而新来的投资者资金,还不足以推进商场再来一场泡沫……
不过,不论游戏仍是金融商场中,咱们博弈这件事自身的性质不会有任何改动,这是人道!
正如耶鲁大学在自己的课堂上一轮又一轮的玩这个游戏,平均数从28到13.3,虽然越来越挨近“1”这个理性最佳答案,但只需有一个不明白规矩或许没有领会游戏精华的新参加者,那么实际中博弈出来的平均数就不或许是1。
某个时分,不论是由于上一个大泡沫时刻现已长远,或是人们被政府和中央银行不断的钱银灌水所恫吓,只需有一大批没有了解金融商场逻辑的新人进来,那么金融商场就很有或许被推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这些新人们,便是所谓的“新韭菜”。
最恰当的比如,便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我国股市。
耶鲁公开课《博弈论》的链接: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