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损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补偿的解说》(以下简称《解说》)。《解说》共7个条文、对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惩罚性补偿的适用范围、恳求内容和时刻、成心和情节严峻的确认、核算基数和倍数的确认、收效时刻等作出了详细规则。
《解说》中清晰,原告建议被告成心损害其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且情节严峻,恳求判令被告承当惩罚性补偿职责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检查处理。关于损害知识产权的成心的确认,《解说》也列举了几项景象,包含被告经原告或许好坏联系人告知、正告后,仍持续施行侵权行为的;被告施行盗版、冒充注册商标行为的等。
值得一提的是,《解说》厘清了“成心”和“歹意”之间的联系。最高法相关部分负责人介绍,民法典规则惩罚性补偿片面要件为“成心”,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则为“歹意”。《解说》起草过程中,经寻求各方定见和反复研讨,终究以为,“成心”和“歹意”的意义应当是共同的。
此外,《解说》清晰情节严峻是惩罚性补偿的构成要件之一,首要针对行为人的手法方法及其形成的结果等客观方面,一般不触及行为人的片面状况。《解说》第四条规则了以损害知识产权为业、拒不履行保全裁决等7项考量要素。据介绍,考量要素首要来源于已有的典型事例。
近年来,惩罚性补偿制度的法令修订和政策拟定作业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惩罚性补偿制度研讨”是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度司法研讨严峻课题。2019年批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20年批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部分法均增加了惩罚性补偿条款。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则了知识产权惩罚性补偿制度,标志着惩罚性补偿在知识产权范畴完成“全掩盖”。
“惩罚性补偿作为知识产权范畴较为特别的法令制度,在商标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上均有规则,但由于显着打破一般民事补偿添补准则,各级法院存在适用过于慎重或适用规范不平等景象。”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告知记者。
“首要纵观全文,该司法解说的规则整体可操作性比较强;二是力度大,惩罚性补偿在成心和严峻情节确认上,比一些当地高院公布的相关辅导定见及在先判例规范更低一些;三是弄清法令了解,比方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供给或供给虚伪账簿的列入在内,必定程度上打破了商标法规则将以上建议及依据断定补偿数额的规则。”孙志峰以为,如此详细和操作性强的规则,必定会使各级法院抛却本来不敢适用、无法适用的观念,惩罚性补偿也必定会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范畴傍边的重要环节。
不过,为了防止实践中的乱用,最高法相关部分负责人也说到,最高法近期将专题发布知识产权惩罚性补偿的典型事例,以便进一步精确掌握《解说》条文的意义,辅导各级法院正确适用《解说》。往后,最高人民法院将不断总结审判经历,进一步推进完善惩罚性补偿制度,实在阻挡严峻损害知识产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