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元能够制造出一款以假亂真的12306?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日益遍及,APP已經成瞭人們日子中不能離開的東西:買火車票要用12306,查公積金以及日子繳費也有各式各樣的APP。但新京報記者近期調查發現,APP也或许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圈套”。
從收到的提額短信、誘導下載鏈接裡,不少名稱、圖標與正版APP相同的假充APP能夠通過用戶點擊鏈接下載進入用戶手機,再通過繳納成本費、保證金等方法騙取錢財,這類屬於“釣魚APP”。而另一類山寨APP,其名稱、圖標雖不彻底與正版APP相同,但極其类似,這些APP通過發送廣告、搜集用戶隱私的方法賺取廣告費以及用戶數據。
在假充APP與山寨APP的背後,高仿APP的制造已經构成瞭一條隱秘的產業鏈,黑灰產從業者號稱收費4000元,就能够制造出一款足以以假亂真的12306,而運作10萬元,乃至能够將山寨的APP上架干流應用商铺。
點擊短信卻遭受“釣魚APP”,安全普惠、中郵錢包被假充
“一個月前,我收到瞭一條‘祝贺您獲得5萬元貸款額度’的短信,署名為中郵消費金融,並附有下載鏈接。我點擊鏈接後下載瞭一款名為‘中郵消費金融’的APP,但想要告贷時,客服要求我繳納成本費,我繳納之後也無法下款,才發現這個APP是假充的。”1月3日,有網友對新京報記者表明。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7傢企業發起树立的金融機構,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浓艳委員會批準树立,擁有合法資質。1月13日,中郵消費金融客服對新京報記者表明,其APP叫做中郵錢包,不是中郵消費金融,用戶需求有一些安全防護意識,假如用戶遭受瞭這種假充APP的詐騙行為,其公司有風險部門會去落實,並會對用戶做電話回訪。
1月11日,新京報記者通過安智市場應用商铺下載到瞭一款名為“中郵金融消費”的APP,發現該APP的圖標、名稱均與正版的“中郵錢包”極其类似,打開“中郵消費金融”APP後記者發現,該APP在“關於我們”一欄中介紹“中郵錢包是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信貸智能匹配平臺”。
但記者發現,該款“中郵消費金融”APP的開發者顯示為深圳市酷和權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非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树立於2016年5月,並在2017年一口氣申請瞭包括“安全普惠”、“小花唄錢包”、“現金貸上錢”等五套軟件信息系統或浓艳系統的作品權。
事實上,該公司開發的“高仿”APP並不隻一個。
1月12日,新京報記者下載瞭酷和權安開發的安全普惠APP,發現該APP的名稱與安全普惠企業浓艳有限公司旗下的正版安全普惠APP一模一樣,而打開該假充APP後,記者發現,其界面與假充的“中郵消費金融”如出一轍,隻是換瞭一個顏色。
新京報記者登錄正版安全普惠APP發現,該APP在初次安裝打開後就彈出瞭“關於謹防欺詐敬告客戶書”,內容顯示:“近期發現有不法分子偽冒‘安全普惠’或公司作业人員名義,以幫助申請貸款或许幫助进步審批”額度等為由,通過增刷銀行流水或預先收取費用等方法,騙取客戶錢財,上述偽冒行為已涉嫌信貸類電信網絡詐騙違法违法。”
1月13日,安全普惠官方回復新京報記者稱,近期,安全普惠陸續接到客戶舉報,有不法分子偽冒“安全普惠”公司及作业人員,進行惡意廣告短信、電話騷擾。一部分不法分子聲稱可向客戶供给告贷服務而收取“保險費”、“手續費”、“擔保費”、“增信費”等各類名字的費用,涉嫌詐騙。上述偽冒行為已涉嫌信貸類電信網絡詐騙違法违法,並已嚴重損害“安全普惠”商譽及廣大客戶的合法權益。安全普惠的作业人員不會對外直接运用“中國安全”、“安全集團”、“××銀行”名義進行咨詢服務;安全普惠絕不會在放款審批通過前預先要求客戶打款或付出任何名字的費用;安全普惠絕不會向客戶讨取短信驗證碼、銀行卡密碼等私密信息;安全普惠絕不會要求客戶以增刷銀行流水、“匯款走賬”等方法进步信誉。
安全普惠還提示廣大客戶,仔細核實可疑人員、可疑網站、APP、QQ號、公眾號、可疑營銷或客戶電話號碼的真實性,對任何聲稱能够通過提早付出費用來獲取告贷或进步告贷額度的行為,都不要信赖。
日前,360金融反詐實驗室通過調研2019年全年假充借貸APP電信詐騙事例,發佈瞭《2019年假充借貸APP電信詐騙剖析報告》,報告指出,假充借貸APP騙局是2019年高發的電信詐騙手法,詐騙團夥通過假充闻名借貸類APP,以短信、網頁廣告等方法廣撒網,通過放貸前收取成本費、解凍費、保證金、擔保金等費用名字詐騙用戶錢財,“該騙局最常見的手法是詐騙團夥假充正規借貸平臺客服,通過編織莫須有的名義向受害者收取費用,在收費名字中,成本費以42.8%的占比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解凍費、保證金和修正費。有不少受害者表明,之前以為在網絡平臺告贷需求繳納保證金和有關手續費,所以才上瞭騙子的當。”
安全反詐騙專傢李柚(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這類假充的借貸APP有或许用於電信詐騙,“此種電信詐騙一般是先通過大數據公司購買到有告贷記錄的人群,然後通過電話或许短信的方法觸達對方,假充正版借貸公司的身份,再供给假充APP的下載鏈接,最後通過貸款已下,但需收取‘成本費’等方法進行詐騙。”
記者發現,2018年7月4日,酷和權安因损害商標權糾紛被安全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告上瞭法庭,該案將於近期開庭。
“通過短信、電話等方法觸達用戶,再通過假充APP進行詐騙,這種方法其實與通過釣魚網站進行詐騙的套路行為方式差不多,便是把釣魚網站變成瞭‘釣魚APP’,此類行為構成詐騙罪。”1月12日,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律師在承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明。
方超強稱,即使不討論是否存在詐騙行為,假如高仿APP运用瞭和正版第三方APP附近似的商標,或许在宣傳鞭辟入里顶用瞭不當的文字布景,就構成商標侵權。“现在一些高仿APP為軟件申請瞭作品權,實際上现在作品權的登記規范不是很嚴謹,證書登記時在起名上沒有太多约束,可是假如證書公開,且沒有合理运用該商標的緣由,那麼這個公開行為便是一個不正當競爭行為,涉嫌运用證書實現攀交第三方APP品牌商譽。”
山寨APP內含“套娃”廣告,
通訊錄定位全走漏
除瞭假充APP外,新京報記者發現,許多名稱和原版APP類似,實為“高仿”的山寨APP也许多存在。這些APP雖然並不直接騙錢,但多含许多廣告,同時會向用戶讨取许多隱私信息。
“我曾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測試‘能借多少錢’的鏈接,下載之後發現是微粒貸APP,我之前在微信小程序裡知道有微粒貸這個名字,就沒有起疑,但最後發現下載瞭高仿APP,裡面全都是廣告,並不能借錢。”1月初,廣東的鐘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
1月9日,新京報記者點擊鐘先生供给的下載鏈接發現,該鏈接在微信內點擊後會出現“惡意網站”的提示,其已經因多人投訴而遭到瞭微信屏蔽。但記者在應用商铺內查找時,仍然能發現疑似“微粒貸”的APP。
如在華為應用商铺和小米應用商铺內以“微粒貸”為名稱查找,會發現一款名為“微粒信誉貸”的APP。華為應用商铺顯示,該款APP已有14萬次安裝,但評論中有人表明該APP存在詐騙行為,如用戶“傑升”評論稱“這款軟件千萬不能下載,無緣無故扣我費299,一點提示也沒有。”
記者在微粒信誉貸中發現,該APP雖然打著微粒貸的旗號,但實際上是一個“貸款廣告平臺”,其间包括有多傢貸款品牌的廣告以及APP鏈接。記者在該APP內被奉告,隻要進行手機註冊就能够申請到額度,隻不過額度要“下載另一款APP”才干获得,而記者下載瞭另一款APP後,發現其同樣為貸款廣告平臺,又要下載别的一款APP才干成功告贷。最終,記者下載瞭多達5款APP,都沒有找到真实的貸款業務,但鄙人載APP的過程中,記者的手機號填寫瞭5次驗證碼,赞同瞭5款APP的包括通訊錄、地理位置等在內的隱私權限。
此外,通過這種山寨APP“套娃”式下載的APP,往往愈加不正規,大部分屬於在干流應用商铺無法查找到的不闻名APP,而這些APP在隱私權限和隱私方针方面也往往存有瑕疵。
1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微粒信誉貸中填寫名字與身份證號等信息,獲取瞭一款名為“信花”的貸款APP的額度,但鄙人載該APP以便獲得貸款時,其強制搜集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若拒絕颁发就無法安裝。而另一款通過微粒信誉貸下載的名為“馬上分期”的貸款APP則在隱私方针中表明用戶將被收取其检查、儲存用戶的名字、身份證、銀行卡號、通話記錄等隱私信息。通過微粒信誉貸“套娃”數次下載的一款“錢夫人”則連隱私方针都沒有,且表明能够“無視征信”下款。
記者發現,正版的微粒貸已經註意到瞭山寨產品,其在官方途径發文稱,“微粒貸沒有獨立的APP,任何盜用‘微粒貸’名義的APP都是假的!”並特意標註瞭微粒信誉貸和微粒錢包貸兩款APP。
方超強表明,從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视点來看,此類貸款APP的廣告或许涉嫌消費欺詐,“獲客引盛行為假如触及特别業態也有或许構成相應违法,比方將用戶導流至一些不合法放貸機構,就很有或许觸犯不合法經營罪,導流至代幣發行融資,就或许触及不合法吸儲,而APP就會成為违法的东西。”
不同應用商铺審核嚴格程度不同
“從技術方面講,拷贝一款與正版APP圖標、界面一模一樣的APP並不難,難的是获得别人的信赖能夠下載。若APP要上架干流應用商铺,必須有軟件作品權以及不違反應用商铺的相應規則,這導致那些名稱、圖標、界面等都和正版APP一模一樣的假充APP根本無法在應用商铺上架,隻能通過電信詐騙發送鏈接的方法讓用戶手動下載,而名稱圖標與正版APP類似,但不彻底相同的山寨APP則有在應用商铺上架的機會。”李柚告訴記者。
1月7日至12日,新京報記者在不同應用商铺查詢APP發現,依據應用商铺審核流程和嚴格程度的不同,高仿APP是否泛濫的現象也各不相同。如華為應用商铺中雖然能够查找到微粒信誉貸,但查找不到上文中说到的假充APP中郵消費金融。而一些獨立的應用商铺,如安智市場,就能夠查找到假充的中郵消費金融APP。相比之下,手機自帶應用商铺對APP的審核程度要嚴於獨立應用商铺。
现在用戶下載APP首要是通過手機自帶應用商铺下載,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五大干流應用商铺是用戶最常用的官方下載途径。這些干流應用商铺中,根本不存在一模一樣的假充APP。
有業內人士表明,高仿APP在上架的同時有的也會合作進行刷分、刷好評操作。如在一些APP推廣平臺上,一些APP能够以1元到5元一次的價格安排下載,以達到增加下載量的效果,而用戶評論與評分也能够根據需求花錢搞定。
方超強告訴記者,山寨類APP屬於“復合型”侵權,包括许多侵權行為,“比方APP圖標的运用涉嫌作品權侵權,還有或许触及商標權的侵權,假如运用短信描绘等行為讓用戶誤以為該APP與另一款第三方軟件相關聯,就构成瞭惡意攀交第三方軟件或服務的行為,構成瞭不正當競爭,假如該第三方軟件有必定闻名度,如付出寶等,那麼第三方軟件也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記者發現,應用商铺中還經常查找出不少圖標类似、名稱差異不大的APP,讓用戶“真假難辨”。
如一款名為“全球購騎士特權”的優惠券平臺APP,該款APP的圖標為黑色布景與金色的騎士頭像。在華為應用商铺中,隻能查找到該APP;小米應用商铺中,除上述APP外還能查找出“全球購騎士卡”、“全球公爵黑卡”兩款圖標顏色類似,名稱也類似的APP;而在App Store中,除瞭該APP外,還能查找出“騎士特權”、“全球公爵黑卡”、“全球騎士特權”、“環球黑卡”四款APP,這四款APP的圖標顏色均為黑金兩色,但開發者各有不同,讓人目炫繚亂。
1月2日,曾有匿名用戶到黑貓投訴平臺上投訴“全球購騎士卡”APP,稱其许多優惠沒有,APP粗糙,“全球購騎士特權”APP則回應該用戶稱,“全球購騎士特權和您提及到的全球購騎士卡是有所區別的,這個情況會反饋到相關部門的搭档進行處理”。
黑產定制“高仿”APP:價格4000到十萬元不等
假充APP與山寨APP兩類“高仿”APP是怎么制造出來的呢?
1月7日,新京報記者在電商平臺上以制造高仿APP為名咨詢瞭10傢能夠定制APP的商戶,其间有6傢表明能夠接受制造高仿APP的需求,2傢商戶表明彻底拷贝不可,但能够做類似的,2傢商戶表明不制造高仿APP。
當記者表明,要拷贝一個公積金查詢或12306購買火車票的APP發廣告用時,有商戶表明“懂你的意思,給我想要仿的APP名”。而當記者表明要拷贝12306官方APP時,對方答复“約一周時間能够完结,價格4000元,供给兩次售後服務,包需求內修正功用,但不包上應用商铺。”
另一傢商戶則表明,制造該款APP並上架應用商铺的“概率很大”,“上應用商铺要10萬元,除瞭不能買票外,其他功用都包,能够打廣告,而不上架應用商铺的話需求5萬元。”
還有商戶稱,假如要上應用商铺,需求原生開發的APP,價格要12萬起,此外還能采纳“封裝集成”的方法制造APP,價格相對廉价,但不好上應用商铺,“想要上應用商铺需求通過官方的原創檢測,官方會對安裝包程序進行查重,假如是拷贝的話提交審核简单因4.3(應用重復)問題被拒,所以需求進行原生開發。”
有業內人士表明,多數應用商铺在APP上架時,機器審核會進行病毒以及兼容性測試。人工審核則重點審核名稱、內容是否存在違規,但對APP是否與其他APP存在內容方面的仿照和抄襲,並非審查重點。
“實際上,假如你真的有購買火車票的接口和服務器,這類規模的APP制造要50萬元。”有商戶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考慮到你首要是發廣告用,所以许多功用不必實現。”
值得註意的是,有3個商戶明確表明“触及貸款方面的不做”,這或許與當前電信詐騙的嚴打態勢有關。
《2019年假充借貸APP電信詐騙剖析報告》顯示,2019年9月以來,假充借貸APP騙局呈直線高發趨勢,10月增長率乃至達到223%,為此騙局的高峰期。在單個詐騙事例中,23.6%的受害者被連續詐騙,被詐騙金額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其间,被詐騙金額5000元以內的受害者占比為63.8%,超過10000元的受害者占比達17.5%,受害人群中,80、90後人群占比超過78%。
業內人士:建議聯合社會各方資源模模糊糊树立反詐騙協作機制
一傢互聯網金融公司負責人表明,自2019年9月以來,假充APP問題许多出現,並在2019年10月爆發式增長。“在此類案子中,违法嫌疑人运用受害者對我公司品牌的信赖對其實施詐騙;事後受害者也往往會找到我們申訴維權。我們本身雖未參與任何環節,但本身的品牌和口碑遭到瞭嚴重的損害。針對此類現象,我們做瞭加強消費者教育、優化產品流程、聯系公安介入等作业。”
該負責人表明,盡管做瞭许多尽力,但仍有新的受害者不斷出現,這首要與案發地涣散、無法實時監控、行業聯動缺少有關。“依照相關規定,受害者應在其所在地報警,但受害人地域分佈較涣散,往往同平臺所在地不一致,平臺協助報案的作业遭到约束,且此類违法團夥一般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平臺及公安機關難以做到對涉嫌違法违法行為的實時監控,缺少有用的辦案線索亦是偵破此類案子的痛點。最後,行業聯動缺少。單一平臺在消費者教育方面能做的作业和影響范圍始終有限,现在僅能够覆蓋本身用戶,急需行業平臺間的支撑和協作。”
“僅靠單一平臺或金融監管部門的尽力難以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我們認為假充APP詐騙事情已經不僅僅是行業問題,更已成為瞭一個社會問題,需求在公安等部門的領導下模模糊糊防备和打擊。”該負責人表明。
信誉卡賬單分期APP省唄相關負責人表明,在法律法規方面,倡議監管部門盡快推動树立及完善詐騙罪相關法律法規,對不法分子起到警示效果,同時加強對消費者法律法規知識遍及,使消費者在遭受金融詐騙時,更易在榜首時間運用法律手法維護本身的合法權益;提議金融行業平臺應在司法部門、金融監管、行業協會等的指導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聯合社會各方資源模模糊糊树立反詐騙協作機制,重點打擊行業高發詐騙事情,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防詐騙公益方面,從業機構可树立專門防詐騙公益基金,對被詐騙嚴重且需求幫助的消費者在必定程度上給予幫助;在消費者教育上,針對被詐騙消費屬性选用合理有用方法對其進行防詐騙教育,我們將树立一整套的用戶防詐騙體系,從多方面、多途径做好用戶的防詐騙作业。同時也呼籲社會各界,模模糊糊開展常態化、多樣化的防詐騙宣傳警示,築起反詐騙的知識圍墻,築牢反詐騙防線,树立直接、有用的反詐騙處理機制,減少金融詐騙事情的發生。”省唄負責人表明。
“正規網絡貸款平臺客服也不會通過非官方途径和用戶聯系,也不會索要個人信息和驗證碼。此外,用戶鄙人載APP時必定選擇正規官方平臺,務必在APP STORE和手機應用市場下載,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應用供應商、鏈接以及二維碼下載安裝軟件。”360金融反詐實驗室在報告中表明。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陳鵬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