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本轮市场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紧缩政策松动预期与市场超跌反弹需求,一度形成的普涨格局则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但是,作为货币政策风向标的加息仍在考验着市场的做多信心。我们认为,市场经过强劲反弹后将进行阶段休整,在通胀回落没有得到确认之前,大盘仍然无法摆脱箱体震荡的运行格局。
政策拐点仍需等待
随着国际原油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有减轻迹象,但目前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依然处于高位,通胀短期见顶回落的可能性仍需观察。从数据上看,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已处于2008年7月以来的高位,市场普遍预期6月CPI同比会达到6%以上,说明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存在。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食品CPI环比呈现反季节上涨,而且过去几个月非食品CPI环比增速也一直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近期市场一致预期货币政策将进入观察期,货币政策调控力度趋缓,经济政策整体目标将从控通胀向保增长倾斜。但此次加息显示,控通胀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我们认为,在通胀回落没有得到确认前,市场紧缩周期恐难改变。
本次加息是央行自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货币紧缩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6月PMI中的购进价格指数连续第4个月下降,预计PPI环比零增长,显示在政策紧缩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下,上游通胀压力已经显著缓解。同时,货币紧缩的累积效应使得经济增长放缓。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低于去年四季度的9.8%,环比年化增长从9.6%降低到8.4%;近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从3月的14.8%下降到5月的13.3%。工业生产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给短缺,但供给短缺现象有待于政策的激励和需求的释放。从总需求看,出口增速下降明显,消费增长有所放缓,同时企业去库存化周期延长。基于通胀压力高企,而总需求增长小幅放缓的情况,我们认为本次加息符合控通胀目标,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应,不会造成政策超调。
货币紧缩周期未结束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320亿元,较上周到期量减少100亿元。本周央行较大幅度加大了回笼力度:周二已发行20亿元1年期央票及22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据此推算,本周公开市场将净投放180亿元,力度较上周1200亿元的净投放量大幅收窄。此前连续七周,央行累计在公开市场共净投放达6140亿元。
市场预期流动性压力趋缓同时,预期内的加息并未让资金压力明显增加。6日,基准7天加权平均回购利率收报7.42%,较前一日收盘涨54个基点;隔夜加权平均回购利率报5.64%,跌28个基点;3个月期SHIBOR继续走低,跌1.48个基点至6.3333%。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提高至3.5%,而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两周走高至3.4982%。虽然此次加息后,市场对于下半年进一步加息的预期有所降低,但通胀尚未回落状态下,我们只能理解为货币紧缩周期趋于结束,但尚未结束。
情绪转暖 分歧加大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开户数急剧上升抑或新股上市首日表现活跃,均体现出目前市场转暖迹象明显。
上周(6月27日-7月1日)A股新增账户27.82万户,创十三周新高,环比增加2.91万户或11.61%;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257.74万户,环比增加188.3万户或17.60%。与此同时,继周三新股遭爆炒后,周四上市中小板三新股继续受到资金追捧。由于三新股盘中成交价格较开盘价上涨已达到或超过20%,遭深交所临时停牌。
新股上市表现活跃,与一级市场状况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共有158家企业接受审核,过会率为79.7%,较去年84.3%的过会比例有所下滑。而近期新股中签率正大幅回落,以最近发行的瑞丰光电、明家科技、瑞丰高材为例,三新股的中签率分别为0.39%、0.53%、0.55%,均小于1%,与此前双星新材(002585)65.52%的中签率形成鲜明对比。今年5月份,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已降至36.39倍;6月份新股的平均市盈率更是降至27.73倍,不到去年12月份发行市盈率的四成,创下了IPO重启以来发行市盈率的最低纪录。
虽然市场情绪已经明显转暖,但我们认为,面对60日均线压力,市场多空双方已经出现一定分歧,而加息又令分歧进一步加大。尽管短期市场做多量能并未明显衰竭,但后市震荡概率可能加大,建议投资者在2800点附近注意调整风险。
半个月前,当市场正满面愁容地讨论2600点能否坚守之时,通胀可控的预期在多重因素支撑下突然提升,并迅速击溃空头堡垒。一夜之间,资金利率下行、政策可能微调等,都成为多头鲜明的“旗帜”。然而,在此次央行突袭加息的第一时间,虽然盘中多方依旧挣扎不断,但最终却不得不暂时“低头”。事实上,尽管此次加息剑指高通胀,但提高利率对经济面的打击却不容小视,未来预计来自经济下行方面的风险将逐步释放。
多空分歧升级
早在今年端午节前后,市场就接连数周笼罩着浓厚的加息预期,期间该预期尽管屡次落空,但“狼来了”的经典故事却在乐此不疲地上演。6日晚间央行宣布再度加息25个基点,这回“狼”真的来了。不过,针对“狼来了”的现实,市场反应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昨日早盘大盘小幅高开后迅速拉高,应该是多方认同“靴子”落地后的一种即时反应,随后多方的“冲动”便被空头打压下来,股市高位跳水,瞬间跌破2800点关口。此后,多方在临近中午收市前的第二轮进攻,也在午后被逐步镇压,收盘沪深两市均小幅下挫,上证综指失守2800点关口。
很显然,昨日市场盘中的剧烈震荡,是对多空分歧加剧的一个直接反应。而在当下多方略占上风的背景下,大盘震荡走低,无疑会给激情洋溢的多方浇一身“冷水”。
经济下行风险仍存
表面上看,此次加息依然剑指高通胀,但其对经济面可能的误伤却不可小视。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自2610点以来的反弹,其中一个支撑因素就在于政策可能会出现微调的预期,进而令经济下行风险有限。
实际上,经济潜在的风险正在释放中。汇丰中国6月23日发布的制造业PMI预览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1%,制造业产出指数录得50.0%,均创出11个月以来的新低,其中新出口订单及产成品库存都在加速萎缩。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去库存周期会较短,三季度就可完成,原因就在于此次去库存有着供给端限制的影响。然而,从微观的行业数据来看,机械等周期性行业需求萎缩的幅度超出预期,其去库存的进程正在加速。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挖掘机行业销量仅为1.5万台,单月同比下降9.6%,增速环比4月放缓30.4%。
当然,目前企业库存水平并不高,经济下滑的风险也并非不可承受,但是,一旦市场的关注焦点转移至去库存给经济带来的风险方面,则一系列的微观数据就足以引发市场的调整。而在此次加息之后,加息给企业盈利所带来的边际影响还会加大。在此背景下,三季度经济就能完成见底回升,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三季度难以持续走强
从此次加息后首个交易日,市场剧烈震荡后收低的走势来看,短期反弹行情不会立即终止。
一方面,目前市场各方对加息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消化,短期市场对最后一只靴子是否已落地,还未形成定论,因而空头暂时还很难翻身“做主”,这将有利反弹行情的继续演绎;另一方面,资金利率中途虽有反弹,但目前仍呈现下行的走势,而央行本周连续第八周净投放,短期资金面的压力也会大幅缓解,这也将助力反弹行情的延续。从这个角度而言,“七月翻身仗”不会就此草草收尾。
不过,6月底的“七月翻身仗”预演,本就释放了一部分做多动能。从目前支撑反弹行情的因素来看,本月指数很难有大的作为,即便反弹氛围能得以维持,未来也会以个股行情为主。而一旦相关经济数据公布后,来自经济方面的下行风险显现,则不排除8月份大盘重新掉头向下,再度开启寻底征程。